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找报纸     
8月16日上午,信阳县十二三里桥乡莲花村青年农民李选伟为找一张《河南农民报》,在屋里闹翻了天。他弟弟小二在屋檐下哭着:“我没拿,你为啥打人,嗯嗯嗯……”。“你没拿,鬼拿了?难道它会飞?”正在菜园拔菜的李大妈,听到两个儿子在屋里闹,把菜往篮子里一丢,说: “大鬼娃子,为啥事,你又把他惹得汪汪叫?”“谁叫他拿我的报纸呢?”“我没拿,他冤枉我,嗯嗯嗯……”小二哭  相似文献   

2.
八年前,马胜荣同志才四十出头,便“荣获”了“老马”的尊称。可不是吗?在他当时领头的新华社国际部英文编辑室,编辑的平均年龄才三十岁左右。小伙子和大姑娘们喊胜荣同志“老马”,一是亲热,二是打心底里佩服他的才干。胜荣同志确实是一位识途的“老马”,他领着一群“小马驹”,把个英文国际报道搞得有声有色。不久,他当了国际部领导,后来又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尽管职务不断翻新,老马本色依旧,仍然在孜孜不倦地“驾辕拉套”,目标很明确:要使新华社走向世界新闻大舞台。  相似文献   

3.
“如果敌人把我杀了,你们把头割下,放在洗脸盆内,由黄河)顿流而下,就可到我的家里。”这是1933年初梁德元对他的亲密战友常黎夫说的一句话。充分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对黄河母亲的深切眷恋。诚如他本人所言,梁德元同志1904年出生于黄河尾端的山东昌乐,1933年就义于黄河中游的古城兰州,生命最辉煌的那段时间领导甘宁青黄河流域的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可以说他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梁德元,字子修,参加革命后化名梁士元、梁干丞,昌乐县乔官镇梁家庄人。出身农家,天资聪颖,7岁入塾,成绩优异。17岁考入青岛职…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办公室里出现了新情况:未到月末“报夹子”不胜负荷,厚厚的一大叠报纸难以夹住。原先每日一大张的改出二大张,二大张的改出三大张,报纸扩版的结果,猛地使人感到数十年依旧的“报夹子”也得改造一番。1993年全国报纸半数以上扩版。有人称之为:“新闻媒介正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兴旺的年景”:有人则认为:“扩版成风”,读者不乏微词,报界也受到困扰。见仁见智,原来难于强求一致:然而这一褒一贬之差距缘何产生,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向他第七子传授写诗经验时说的,意思是要想写诗,得先练好基本功,要了解生活,了解实际情况。简而言之,就是要“身”入,要“亲”知。写诗这样,写新闻报道也是如此。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想点子,趴在材料堆上改稿子,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懒毛病。不愿下基层,变成“瘸子”;听不到群众心声,听不到基层呼声,变成“聋子”;失去新闻敏感,发现不了问题,变成“呆子”,一位公认的有“前途”的报道员,刚写稿子那阵,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户挖掘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6.
对外广播的国内新闻之稀稀拉拉,另另碎碎,由来已久。近來,报紙上大“鳴”大“放”,揭露了各种各样的人民內部矛盾。对外报道中的矛盾由于这种大“鸣”大“放”而分外突出。这并非有什么人在报上揭露了我們工作里的矛盾,而是原来就貧乏的国内建設新聞几乎完全枯竭。从这一时期的对外报道看来,似乎这六亿人口的大国除了討論矛盾,不干什么别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一般人的想象中,现代诗人朱湘应是一位脾气乖戾、性格孤傲的“奇人”,奇得让人不敢接近、令人无法忍受。可他的朋友告诉我们:“熟识子沆(即朱湘——引者)的人,方始知道子沆的人是这样的清高,这样的直爽,他待友人的心情是这样的忠厚。”(柳无忌:《我所认识的朱湘》,载《二罗一柳忆朱湘》,三联书店1985年版)在同一本书里,我们还发现,朱湘原来颇有几分洒脱呢。有一年冬天,有人在上海的《幻洲》上写文章骂朱湘,把他的诗比作程砚秋的戏。他的朋友罗(日岂)岚气不过,写文章替朱湘鸣不平,并把这事告诉了朱湘。朱湘回信道:“骂也好,赞也好,反正我的诗不会损害毫末的。(日岂)岚,你让他们去吧。”(罗(日岂)岚:《朱湘》)朱湘生前树敌颇多,他的仇敌们恐  相似文献   

