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周文娜 《文教资料》2007,(7):146-148
美国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的代表作《他们》除表现了她长于表现的暴力主题以外,还通过主人公朱尔斯的塑造,表现了人性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这个有着崇高思想热爱真善美的暴力主人公成为“他们”中独一无二的“他”,在充满暗色的底色上描上清新一笔,给读者带来别样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的《他们》一书中的宏大历史场面、客观的叙述描写和暴力的主题阻碍了批评家们对作品中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的挖掘。但是除暴力主题外,生活在男性暴力阴影下的妇女的悲惨生活也是奥茨关注的问题。《他们》中的女主人公莫琳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历程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具备了一定的反叛意识,但仍然没有逃脱男性的樊笼。这说明《他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3.
乔伊斯·卡洛尔·奥茨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血腥的味道,作品主题也多是贫网家庭女性的困惑痛苦挣扎,而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跟奥茨的童年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会在成年后以各种形式再现。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引发了当时美国社会关于新黑人“暴力抗议”的热议。《土生子》主人公别格·托马斯以“暴力”抗击白人世界的过程,也是焦虑心绪不断阻碍其实现自我觉知、觉醒的心理过程。“暴力”使别格有了自由的可能性,但自我意识能力的匮乏使其在面对生活的考验时,唯有以破坏性冲动来掩盖内心的焦虑。《土生子》中的“抗议”书写融合心理学与文学的跨学科视域,不仅影射出美国的新黑人形象及少数族裔问题,作品的内容结构亦是种族矛盾中弱势群体焦虑心理的直接呈现。  相似文献   

5.
《看不见的人》是当代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成名作,也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部出色的黑人文学作品。该作品完美地诠释了当代黑人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中成长、反抗、觉醒的全过程。本文从文化自我存续和异化的角度,试解析以该作品中主人公为代表的黑人文化在美国社会迷失、找寻和觉醒的痛苦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欧茨的作品中,暴力之下总是隐藏着激情,而激情又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暴力的发生,这一不断重复的主题和无法摆脱的陷阱再一次出现在她的作品《天堂的小鸟》中,描述了当代美国社会现状和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心理和情感,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充满暴力和动荡的黑暗面,以及人们的孤独、恐怖、痛苦等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7.
<紫颜色>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创作的一部畅销小说,是当代美国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者通过对书中的主人公西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探索了一名逆来顺受的黑人妇女成长为具有独立个性的新女性的发展轨迹,并在这个人物的身上,寄寓了自己对妇女解放的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8.
《天注定》是导演贾樟柯2013年的作品.电影分别以胡文海、周克华、邓玉娇和富士康青年眺楼案四个发生在中国的真实案例为原型,改编成了一部当代游侠追求正义与尊严的武侠片.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公,饱受屈辱后,四位主人公奋起反抗,走上了以暴抗暴之路.这种暴力的手段,不仅毁灭了自己,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观众在思考如何避免暴力行为时,须要质问暴力产生的根源.从影片看来,暴力的产生虽有个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片中贾樟柯有意将几位主角塑造成游侠的形象,对其暴力的反抗行为也给予赞同,但如果每个施暴者最后都被人们所同情、原谅,那还将有多少人要继续践踏法律,肆意报复?弱者的遭遇确实值得同情,但犯罪的事实并不能因此被掩盖.人们首要的是反思暴力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仅仅留下悲悯的泪水.  相似文献   

9.
美国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以作家切身的文化体验,以文学化的手法,反映了当代美国犹太移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本文试图从作品主人公赫索格与<圣经>人物摩西的精神联系、作家贝娄的犹太文化之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作品中被深深镌刻的犹太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是美国当代小说家。《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其代表作,尽管还有其它作品但是影响力都不足这部长篇小说。本文将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及其成因,之后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更好的走进和理解小说主人公,也给同样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以启迪。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作品《紫颜色》 ,通过描述主人公西丽走向觉醒的历程 ,揭露了遭受种族歧视及夫权专制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的苦难生活 ,并探讨了妇女尤其是黑人妇女争取独立自主生活的途径 ,因而成为美国黑人妇女文学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对美国"迷路的孩子们"所倾注的关心和同情,以及对他们精神蜕变的社会原因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姆·谢泼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他创作了多部以暴力为主题的剧本。本文通过研究山姆·谢泼德颇具代表性的几部作品指出,暴力的主题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扭曲的人际关系,以及在这种扭曲的人际关系之中,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性别权利斗争。文学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谢泼德对暴力的刻画,正是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民众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暴风雨》和《妈妈.戴》两部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及主题呈现出互文关系,但当代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在欣赏莎士比亚作品的同时,结合了黑人自身传统对其作品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改写,注重书写自己的故事。通过改写《暴风雨》,内勒在互文关系中寻找以黑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和以白人为主人公作品的不同,更是在探寻非裔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差异,为黑人文学开拓了更豁达的思维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刘岳勤 《文教资料》2011,(25):31-33
《我的安东尼亚》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女作家维拉.凯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问世,使得维拉.凯瑟跻身于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列。小说中一个关键的主题是精神与道德的力量永远高于物质。本文通过对作者本人的介绍和这部作品及主人公的分析,来展示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宝藏即拓荒者的精神内核。同时,这部经典小说也为后人留下一个问题: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享乐主义日益盛行的当代社会,人类该如何传承精神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长篇小说<进涌的流泉>是一部具有德国传统教育小说模式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约翰的成长为主线,叙述了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下的成长和与环境磨合的过程.本文借助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思想家拉康的主体认证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中语言在其主体认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再现其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7.
暴力与死亡似乎是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一成不变的结尾方式.几乎每个主人公都逃脱不了被毁灭的命运.然而,当我们以其宗教信仰为参照物来解读其作品时则不难发现奥康纳通过其作品反复强调的是一条通往救赎的路.带有原罪的肉体在遭受毁灭的同时总能获得灵魂的救赎.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作家,奥康纳以其特有的视角观察、分析人的原罪及其带来的危害,强调人们在暴力打击下获得永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被认为是新一代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着意刻画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物的身份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新的诠释。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主人公自我的体现,即对中国传统价值的认同和对美国梦的不同理解与追求方式,来探讨自我与美国梦对人物流动身份的影响,同时关注了作品开放式结局的寓意所在。  相似文献   

19.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Joyce Carol Oates 1938-)是当代美国文坛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她重视文学传统,主张艺术应该反映和描绘社会生活。她的作品对美国现代社会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不仅反映美国各阶层人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物质贫困过渡到精神空虚的过程,而且表现出对广大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四个夏天》是她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作者继承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也是故事主人公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艺术地再现“我”西西女孩从幼年、童年、少年到成年的成长,进而揭示出身于工人家庭的“我”一生不可改变…  相似文献   

20.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长篇小说《迸涌的流泉》是一部具有德国传统教育小说模式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约翰的成长为主线,叙述了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下的成长和与环境磨合的过程。本文借助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思想家拉康的主体认证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中语言在其主体认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再现其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