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由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使宋代城市面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坊市分隔制度的打破,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城市人口的剧增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城市范围的拓展与规模的扩大,带有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娱乐活动的兴盛,都表明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城市在社会转型中普遍因经济动力不足而衰落,部分城市依靠行政权力的推动作用而焕发生机。晚清民初是保定城市近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北洋集团凭借政治军事权力为保定近代转型提供了动力,然而伴随着其政治上式微,城市亦渐衰落。本文以保定为例,探究"行政导向型"发展路径对城市近代化的影响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3.
封建社会中的中西方城市在各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中古西方城市多为经济中心,并且在政治、经济、司法等诸方面拥有自治权,而古代中国城市始终为封建政治中心,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这种鲜明的特点,对各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归其原因与封建“王制”有很大关系。从中西封建城市兴起后的分途、城市结构及其独立性等方面都可看出封建王制对中西封建城市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雨蒙 《文教资料》2013,(29):153-154,181
两宋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宋代城市秘书性工作较之前朝产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城市管理、经济行为和涉外行为上。城市秘书性工作的发展,也标志着宋代经济进入到成熟运行的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城市秘书性工作的研究。侧面反映宋代经济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5.
中古时期,东西方城市基本上都是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封建生产关系牢固建立起来的前提下,在由地方割据走上集中统一的政治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发展,又为封建经济的全面繁荣、政治统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瓦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近代民族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条件。该时期由于各地区、民族、国家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城市方面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即:城市起源不同、结构不同、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宋代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高峰,这一方面因为其创立以来所采取的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使得全国上下政令畅通,往来不禁;另一方面为适应经济发展而制定的灵活的经济政策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昌盛。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已被广为研究,本文将试从宋代城市商业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以此为契机考察宋代城市经济,并就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7.
浅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片战争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其一,中国城市发展的近代化趋势日益显著;其二,开埠城市发展迅速;其三,城市的分布,发展更加不平衡。这既由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所导致,也与近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商业组织的革新,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近代商业组织经历了一个以地缘关系为主到以业缘关系为主的逐渐转变的过程.商帮仍然在继续发展,并在城市社会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会馆组织流通等经济职能进一步加强,并努力保护外省商人和寄居在近代城市中的外省人的权益,其在政治、宗教、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公会反映了城市从业人员人际关系网的延伸,其职责主要有订立商务上的规则、承办税课厘捐之事、解决商事纠纷、协助救济同业困难等.近代的商会组织把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控制了相当一部分的市政、工商、文教、卫生方面的管理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当传统中国被拖入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后,留学生始终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进程联系密切,凡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都要涉及到留学生群体。清末民初掀起的留日、留美、留法勤工俭学三次高潮,是敢为人先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寻救国道路必然结果。留学生群体在我国近代城市经济结构多样化、城市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化、城市经济技术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当传统中国被拖入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后,留学生始终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进程联系密切,凡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都要涉及到留学生群体。清末民初掀起的留日、留美、留法勤工俭学三次高潮,是敢为人先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寻救国道路必然结果。留学生群体在我国近代城市经济结构多样化、城市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化、城市经济技术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城市衰落代表着一个城市发展周期的结束,是城市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近代中国大部分城市出现衰落,是近代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近代中国城市的衰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外国侵略、空间地理、交通运输、城市自身发展、战争、农村经济破产、思想观念、自然灾害等等,既与外力的冲击关系密切,也与内力的变化有关系。研究近代中国衰落城市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既有利于全面揭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演变的规律,又对当今中国城市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娼妓业的发展几乎是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娼妓业可以直接反映出中国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原有社会经济的凋零和道德的沦丧.上海娼妓业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近代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城市发展、政局变迁.以民国初期上海妓女为切入点,试图窥探上海城市近代化发展,并期望对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永嘉学派在文化上的崛起,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明显,这一时期成为温州城市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从文献整理和现场勘察角度,再现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的过程,探究变迁的原因,对今天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宋代城市遗存保护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中国近代城市作为区域管理与服务中心地位不断加强的历史过程,认为城市管理与服务中心地位的确立,对近代以来城市在区域中地位的不断强化以及近代文明因子在城市的聚合、社会经济结构和市民价值观念的改善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是中国服装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服饰形态在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西方物质的侵入与渗透下变化明显。虽然,当时上海服饰在中国占据了时髦主体,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广州,在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独特城市人文特征及外来文化影响下,广州女性服饰在中国近代服装史上呈现出独特文化内涵及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时期,“权威性资源”(Authoritative Resources)即行政力量的资源对城市的影响力远在经济力量之上。由于无论是在大一统国家统治期间,还是在分裂性地方王国统治期间,政治型城市都是居于权力和文化的核心地带,其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都得益于国家行政力量的支撑。但是,自19世纪40年代外力楔入以后,中国城市被迫开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艰难转型。然而,同为传统政治型的城市却在近代之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既有规律可循即共性,又有着千姿百态之差即个性。中古时期的城市亦然。中古时期,西欧与中国城市都基本上是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封建生产关系牢固建立的情况下,在政治上由地方割据走向统一的形势下出现和发展的。城市的产生及其发展,又为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社会进步、民族形成、文化发展、封建制的瓦解,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提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流民问题是超越社会制度而存在的一大社会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频繁的天灾人祸,产生了大量流民,他们为了生存流向城市,给近代城市的崛起带来了重要影响。流民的涌入促进了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冲击了农村的封建传统。但大量流民的存在给城市后期发展又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化进退维艰,流民现象逐渐发生病变,并成为各种社会病的总源头。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是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初次启动,然而这次整体性转型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本文拟分三部分来描述和解释这个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课题。文章首先比较宋代与盛唐的经济实力,展示宋代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中的地位;然后通过宋代工商社会的肇兴,原始工业化的启动、城镇化的扩展及海外贸易体系的兴盛来论述宋代已经具备了转变的基础;最后解释为什么中国从传统到近代转变的首次进程半途夭折,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重点。  相似文献   

20.
城市市场在中国传统市场尤其是宋代以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市场的辐射功能不强、布局不尽合理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城市市场的严格管理等因素,使城市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农村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到了宋代,空前繁荣和发展,在宋代经济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共同成就了中国商品经济史上第二个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