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习任务的加重及文化生活的丰富,使得人们对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如果房间里有其他人,夜晚开灯会影响他人休息,而使用手电筒也不方便.不如试试我发明的这款防扰便携阅读灯吧.  相似文献   

2.
广而告之     
生活在当今这么一个年代,我们经常会为电视里层出不穷的电视广告而影响心情。设想一下,如果在某一段时间没有了电视广告,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一个什么场景呢?答案可能会有两种,而且比例应该不会有很大差异。一种是,不知道何去何从,因为你不知道要去哪里去买,而且你不知道要买一些什么;另一种就是,终于清净了,没有了广告的烦恼,电视剧可以口气看完了……简简单单中,广告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另一种鼓励     
那一年我参加高考,临考前一天晚上,父亲跟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户寻常人家里,生活虽谈不上宽裕,但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还是其乐融融,相当温馨和睦.父亲是农民出身,只读过三四年书,没什么文化.而儿子非常懂事,打小学习成绩就不错,在班上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4.
谈及书的选购,有人会说,买名著,错不了。可名著虽不错,却未必人人适合呀。如何选购差错少且适合自己的好书呢?我们不妨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吧!首先,弄清哪些好书适合自己。马克思的《资本论》,名著,好书。可谁会推荐给小学生阅读呢?这显然不仅仅是识字量的问题。适合自己的书,当  相似文献   

5.
王琪 《百科知识》2011,(12):50-51
时下,"今天你在网上买的什么?"、"周末逛街了没有?"等俨然成了很流行的问候语。我们平时在商场、超市的出口也会经常看到一些手上拎着大包小包物品的人,在这些人中间,有一部分人常常是疯狂采购、满载而归,而不管这些物品是不是他们所必需的,他们经常会陷入一种不买难受买了后悔的矛盾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6.
Google有一个不错的功能——“搜索建议”.也就是在你输入部分关键字的时候,Google会根据搜索历史和结果提供一些补充建议。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其他人都在网上找什么。  相似文献   

7.
自从读了董保纲老师的《父爱,永不关机》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农村女孩考上了大学,她让父亲买这买那,父亲尽管知道家庭条件不好,也都想办法答应了她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贫穷     
正为使儿子珍惜富裕的生活,一位富人带着儿子到乡下体验穷人的生活。他们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夫家里住了几天后便踏上了回城的路。途中,父亲问儿子:"此行有何感想?"儿子答:"真是太好了,爸爸。"父亲问:"现在你知道人会穷到什么地步了吧?""是的,爸爸。"儿子答。"说来听听。""我看到了他们有四只小狗,而我们只有一只。""我们有一个占地半个花园的水池,而他们有川流不息的河流。""我们从外面接入灯柱到我们的花  相似文献   

9.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在同龄的孩子中,他常常因为衣着寒酸而招人耻笑.在十六岁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他希望父亲能给自己买一条牛仔裤,以此作为生日礼物.在当地,男孩十六岁就意味着成人,所以在十六岁生日那天,父母一般都会送一份孩子渴望的礼物,祝福孩子走向成年.  相似文献   

10.
杨二车娜姆以一个摩梭人的自传方式,于1997年出版了《走出女儿国》。但是,书中大量的对情爱和性的描写,让许多摩梭人认为这本书扭曲了摩梭文化。"许多男游客经常会半真半假地问我们是否愿意跟他们走婚,还有些游客会问我们有没有父亲。"云南丽江泸沽湖边落水村的几个摩梭女孩儿说,"这些话让我们很反感。""摩梭人自身鲜有学者和研究者,长久由外族学者和作家代言,其主体发声的空间非常有限,以致主流文化对摩梭文化更加误读误解。"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09,(11):58-59
逛超市时,4岁的小勇就是要那只灰太狼玩具,而父亲则下定决心不买,因为家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玩具。这是拥有强大权力的父母与意志顽强的孩子之间的典型对抗,双方谁也不愿后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训斥、威胁、哄骗和不厌其烦地劝说,父亲仍然没能达到目的,眼泪汪汪的小勇就是赖在超市不走。第二天,采用绝食来威胁父母的小勇得到了他想要的灰太狼玩具。在这场对抗中,很明显,小勇赢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20公斤重的幼儿就这样"打败"了一个75公斤重的成人。  相似文献   

12.
张唯诚 《知识窗》2005,(6):46-47
翻过一根头发丝 K.埃里克·迪克斯勒是一位研究人类未来的美国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他在一部书中预言,我们的未来生活将会因一种发生在分子层面上的科技而变得同现在完全不同,我们可能因它的发展而在未来使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从事各种活动,如制造、医疗、劳动和战争.迪克斯勒所说的这种科技就是纳米科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员说.诸如涂鸦等社会失序的存在会使人违反社会规范的意愿增加。为了得出这一结论,Kees Keizer及其同事在荷兰的Groningen进行了6个实地的实验,这些实验旨在测试当人们在看到有其他人的蔑视社会规范的情形时,他们是否也会更加容易蔑视社会规范。在他们的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在有其他人违反张贴标牌指示的时候.另外的人也更容易违反张贴标牌的指示:在存在涂鸦或有烟火的声音存在时.人们会乱丢垃圾;在有涂鸦的情况下.人们甚至会行窃。  相似文献   

14.
张森凤 《百科知识》2010,(16):34-34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气泡中,这个气泡就是个人周围特定的空间。 心理学家把个人空间定义为:我们与其他人共同占有和分享的领域,这种领域的拥有会使人们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归宿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允许他人随意靠近的特定领域。  相似文献   

15.
桂亮 《知识窗》2002,(6):18-19
在武侠小说中,高手们往往会使出一种叫作"传音入密"的功夫,它可以让你只对单一指定的对象交谈,而其他人却无法听见……  相似文献   

16.
柳君 《知识窗》2005,(11):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父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长年卧床不起,而他的儿子同样患有此病.父子俩相依为命,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在哪一刻永远分别.  相似文献   

17.
半夜时分,我被屋外的响声吵醒了.我走到门外,看见父亲拿着猎枪,站在台阶上. "什么事,爸爸?"我问道. "野狗,孩子.一定是那只吃了我们羊的野狗."父亲看着远处说. 澳大利亚野狗的嚎叫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尖厉而悠长.这声声的嚎叫正从两英里外的悬崖边传到我们的房子里.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愿意买0.99元的东西,不买1.00元的东西,这种现象叫"左位效应";有时人们会花钱办健身卡而从不使用,这叫"乐观倾向";有时该退货的东西不去退,这叫"购买后理性"。那些互联网巨头,从网上商城到苹果公司,用了同样的手段引诱我们上他们的网,玩他们的游戏,买他们的东西,他们自己则发展成互联网巨头。看看我们是怎么被忽悠的,还有我们怎么自己忽悠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百善孝为先     
我父亲喜欢用故事教育子女,尤其是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讲典故。他常常说,孝乃众善之始,做人之基。如果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怎么能指望他有忠心,指望他为国家效力?在父亲讲的故事里,要数买肉孝敬爷爷的故事印象最深刻了——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背景 每天放学后,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同学涌向学校附近的小商店和街边小吃摊,买上一包包小零食,津津有味地吃.甚至有同学将其带进学校,当作课间加餐,而午餐时却不好好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