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灭火蛇:在南美亚马逊河畔的密林中,有一种名叫“苏鲁库库”的毒蛇擅长于灭火,一见火就窜起来拍打火焰。这种蛇的表皮能分泌一种粘液,起隔热作用。带电蛇:南美巴西有一种带电的蛇,身上的电压高达650伏。曾有一渔民在亚马逊河上捕鱼时,发现了一条两米多长的带电蛇,因用手去捕捉,竟被击  相似文献   

2.
蛇为了尊重兔子的自由,制定了一条法律,亲自跑去向兔子颁布说:"听着,今后我如果不先敲门得到你的允许,就径自冲进你的住宅的话,你有权向我控告!"蛇这样做确实是很有诚意的。蛇担心兔子的态度。蛇觉得,兔子的法律观念一向很薄弱,一时怕也改正不过来对蛇不信任的心理。蛇就决定先去试一试。  相似文献   

3.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冰冷地没有语言——/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地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这是冯至的诗《蛇》。《蛇》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但解放前没有人提起过这首诗。《蛇》是在解放后才获得崇高地位的。对这首诗第一次给了高度评价的是诗人何其芳。1959年何其芳在一篇后来收入《诗歌欣赏》的文章中提到冯至的两首诗《蛇》和《南方的夜》。他说,冯至的两本诗集《昨日之歌》和《北游》中不少是歌咏爱情的,其中《蛇》与《南方的夜》是比较出色的。《蛇》所表现的对于爱情的渴望,写得不落俗套,富有色彩等等。这是在中国有关《蛇》的第一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4.
处理恶习     
有一个美国观光客经过华西街蛇店,看到数十条不同种类的蛇在笼子里蠕动,他便好奇地问老板:"这些蛇毒不毒?"老板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不被咬到就不毒。"恶习的杀伤力也是如此。一点小小的坏习惯我们都不以为然,可是它能渐渐地将我们的生命一点一滴吞吃掉。有一次,家中的卧室发出一股臭味,一直散不  相似文献   

5.
“三言二拍”可以称之为古代百姓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间不乏关于动物的描写,有关蛇的记录非常丰富。通过对“三言二拍”中有关“蛇”的描述进行穷尽式梳理,可以发现,蛇意象在古代市民生活中体现出多重意涵:蛇一方面可以是房前屋后稀松平常的动物,一方面由于其生活习性和剧毒特点,本身又具有神秘气息;有时候是龙蛇难分的图腾意象,有时候又是带来富贵和好运的祥瑞,有时候是作为邪恶符号的妖怪,有时候蛇郎蛇女附体也能演化出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此种切入方法,能够窥见市民审美趣味与文人心理,揭示晚明通俗小说背后的时代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白蛇·缘起》是一部以"白蛇故事"为原型的影片,讲述了晚唐年间蛇妖小白与捕蛇村许宣的爱情故事。与传统"白蛇故事"相比,影片虽以二人感情为主线,但在此基础上作了较大改动。借由格雷玛斯叙事学分析方法,将其与成熟范本戏剧《雷峰塔》对比,可发现根本矛盾由"人蛇异类恋"到"妖的转变"、人物塑造由白蛇到许宣的重心转变、主题由"颂真情"到"赞扬善"等一系列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蛇年.蛇作为爬行类动物,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让人害怕.毒蛇咬人后有剧毒,会要人的命,曼让人害怕.所以,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在成语如"佛口蛇心"、"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毒蛇猛兽",歇后语如"蛇和蝎子交朋友一一毒上加毒"等词语中,蛇都是丑恶的象征.然而,先人却把蛇列入十二生肖之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对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是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  相似文献   

