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简要论述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与继续教育的关系,结合工程硕士培养实际,探讨了如何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以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社会对工程硕士的需求不断加大。综合性大学在创建一流大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培养高质量的工程硕士,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从管理机制、培养模式及特色培养等方面来分析综合性大学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途径,可以探索和丰富高质量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地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作逐步展开,工程硕士培养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要明确工程硕士培养特点,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目前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分析了教学方式、导师制度、论评价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工程硕士创新体系从而提高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完善工程硕士培养过程 确保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目前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具体办法,使工程硕士的培养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上战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等工程教育 培养更多合格的工程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2000年第6期发表两篇文章:“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和认识”和“工程硕士培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我国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工作,高等工程教育开始培养“工程硕士”,是很有意义的。两篇文章中讲了工程硕士培养的成绩,也提出工程硕士培养中的问题:①师资不适应;②工学矛盾;③异地教学;④批量培养能力和柔性培养要求的矛盾。也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工程是领域,有两种科技人才:一是技术科学家,研究有专业、技术导向的科学。一是工程师,有科学基础,能进行技术开发、工…  相似文献   

7.
肖酉 《江苏高教》1999,(2):95-97
1996年11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全国6所高校率先开展工程硕士培养的试点工作。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11月,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在全国工科院校内全面铺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培养工作的启动表明,我国研...  相似文献   

8.
工程硕士是国务院学位办1997年4月新设立的研究生培养种类。它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设置较晚,有关这一专业学位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每一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保证生源质量,扩大招生对象 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高质量的学生来源。从今年起,工程硕士这一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实行全国联考,这从根本上为生源质量提供了保证。 深入企业,大力宣传工程硕士教育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措施。由于工程硕士的培养是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军队工程硕士的生源背景、军队和社会的认识、培养过程、日常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军队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提高社会和军队对工程硕士的认同度、明确军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规范军队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建立军队工程硕士质量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提高军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的介绍及目前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导师配备、校外教学点的管理及社会对工程硕士的评价几方面 ,提出了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1.
细胞工程实验课程拓展型教学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胞工程实验由于课时少,难度大,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时间,掌握更多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拓展细胞工程实验课程,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实验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文章在细胞工程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的拓展型教学体系为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应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工程硕士学位标准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要求的共性与差异;阐述了发达国家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典型特征及先进经验——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以应用实践为主线、以发展能力及素质为中心、以职业目标为导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合理地借鉴国外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先进经验来完善我国现有的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以M大学为个案,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工程硕士教育相关群体(工程硕士生、导师、管理人员及就业单位)对现有学位标准中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要求的看法、要求和期望,分析了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理论分析及国内工程硕士教育的现实调研结果,对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构建及完善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育背负着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如何创新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目前高校工科专业的新课题.以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当地环保特色产业集群的特点,从完善校企协同培养体系、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和改进利益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初步实践表明,创新专业学位...  相似文献   

14.
围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明确工程硕士教育的含义与定位、研究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工程硕士的培养,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体系是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学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工程, 学分制显示了尊重个性多样性、培养目标多样性、学习方式多样性、学习环境多样性的生态特性。“绿色教学”是体现学分制生态特性的创新教学理念, 而运用“绿色教学”艺术必须把握多元化的生态教学技巧, 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互动机制, 采用多元化的生态考核方式, 创设多元化的生态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构想。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构想源于硕士研究生的根本任务、教育技术学科性质、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类型的需要,具有培养高质量的教育技术学硕士、促进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发展、宣传教育技术并扩大其影响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等工科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目前高等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在高等工科教育中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及其培养机制。研究认为,改变工科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前提;“先期介入式”工程教育可促进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企业兼职“教授级高工”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及“高工级教授”培养的重要支撑;高校应该积极面向社会引进各行各业的“教授级高工”兼职任课,聘请他们当兼职教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也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此外,应建立教师继续工程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8.
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矩阵式培养模式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初衷入手,分析了现有面向教育硕士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矩阵培养模式,并依据矩阵培养模式给出了课程内容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理念,创新性地开设了工程导论课程。介绍了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工程导论课程定位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非技术性素质的培养。课程教学理念定位于工程文化汲取的源泉、工程意识启蒙的摇篮、工程伦理熏陶的土壤、工程思维训练的平台、工程创新培育的载体和工程素质内化的基石。工程导论课程知识体系由八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相对独立,但都以工程为主题,使工程这一主题贯穿于八个模块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自开展质量工程建设以来,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了体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实际和特色的"本科教学优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共基础、分方向、多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创立了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型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课堂教学研讨式、实验教学互动式、实习教学探究式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探索开展了"1+1"助学工程,有效地把物质资助与大学生能力培养、品格教育、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