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利用将是未来几十年图书馆战略重构的有效有段之一。空间重塑面临多种选择:"书"的空间与"人"的空间、功能空间与公共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与学习共享空间。这种选择将影响和改变图书馆空间和图书馆服务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构成与组织等层面切入,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图书馆庭空间氛围营造的基本手段,解答了高品质图书馆庭空间在精神功能表达、情感效应表达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空间环境设计、空间色彩、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四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建筑"以人为本"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观念的改变,图书馆的建筑空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现代审美观出发,对图书馆的内外部空间进行另一层次的认识,针对这一特殊的建筑空间,提出了有价值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建筑在处理内外环境的设计上,不仅要注意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而且要考虑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与融洽。图书馆建筑内部空间是由各种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两部分组成.布局时应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空间。  相似文献   

6.
壁画构图是建筑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必须与建筑物及环境有机结合,并通过建筑与空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建筑的实用性与壁画的感染力和谐统一。建筑环境的类别和性质以及各种建筑环境、建筑空间制约着壁画构图,决定着壁画自身存在的内容与形式,同时壁画又反过来作用于建筑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灵魂。无论是小型建筑,还是大型建筑,抑或是功能简单的建筑,还是功能复杂的建筑,都是由一个个空间单位组成的,我们习惯上把由一个空间单位或以一个空间单位为主体的建筑空间组合称为单一空间组合,而由多个空间单位组成的建筑综合体称为组合空间。设计中一般根据功能需要来划分空间单位,也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来进行空间单位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蒋春林 《情报探索》2014,(10):120-122
在介绍信息共享空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香港地区和美国大学信息共享空间(IC)建设的成功案例,并从中探寻信息共享空间视野下的我国内地大学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再造与管理的思路。认为IC是一个系统工程、IC建设需要结合本馆实际、IC的高效使用需要读者互动。  相似文献   

9.
建筑空间不同的组合,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如此,建筑设计人员都是看重建筑空间组合,一般而言,建筑设计人员都会按照建筑功能来建筑空间组合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静态空间以及动态空间组合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应用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空间组合形态对人感受的影响;其次概述了建筑空间组合分类;最后,概述了建筑空间组合分类,仅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人们建造的是自己所需的空间,这就是建筑的目的。古希腊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认为,古希腊的陶立克柱式象征着男性美,爱奥尼柱式象征着女性美。古希腊的建筑形象表述着这个社会的文化特征,中世纪的教堂,更表述着基督教的种种教义。中国古代建筑也是同样,它们淋漓尽致地表述着中国古代的人和整个社会。那么,现代建筑,从其实体和空间的种种形态来看,更表述着现代人和整个社会。不仅如此,建筑,特别是它的空间,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人的行为举止和观念形态,都受着人自己造出来的空间的制约。如果我们在向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那样的建筑中,或者生活在密斯设计的吐根哈特住宅那样的建筑中,要不了多久,我们的行为举止和观念形态,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所以我们要说,空间是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