8.
“与”,“及”是从文言釆的,口语里很少说;“同”流行于华中一带,带一点方言色彩。在普通话里,“跟”用得最多,但是文章里最常见的是“和”. “和、跟、同、与”都有两种作用。比较:(1)水仙和腊梅都开了。(2)他和我说话呢!在前一句里,“水仙”和“腊梅”的地位是平等的,“和”字的作用在于把这两个并列的成分连接起来,这个“和”是连词。在后一句里,“他”和“我”的地位不平等,“他”是“主”,是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报社内部有一种说法叫“自留地”,所指为何?就是某些“责任编辑”把自己掌握的一块发稿地盘据为已有,他可以尽情地充分地利用这块“自留地”,“栽种”“自己的菜”,别人休想在他的“地”里打主意,即使有最好的“品种”央他求他“栽”几棵、“种”几粒,都休想做到。有例为证,某市报办了一个《星期刊》,花花绿绿不去议论它,只要看他们每期的作者,差不多期期都是几位“责任编辑”。他们的大作,占的篇幅又长又大,一版登不完还要下转二版,其标题格外醒目,名字所用的字号也比其他作者的名字突出一些。对此,读者当然要持反对态度了。但你反对你的,我有“权”你也奈何我不得。长此以往,不容讳言,这样办报一定会失去读者的信任的。  相似文献   

10.
(二) 在禁闭室里关了十来天,洗脸是一只破瓦盆;吃饭是从门上小方洞里递进来;睡觉,就是地上铺的烂稻草.监狱里的囚犯,每天还有“放风”的时间,这里则除解手我一天二十四小时不能出门;家里来看望,也不准接见。这样关了十几天,有一天晚上,卫兵打开禁闭室的大门,说“大队长请你谈话!”把我带到一个大屋子里。在这里,我认识了“请我谈话”的大队长。他名王采芹,河南三青团的头子,兼任洛阳劳动营的“大队长”。这个家伙满脸横肉,像貌丑陋,但为了摆威风,身着黄呢军服,脚穿长统马靴,外加一件黑色斗篷,摆出杀气腾腾的架势.我进门的时候,他正对着几个“囚徒”破口大骂共产党,说来说去,无非什么“杀人放火”,“共产共妻”、  相似文献   

11.
放牛娃的搏     
右边照片上的人叫郭土改,不用问便知是土改时生的。他出身贫寒,年轻的父母刚从战争与饥饿交织的旧中国挣扎出来,即逢盛世,又得一子,欣喜之余,给他取了这名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七岁那年,父亲被“大跃进”时期的一场洪水吞没了。此后,他便跟着母亲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不少时候,母亲不得不把他寄养在亲戚家中,他只能在为亲戚家放牛的间隙里,断断续续地念些  相似文献   

12.
新闻强调的是“反常”,出奇才能达到制胜。 1992年7月18日,《湖北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小谢把“拘留证”挂在房间里》的报道,全文如下: 只听说人们把奖状、大红花挂在房里墙上,而我村谢先红却把“拘留证”挂在墙上。前些时,小谢为一些小事殴打民兵连长被拘留15天。回家后,他把拘留证挂在房间里让客人看。他逢人就指着拘留证说:“让它作为我进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据当年毛泽东贴身卫士的回忆,那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话,是由一次搬动毛泽东书房里的大沙发而引发出来的。有一天,几个卫士准备把毛泽东书房里的大沙发搬到另一个房间,门小沙发大,试过几次都搬不出门,只好又放回原处。毛泽东在沙发左右踱步,时  相似文献   

