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建强 《科技广场》2013,(7):102-105
采用灵活接地方式充分利用了消弧线圈接地与小电阻接地两种接地方式的特点,使瞬时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和永久性单相接地短路故障能分别对待。当发生瞬时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通过消弧线圈灭弧;当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先由消弧线圈灭弧,运行一段时间后投入接地电阻,跳开故障线路,大大提高了20kV配电网改造过程中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供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过电压和绝缘的配合,继电保护,接地设计等多个因素,而且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电子干扰、人身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目前供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四种,本文对这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下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提出了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下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隔离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MATLAB建立电力系统模型的方法,并利用其仿真平台,仿真某10kV电网在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时各种补偿情况(过补偿、欠补偿、全补偿)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中性点电压以及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的变化情况,指出了利用MATLAB仿真平台有助于电力系统分析应用人员形象直观地理解系统的运行特性,还可用于研究各种消弧线圈的特性及运行方式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继电保护配置、绝缘配合、过电压大小、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等等。怎样根据不同地区的电网、发展阶段的不同、用电对象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接地方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问题。在此结合工程实际,对中性点不接地、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直接接地等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6.
配电系统中的接地系统划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而10kV配电系统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通常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根据10kV配电系统中接地故障电容电流的大小将小电流接地系统划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而接地电容电流的大小主要是由10kV系统中配电电缆长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铁路高速的发展,配电网已发展为以电缆线路为主,且利用封闭式紧凑型的高压设备,配电系统方面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也逐步取代中性点不接地及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成为铁路企业供电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适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检出接地故障线路的一种方法——相时原理、双重判据法。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具有简单可靠和灵敏性好、准确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性点接地方式是电力系统中一个涉及面广,而又值得予以重视和加以研究分析的问题,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中星形联接的发电机和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不接地、经电阻接地、经电抗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直接接地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电力系统中,6~35KV的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方式,这种运行方式在系统单相接地时允许短时间带故障运行,因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但随着电网的扩大及电缆出线增多,系统对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加,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流经故障点的电流较大,电弧不易熄灭,容易产生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同时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时容易引起谐振过电压,导致事故跳闸率明显上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电网采用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同时用消弧消谐及过电压综合装置柜取代电压互感器柜,可以测量母线电压,同时在接地时,装置动作可以快速消除接地电弧及弧光过电压、铁磁谐振。  相似文献   

11.
10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汕头市10kV系统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小电流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迅速判定单相接地故障线路是配网保护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及澄海区10kV系统的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原理及处理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对特区配电网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发电厂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厂用电系统的容量也在增大,人们对厂用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厂用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电阻接地和直接接地这四种方式各有优点,但各自也存在缺点。本文仅对发电厂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常见的不接地和经电阻接地这两种方式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和作者对目前国内部分电厂厂用电接线的实际情况了解,就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摘要:10kV配电网络线路在雷雨季节较多发生线路故障,而其中线路接地故障是所有故障中最突出的故障,并且在进行查找以及处理工作时难度比较大。变电站TV一次侧保险丝可能会因为线路的长时间接地运行而出现烧毁的现象,致使值班人员不得不拉闸停电,进而出现整条线路停电的现象,接地运行时甚至可以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由于10kV配电线路采用的供电方式是中性点不接地“三相三线”,不仅使供电方式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同时线路的损耗也减少了,从而使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有所提高,有效的实现了跳闸率的降低。在10kV配电网络线路中采用性点不接地“三相三线”进行供电的实际运行中,单相接地故障经常性的发生,使得配电网以及变电设备的经济安全运行受到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尉 《大众科技》2013,(10):68-71
我国110kV配电系统大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负荷侧电压跌落严重,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短路电流也很大,有些情况下甚至会超过三相短路电流,影响断路器遮断容量的选择。文章对110kV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110kV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相比,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可有效减小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使其小于三相短路电流,且明显抑制单相接地故障时负荷侧的电压跌落程度,提高电能质量。如果合理选择中性点接地电阻值,还能保证各种过电压水平不超过现有110kV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继电保护装置也能正确动作。经PSCAD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煤矿电网系统,本文重点对单相接地保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零序全电流群体比幅比相法,在煤矿电网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有效地判断出发生故障的线路。  相似文献   

16.
35kV及以下电力网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均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即其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接地时接地点的间歇性电弧可能在电网中引起过电压,使非故障相的绝缘薄弱点发生第二点接地,造成扩大事故。为此反应不同判据的选线装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文中介绍了几种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装置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特点及其应用装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在电网运行中,如果高压侧中性点是直接接地运行方式或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当变压器的高压测发生单相永久性接地故障时,发电机的中性点产生位移电压(传递过电压),及对电网产生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安 《科学大众》2013,(7):119+73
中性点接地方式是电力系统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之一。文章从理论上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中四种主要接地方式,分别是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同时指出四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使用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发电厂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等,各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我国这几种方式都有应用,但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还要视电厂的实际情况而定,以保证发电厂厂用电系统安全运行。针对这些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发电厂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等,各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我国这几种方式都有应用,但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还要视电厂的实际情况而定,以保证发电厂厂用电系统安全运行。针对这些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