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甘薯不同品种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试的6个甘薯品种尤1、1255、98588三个品种受害较重,烟粉虱的着虫率、存活率、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种群增长指数均达较高值。  相似文献   

2.
烟粉虱是我国设施蔬菜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利用安全、高效的方法控制其为害对蔬菜生产来说至关重要.综述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概况及近年来关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烟粉虱生存、寄主选择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烟粉虱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植物育种、田间耕作制度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系统调查了稻飞虱种群在有机稻品种混植区的消长动态,结果显示,有机早稻品种混植区白背飞虱1-2龄若虫、3-5龄若虫及成虫均低于单植区,整个调查期间单植区白背飞虱发生量为混植区的333倍-857倍。有机晚稻混植区褐稻虱的发生类似于早稻田白背飞虱发生情况,但其发生量明显低于单植区,单植区内褐稻虱为混植区内的234倍-496倍。这表明在有机耕作稻田,采用不同抗性的品种混植,能降低稻飞虱发生数量,减少其为害。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稻区飞虱种类及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稻区飞虱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飞虱22属25种。其中,1种为首次发现已发表的新种,20种为河北省新记录。确定了危害水稻的飞虱种类,初步研究了其种群动态,提出了防治策略。依据成虫的形态特征差异,提出了识别技术,编制了系统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甘薯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不仅在解决人们温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也广受青睐。甘薯的经济价值主要取决于其产量和营养品质,营养品质的评定主要包括淀粉、还原糖、蛋白质、膳食纤维、矿质元素等方面。为了探究适合在邢台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选取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甘薯产业园试验田规范种植的11个甘薯品种,测定其产量、水分、干物质、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淀粉和粗灰分8个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徐薯22、大开花和秦五这三个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较好,口感粉面;济薯26、商19、烟薯25、西瓜红、紫薯的蛋白质含量较好,营养品质较高;秦五、烟薯25、秦八的还原糖含量较高,口感香甜;徐薯32、徐薯22、玛沙利的粗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瞿建东 《中学生物学》2007,23(12):29-3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逐渐展开。笔者从2006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辅导本班关于"烟粉虱"的相关课题的研究。在实践研究性课题过程中,借鉴有关探究学习的理论,结合课程  相似文献   

7.
福建龙岩甘薯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大,而且全面、系统有代表性。在保存上采用独创的二段保存方式,利用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选育出一批优良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8,(5):44-4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as)属微型刺吸式害虫,其形态和发育历期难以准确鉴别。本文利用NK-300体视解剖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烟粉虱成虫、各龄期若虫和卵的形态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若虫随龄期的增加,虫体浑浊变化显著但红色复眼逐渐清晰。1龄若虫周缘有30-40根刚毛;2龄时刚毛消失,周缘可见少量缘齿;3龄时,缘齿最多,在取食点固定的最稳定;至4龄时,缘齿退化消失。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14L:10D下,用盆栽烟草饲养,各虫态历期为卵期7.08d,若虫期共14.92d,成虫期38.25d;各虫态存活率顺序为成虫>若虫>卵。  相似文献   

