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阅读钱穆     
知道国学大师钱穆,但一直没读过他的书。最近,读到他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顿感此书有奇香,不忍释手。真是本好书,不仅是行文的简洁、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讲述着钱穆的成长,他的双亲和师友,他的阅读和写作,他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的选择,他的人生取向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是吕思勉先生在常州府中学堂教书时的学生,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一书中钱穆先生记录的一则小故事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故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自由思考时间有多少很久很久以前,教师和作家、律师、医生一样,填表时自称自由职业者。翻看钱穆所著《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当年中小学教师的那份从容潇洒真令人羡煞。今天的教师好像已被计划经济改造为企业流水线的熟练工了。  相似文献   

4.
在同行师友中,有几个的文章和著作我只要知道了就会设法弄到手的,这其中就含马师蹄疾先生.严格说来,我认他作师友有攀附之嫌;我于他,并不如于北京姜德明、上海陈子善、长沙朱正、西安李高信等师友们那样交往频繁.对于他,可以套袭被亿万人传诵过的一个当代中国伟人悼忆一位外国医生的伟大篇章——  相似文献   

5.
《求学》2023,(4):10-16
<正>“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白居易晚年回忆起江南之好所作的一首诗,杭州之美令他回味无穷,不禁发出“何日更重游”的感叹。而你若和我一般,曾在杭州度过最美好的大学四年时光,恐怕也会忍不住感叹“大学忆,最忆是杭州”。一别数年,记忆中的杭州韵味不减分毫,真叫人时时刻刻盼重游。  相似文献   

6.
薛巧英 《文教资料》2008,(10):69-71
钱穆先生撰<师友杂忆>一书时,年已八十多,因"忧患迭经,体况日衰,记忆锐退",书中时有一些记忆上的错误.本文仅就书中第七章"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和第十四章"昆明五华书院及无锡江南大学"中回忆不尽准确的几个地方,略作订补.  相似文献   

7.
忆路遥     
忆路遥潘欣欣1992年的深秋,路遥离开了我们。3年来,我一直深深地怀念他。1988年7月中旬,我为了拍摄根据路遥同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而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自北京出发去陕西找路遥。他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我在西安仅作短期逗留,便与路遥一同去了陕北...  相似文献   

8.
忆逝     
望着你慢慢的擦肩而去 眼神中透露着丝丝感伤当回忆已过,却只能以泪眼观望 我的过错无可原谅已往在过的每个地方 都变成回忆的悲伤我无法不想,也无法遗忘 这一幕幕又如何遗忘我忆忆忆忆得如此悲伤 却又无泪流淌 每一次次的回忆总如此伤感我忆忆忆忆得如此荒唐 却又忆得原模原样该如何才能让回忆不再复返 就算从此失去记忆也何尝不好为什么任何一个逝去的镜头都忆得如此悲伤忆逝@龚保庆~~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时代离不开"考试"二字,每次考试都是各种惶惶不安。考试也紧张,发试卷也紧张,考砸了给家长看成绩单更紧张。倘若现在的老师也像民国老师那样任性,那会发生什么趣事呢?民国的考试制度极有特色,老师们在评判试卷时,那种灵活的评判方式,给了学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是学子们日后能成为栋梁之材的一个重要原因。钱穆先生是国学大师,晚年,他写了一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其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读中学时的一次考试。  相似文献   

10.
图忆英语     
图忆几乎可以用于任何需要记忆文字材料的领域。目前,图忆主要用于英语学习,利用图忆学习英语的方法,称为图忆英语。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背诵课文是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之一。图忆将英语课文转化为思维导图后,使课文易于掌握和记忆。一篇复杂的英语课文,一旦有了相应的思维导图,学习者便可以很容易地复述课文,并在熟练复述后背诵课文。对于简单的英语课文,学习者甚至不需要刻意的记忆,只需要沿着思维导图走几遍,就基本上记住了。图忆也是训练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好方法。通过研究已有的思维导图或创作思维导图,可以极大地锻炼对事物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图像处理器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忆阻器图像处理器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分析了目前的图像处理算法,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了适合于忆阻器的图像基本操作;其次介绍了忆阻器的模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忆阻器图像处理器的Bank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分析了忆阻器图像处理器的读写操作.  相似文献   