8.
正在家乡的东北方向,距离村子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片大柳条通。它处于东沟子上沿,一处低洼地段。记忆中的东沟子美景如画,尤其是柳条通的风景给东沟子增添了无穷魅力。夏日清晨,赶着鹅走向东沟子,远望柳条通,迎风飘拂的是,水汽蒸腾,氤氲漂浮,犹如一条流淌在地上的河,在阳光下闪着蔚蓝色的光。走近柳条通,柔嫩的柳条随风披拂,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9.
迟宏丽 《职业圈》2012,(31):18-21
第一次走近孙俊鹏,我发现这位新时期的劳动模范与他的前辈们有着很多共同点: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让耀眼的光芒在默默无闻中不断积聚。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不断彰显。多次接触后,我发现他还有着与众不同的胸怀与气度。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走近孙俊鹏,我发现这位新时期的劳动模范与他的前辈们有着很多共同点: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让耀眼的光芒在默默无闻中不断积聚,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不断彰显。多次接触后,我发现他还有着与众不同的胸怀与气度。  相似文献   

11.
与蛇共舞     
在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常年有部队驻扎。深山老林里蛇多,官兵免不了和蛇打交道。因此,不断听到一些发生在官兵与蛇之间的有趣故事。 砍掉手指 山里毒蛇特别多,每年到大山里的新兵都要接受防蛇知识的教育。平时,上山巡逻或执行其他任务的官兵,身上一律都备有蛇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文学中都有关于"蛇"的作品,其中塑造的蛇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英国约翰·济慈的叙事诗《拉米亚》表达了蛇妖与凡人相爱的爱情悲剧,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仍有许多的差异。时代与文化背景不同,作品所表现的内涵也各有差异。两个文本反映出中西方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平行研究对两个文本的主旨与中西蛇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揭示出中西蛇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与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刘剑 《生态文化》2011,(4):36-37
多年前我曾在阿拉斯加州库普列阿诺夫岛上勘探过金矿,该岛的东南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名叫科霍河。那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我沿科霍河向前走着,当我来到一片云杉和铁杉混合林中的时候,我突然楞住了——就在我前面不远处二十步开外的一块平坦的青苔沼泽地上,一只高大的阿拉斯加黑色丛林狼凶神恶煞似的呲牙咧嘴,一只前爪似被铁链给拴住了。我走近才看清,原来它被猎人安放的猎夹给夹住了。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走近孙俊鹏时,我发现了这位新时期的劳动模范与他的前辈们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  相似文献   

15.
迟宏丽 《职业圈》2011,(34):22-24
第一次走近孙俊鹏时,我发现了这位新时期的劳动模范与他的前辈们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  相似文献   

16.
穿行于伦敦这座大都市里一排排看起来不起眼却古意盎然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时,谁都会注意到,许多古老建筑的外墙上,镶嵌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蓝色瓷牌.走近看时,才发现,那些牌子记载着世界各国的一些名人曾在这里居住过.这一方方小蓝牌,以它独特的方式,静静地散发着伦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走近华蓥,走近华蓥,不说它的人杰,不说它的地灵,要说它的幺妹儿哟,华蓥山的幺妹子最多情。她在青山里长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蛇年。蛇作为爬行类动物,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让人害怕。毒蛇咬人后有剧毒,会要人的命,更让人害怕。所以,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在成语如"佛口蛇心"、"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毒蛇猛兽",歇后语如"蛇和蝎子交朋友一一毒上加毒"等词语中,蛇都是丑恶的象征。然而,先人却把蛇列入十二生肖之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9.
走近孙俊鹏,你会发现这位新时期劳动模范与他的前辈们有蓄很多共同点,比如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让耀眼的光芒在默默无闻中不断积聚,使自身的价值在幸献中不断彰显。同时,又会发现一些不同之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的精神和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这在孙俊鹏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圣奕 《职业圈》2011,(16):72-73
走近孙俊鹏,你会发现这位新时期劳动模范与他的前辈们有蓄很多共同点,比如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让耀眼的光芒在默默无闻中不断积聚,使自身的价值在幸献中不断彰显。同时,又会发现一些不同之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的精神和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这在孙俊鹏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