9.
教学准备:在生物园地进行教学选好四个观察区域。 ①、直立茎的代表品种:向日葵、杨树、芙蓉树。 ②、缠绕茎代表品种:汤菜、刀豆。 ③、攀援茎代表品种:野葡萄。 ④、匍匐茎代表品种:甘薯。 小黑板一块(架设在园地的一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梅菜不同品种上小菜蛾种群消长动态,并组建作用因子生命表,分析其作用特点。结果表明,小菜蛾种群在早中熟品种上发生3个世代,高峰期分别为11月下旬、12月下旬与2月上旬。在晚熟品种上,小菜蛾发生2代,高峰期为11月下旬、12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小菜蛾种群在晚熟品种上的发生量大于早中熟品种。早中熟品种上,以“捕食与其它”因子对小菜蛾种群的作用最强,其次为“寄生”因子。而晚熟品种上,“捕食与其它”因子的作用与早中熟品种相似,但病亡因子的作用大于寄生因子。以上结果表明农田生态条件的恢复对小菜蛾天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测定,柑橘粉虱在柚园的空间分布基本为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型,其中柚园内分布以个体间相互排斥为特征,新梢或基地内分布的主要成分是个体群即核心分布型。经种群聚集均数(λ)测定,其聚集原因是由种群自身特性与环境的异质性共同作用引起的,且λ随叶平均虫量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以每梢取基叶、中部叶、顶叶三叶,每株取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梢或任一梢,采用平行跳跃法或随机取样法调查虫情简易而准确。判断该虫发生程度的界限方程有2组,最多调查16或21株即能判断该虫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10,(4):72-73
据中国军网2009年11月13日援引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由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领导的“中国甘薯生物强化项目”培育出了富含β-胡萝卜素的甘薯新品种,其所含β-胡萝卜素是普通甘薯品种的50倍左右。研究人员称,每天食用100克至200克这样的甘薯,便可有效解决人体维生素A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以来,美洲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辣椒、烟草等品种相继传人我国,其影响重大深远。笔者从中外食事交流史的视域展开,通过文献考订讨论了番薯与古甘薯、番薯传人中国的时间、途径及在黑龙江地区的引种栽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球范围内的鸡品种基因库中涵盖了数量庞大且多样化起源的多种品系,不过这个数量正逐渐减少。本研究采用了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分析,探究了49个种群的复杂分子结构、遗传变异性以及详细结构组成。这些种群来自于欧洲(如俄罗斯、捷克共和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亚洲(如中国)、北美(如美国)和大洋洲(如澳大利亚),代表了世界各地的鸡品种。我们使用Illumina 60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对品种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然后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一分析包括了杂合子/纯合子统计、近交系数和有效种群大小的计算,以及连锁不平衡的评估和系统发生树的构建。通过多维缩放、主成分分析和ADMIXTURE辅助全球祖先分析,我们探索了每个品种种群和亚群的遗传结构。此外,还进行了总体的49个种群的系统发生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精细化的鸡品种形成演化模型,其中包括蛋、肉、兼用型和混合的品种。利用现代基因组方法对家禽养殖中的遗传资源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调查,不仅对于普遍了解家鸡遗传学的角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进一步发展家禽育种中的基因组技术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总而言之,对来自全球基因库的有发展潜力的鸡品种进行全基因组SNP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对甘薯活性物质的研究大都是以甘薯块根和甘薯茎蔓为对象,而对于甘薯生产的另外一批资源——甘薯根茎的研究却极为少见.其实,这是一部分生物量较大而又极具潜在价值的生物资源.用水作溶剂,采用破壁效果好的超声波技术提取甘薯根茎中的多糖,具有省时、环保、经济且不破坏功能成分结构等诸多优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甘薯粥 材料:大米半杯、,甘薯半个、冷水5杯。  相似文献   

17.
紫色甘薯在遂宁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甘薯学名Ipomoea batatas Poir,俗称黑红薯,最初是由日本引进的系列品种,该类薯块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保健成分.经过在同一地块或不同地块连续进行两年的引种栽培实验,测定不同品种的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结薯重、藤叶重等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试验品种在遂宁地区的亩产量均偏低;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的产量有较明显的差异:漕坝地〉黄泥土〉坡台土〉沙壤带泥土壤.但紫色甘薯在该地区仍有不断提高亩产量的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甘薯纤维提取工艺及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甘薯渣提取纤维的工艺以及甘薯纤维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甘薯渣制糖残渣提取纤维为适宜工艺。对甘薯纤维理化特性的测定表明,甘薯纤维是一种优良的食物纤维。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化(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述了在我国广大甘薯产区发展甘薯加工产业化的意义,分析了我国甘薯加工的现状和加工产业化具备的条件,提出了进行甘薯加工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利用PCR技术进行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鲇(Silurus asotus)五个地理种群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这五个地理种群是长江上游支流(四川境内的雅砻江、岷江、宜宾、贵州遵义的乌江)和长江中游支流沅江上游的渎阳河。选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只有HaeⅢ产生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果发现:南方鲇在野生种群和养殖品种间有分子遗传标记;鲇在长江上游支流各野生种群和长江中游支流溴阳河种群间有分子遗传标记;但在该基因片段上没有鉴别南方鲇和鲇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