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10份南昌高校学生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大学生产生自杀想法的影响因素,发现目前大学生自杀想法发生率为10.4%。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关系对其自杀想法存在影响。对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女性大学生、农村的大学生和年龄在在19~20岁和21~22岁的大学生,产生自杀想法的比例要比其他大学生要高。对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产生的自杀想法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负向影响自杀想法,大学生的自杀态度正向影响自杀想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学生自杀是可干预的理念为立论,综合考虑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以某些因素可能诱发、延续、增强自杀倾向为假设条件,探索大学生自杀发生机制。通过对大学生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将降低自杀的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作为大学生自杀干预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近十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大学生的自杀与防范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我国学者研究自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状况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自杀大学生的性格特征、自杀方式、自杀原因、大学生的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折射出大学生心理危机严重。大学生自杀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社会问题。学业压力、情感纠葛、人际危机、就业压力、悲观厌世等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心境障碍是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学分析。学校应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按照大学生心理危机与自杀危机所处的时期,学校危机干预包括心理危机的普适性干预、自杀危机前的预防性干预、自杀危机当下的过程性干预和自杀危机后的维护性干预等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单松 《华章》2010,(23)
高校青少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重视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保障和维护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保证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提出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青少年大学生自杀心理影响因素、自杀心理,构建起青少年大学生自杀干预机制,为解决青少年大学生自杀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目前,大学生自杀已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大学生自杀一般要经过自杀动机形成、心理矛盾冲突、自杀者平静三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杀主要与自身人格缺陷、压力、挫折等心理因素有关。针对大学生的自杀,我们应采取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和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等策略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1 根据自杀发展进程与动机 ,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类型进行了分类 ;2 从自杀发展趋势、自杀原因、性别与年龄差异、精神因素和自杀方式等角度 ,对目前大学生自杀的特点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 ;3 探讨了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所指的大学生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大学生自杀现象层出不穷,屡见报端。文章主要从社会因素分析大学生自杀原因,探讨自杀现象的介入策略,试图从大学生自杀现象中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有病理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等。及早发现和进行危险性评定,是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对大学生自杀的现状研究和自杀预防探讨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笔者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特点和相关原因,并就大学生自杀预防的相关策略和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大学生自杀的研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15名大学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自杀态度的四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当代大学生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自杀干预培训是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近期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自杀死亡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探寻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文章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诸方面分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自杀倾向的成因,为应对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持,以期控制和杜绝大学生自杀惨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从大学生自杀风险的两个层面出发,系统地探讨了大学生自杀自身身心健康风险评估和大学生自杀防控管理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自杀问题日益突出,他们的自杀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大学生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自杀的相关理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自杀的过程、干预模式等几方面,阐述大学生自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自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怎样预防大学生自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个层面对大学生自杀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一种预防大学生自杀危机的模式,此预防模式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的全员参与。  相似文献   

16.
自杀属于非正常死亡现象,是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自杀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高校学生的自杀率逐年上升,其危害与后果的严重日益明显。然而,国内只有理论研究,可供实践的路径少。笔者将在大学生自杀诱因以及自杀危机的干预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以弥补其他学者的研究之不足。首先探讨大学生自杀诱因,为自杀心理预防提供方向;然后对自杀危机前的预防性干预、自杀危机下的过程性干预和自杀危机后的维护性干预都做明确阐析,希望预防大学生自杀干预机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也为减少大学生自杀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比例也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中的首位原因。本文从康德的“完全道德义务”出发,认为禁止自杀是个人对自己应承担的必要责任,极力反对自杀。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角度,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的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而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自杀的外显行为.以大学生中自杀意念预警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Nvivo8.0质性分析研究工具,对65个大学生因情感挫折、学习压力等自杀案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杀行为“因穷至卑”和“因穷自杀”现象不明显;不同原因自杀的心理动机存在差异,并且主要集中在“青感挫折”、“学习就业压力”、“个人心理障碍”、“家庭原因”和“生理健康”五类;自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随着自杀意念的发生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他们在实施自杀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复杂的心理过程.研究自杀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加以利用和正确引导,对预防大学生自杀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代的大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自杀心理的出现及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完整,提高全民族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和特征、自杀的外部因素和心理倾向、我国目前大学生自杀的各种原因等问题,并就自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和避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