12.
曹银根 《语文知识》2000,(12):40-43
唐弢先生的《琐忆》是篇忆往怀人的佳作。写作上,它琐而有序,琐而有纲,又能以小见大;内容上,通过“琐忆”,形象而风趣地再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因此,新教材高中第一册将它作为典范的记叙文而收录之。对于这篇文章的选材,各种教学参考书一致认为,是唐弢先生将自己与鲁迅的交往情况作题材的,换言之,文中所忆之事,都是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电路理论的完备性的思考,1971年L.O.Chua提出“忆阻器”作为“丢失的电器元件”。实际上我们发现“忆阻器”是“唯一真实的电路元件”。因为任何真实的导体都有电能损耗、电场能和磁场能存储的能力。为了方便,人们忽略了掉这3个性质中的另外2个,才得到电阻、电容、电感这3种电路的理想元件。  相似文献   

14.
甲、‘”·命口V肉不树人国际字校康忆凡沂裸新;叭恶社残崛,滩· 令妊翩申锐节一律归礴, 户︻介︸蛛权书 砧耘曰、一乙奋淮 、的击距书即称,替心攀孵﹃ 卿阴少架黔\哥忆忆De心情故事@康忆凡$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相似文献   

15.
忆常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忆常老樊锦诗常书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又是敦煌事业的缔造者、创始人。他已离开我们快半年了,每当谈及敦煌的往事,常先生为了敦煌事业的几件事,令我永远不会忘怀。还在大学学习时期,由于所学专业和爱好艺术的原因,我喜欢看敦煌的作品和收集敦煌的材料,每每看...  相似文献   

16.
沧海桑田忆旧时●关裕泰“香港有个太平山,太平山顶有座老衬亭,站在亭上往下看,只见白雾茫茫一片,拥挤着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一个个都是老衬呵!”这些话出自何处,谁讲的,已经无从考究。不过,我1984年去香港考察职业培训时,曾在太平山顶老衬亭对几位同事说过...  相似文献   

17.
忆营造职教社大厦姚惠泉1927年北伐军到达上海,国民党提出了打倒“学阀”的口号,声势汹汹地占领了江苏省教育会的房子,作为国民党的上海市党部。中华职业教育社本来在这所楼房里,也就流离失所起来。经过杨卫老(杨卫玉)诸位的努力,搬到了当时辣斐德路即是现在复...  相似文献   

18.
忆姚淑平     
忆姚淑平文/魏淑文编者按:我国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六一幼儿院名誉院长姚淑平同志于1997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姚淑平同志1938年参加革命,后来到延安第二保育院(北京六一幼儿院前身)工作,并于1954年到1986年期间担任北京六一幼儿院院...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人冒襄所作的《影梅庵忆语》因其文字哀感顽艳、对婚姻爱情描绘细腻动人,在文学史上开辟了一条伤悼故人并抒写自我哀感的新路,此即“忆语体”文学的发端。从“忆”“语”其名出发,抓住“忆语体”文学的传记文学传统和笔记文学传统,可以初步理清其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20.
我们听课,不乏遇到这样的情景:有的教师上课时不时用眼睛瞧一瞧摊在讲台上的备课本,使教学中留下“间隙”;也有的干脆把教科书和备课本叠在一起,一手拿着,边看教案边看书,把课上得很不顺畅……没有“忆课”便是症结所在。何谓“忆课” ?“忆课”就是将教案“搬”到讲台上之前的“预演”,即记忆、“内化”教案。为什么要“忆课”呢 ?我们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备好了课不等于就能上好课。而“忆课”的过程,就是填补教案与上课之间的“空白”,完善和深化教案、把课上好的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忆课”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