14.
提起驻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新疆武警兵团指挥所二支队的新闻工作,众人异口同声地说:“这几年是报刊上有名、电视上有形、广播里有声。”支队声誉鹊起,官兵士气旺盛。二支队新闻工作所以取得如此成绩,与政治处主任史水林重视关心新闻报道工作是分不开的,官兵们称他是──慧眼识才的“新闻伯乐”报道员小张,曾是连队有名的“刺头兵”。一次他交给连里一份复员申请报告和一封心灵表白的信。报告和信转交给史水林,他发现信写得情感交融,文笔流畅,述中有议,议中有述,凭着多年的经验,他认准小张是一块■玉。那天,他专程来到小张…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6.
正东戡是著名报人、原《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先生的大儿子。在我们儿时的印象里,他不管是读了大学还是走上工作岗位,总和我们这些弄堂里的"小八腊子"很亲近,一张乐呵呵的笑脸,没有一点架子,让大家感到异常的亲切,所以我们都亲热地称呼他"大阿哥"。这次听闻我牵头组织瑞康里老邻居相聚于桂林公园,大阿哥来电邀我和家人去他位于吴兴  相似文献   

17.
人才辈出、星光灿烂的“发光体”每天都被竞争激烈的新闻媒体所关注,近日有颗“神童星”和“影视星”就俨然成了记者“抢新闻”的追逐目标。所谓的“神童星”是只受过一个月的正规教育、14岁就考上北大研究生的王大可;“影视星”则是身患晚期肝癌刚刚做完了肝移植手术的著名演员傅彪。如果说新闻人物是拿来被“炒”的话,二位就分明是被“炒”得煳锅的“猎物”。据9月7日《城市快报》报道,当记者向刚刚结束体检的王大可表明身份、希望能跟他聊几句时,没有任何先兆,大可竟然撒腿就跑。记者穷追不舍经过多时守候,傍晚终于在大可的寝室见到了王大可和他的父亲。警惕性极高的大可一见有陌生人进来,就立刻躲进寝室内的卫生间。直到采访结束,大可始终不肯出来,并在洗手间里大声喊道:“我每天要学11个小时,很辛苦,你们不要再来找我了!”情绪很激动,其父也表示:“这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而此前的另一家媒体报道,也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当记者敲他的宿舍门时,他问:“谁呀?”然后打开一条门缝,经过交涉得到他的允许才能进入他的宿舍。王大可并非“呆子”还是个孩子,他有资本和能力“撒腿就跑”,但与其相比,病情暴发得异常突然的傅彪就“跑”不动了。据报道他的父母因年老体弱早于他...  相似文献   

18.
“我不见了”从前有个呆笨的衙役,解送一个有罪的和尚到府城去。出发前夕,恐怕忘掉什么,便逐一加以清点。为帮助记忆,他自己又编成两句话,就是:“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他边走路,边背诵。傍晚,住在一个客店里。和尚知道他是呆子,吃晚饭的时候,就用酒...  相似文献   

19.
“客里空”这个虚构的学典型人物,出自前苏联作家湟楚克的话剧《前线》。其人是派往前线的战地记,他的特点是:闭门造车、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弄虚作假,是专门制造假新闻的高手。作为一个记,他能坐在屋子里把不存在的事情编成新闻、说得活龙活现。后来“客里空”便成了弄虚作假的代名词。年末岁尾,新闻传媒盘点经验时不妨也找找有否“客里空”?  相似文献   

20.
1.费孝通我同费孝通相交几十年了。在这多变的几十年中,我们共荣辱,同欢乐与忧患。我于1978年底得到平反,他比我晚一年两年。在他获得平反之后,曾发下志愿,誓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他说:“我的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了。”意思是说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他的健康状况有限,不能不量力而行罢了。事实证明,他的“十块钱”不是放在“口袋”里,而是存在银行生利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几乎走遍除西藏而外的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