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就会说:“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什么用啊?”“给你吃了那么多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2.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  相似文献   

3.
经常会听到高一家长这样问老师:“我们孩子中考英语考了110多分(满分120),怎么到了高中,成绩下滑得这么厉害啊?”分数的下滑使得学生自信心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良情绪和学习方法的缺失也会波及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经常听到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做题和考试的时候马虎”、“写字磨蹭”等等,父母在诉说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做出如下的总结:你说他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他怎么就是不改呢?总之父母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它的解题方法非常独特.许多学生只能感叹:这种方法是怎么想到的?隐藏在“怎么这么巧”的解题背后的数学本质是什么?教师如何让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笔者觉得下面的问题很具代表性.2010年浙江省五校联考理科数学压轴题为:  相似文献   

6.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出问题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带着疑惑,带着期待,走进了新课程的教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思索着这个问题,并始终关注着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每个学生潜心读书,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教育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但在很多时候教师费尽口舌,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于是,我们会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批评没有进入学生的心里。那么,如何让批评走进学生的心田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师:这节课我们不动笔,继续“聊”。 有些同学,一下笔就会让人佩服: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故事?为什么他说的故事总是能引人入胜?他怎么能“编”得那么曲折?他是用什么办法把我们的眼泪引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只要是高中语文教师,我相信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什么叫副词?…‘老师,什么叫主谓短语?”“老师,这是宾语后置还是状语前置?”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听到“老师,1/2加1/3怎么加”一样又无语又无奈!  相似文献   

10.
吴飞黄 《课外阅读》2009,(20):54-56
女士们、先生们: “如果您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您会做些什么?”这个寒假给一群小朋友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向他们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他们是怎么回答我的呢?  相似文献   

11.
宋宁 《家长》2012,(6):35-35
天热了,我们劝孩子别在阳光下暴晒,可孩子就是不听;天冷了,我们让孩子多穿衣服,孩子却充耳不闻;每天晚上,我们让孩子写完作业再看电视,可孩子就当没听见;遇到问题,我们建议孩子该怎么做,可孩子偏偏对着干……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于是,我们忍不住会说:“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在学数学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题,自己总也想不出解法,而别人却轻而易举地给出了一个绝妙的解法.这时,我们不禁会问:“别人是怎么想到这个解法的呢?为什么我想不到呢?”那么,我们先看一道经典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过:“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学习怎么问。”是的,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创设“问题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怎么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究竟如何学习怎么问呢?这是我们教师应共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生入学以后,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经常会听到这样两句话,一句是:“我们的功底很差,基础很差,怎么办?”还有一句就是问:“我们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到题目,怎么做研究?”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可归结为我今天要讲的两点,一个就是怎么打功底,第二个就是怎样培养锻炼自己的眼光。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6.
常猛 《师道》2010,(4):27-27
今天放晚学的时候,刘诺乐呵呵地跑到我跟前,问我“夏天”的“夏”字草书怎么写。我听后先是一惊:她怎么会问我这个问题呢?是不是我以前给他们讲过,现在想拿来考我?我们班的孩子知道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他们经常会拿些我以前讲过的东西来考我。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背景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但我们的智障孩子经常会闹这样的笑话:“你今年几岁了?…我六岁。”“你妈妈呢?”“我妈妈七岁。”“爸爸呢?”“爸爸八岁。”我们常犯嘀咕:怎么智障孩子一点数感都没有呢?  相似文献   

18.
于思 《家教指南》2005,(10):48-49
经常有儿子这样问爸爸:“爸爸,我是从哪里来的?”爸爸的回答一般都是:“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还有保守一点的爸爸会呵斥:“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嘛!”  相似文献   

19.
几何 《小读者》2010,(12):43-43
经常听到我的学生在抱怨:“我父母怎么就是个工人呢!”“我家怎么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亲戚呢?!”“某某明星嫁人豪门了.我咋就没有这样机会呢?!”  相似文献   

20.
经常有中学生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语文成绩怎么总是上不去呢?我也听课、复习,而且做了不少题目啊。”而我会问他(她)这样一些问题:“你早读课会大声朗读课文且及时把该背诵的篇目默写出来吗?你有上课记笔记、回家整理笔记的习惯吗?你有每天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完成作业的习惯吗?你有经常观察生活、练笔、重视口语交际的习惯吗?如果没有,就不要指望你的语文会学好,因为你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语文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要有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