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科技风》2017,(20)
利用微生物法处理维生素B2废水,能有效地降低维生素B2废水的COD。维生素B2废水经过水解酸化反应器和厌氧反应器后,其COD去除率达到87.4%;而维生素B2废水直接经过厌氧反应器处理后,其COD去除率达到88.5%;厌氧反应器出水如果再连续进入好氧反应器处理,其COD去除率可达到93.9%。通过实验结果显示实习工厂维生素B2废水可以不经过水解酸化直接进入厂污水处理站厌氧反应器段,经厌氧反应器和好氧反应器段处理后,其出水水质能达到实习工厂污水处理站生化处理出水指标要求,验证了利用微生物法经过处理维生素B2废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对厌氧反应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用实验数据分析对厌氧反应器与好氧反应器对污水COD去除率进行比较。厌氧反应器与好氧反应器从开始启动到达到稳定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全球和中国专利布局进行详尽的分析,从全球申请量、地域分布、重要申请人、核心专利以及中国申请量、国内省市分布、主要申请人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为该领域日后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一定指导,并且在微藻光生物反应器行业能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如付诸现实将对微藻光生物反应器行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产生巨大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驯化接种淡水污泥的反应器(进水中海水比例由O%逐渐提高到100%),反应器可以处理海水比例高达100%的高盐污水,进水COD浓度为500mg/L,出水COD浓度小于90mg/L,去除率大于85.38%;通过驯化接种蛇口海泥的反应器(进水中海水比例由100%逐渐降到20%),反应器可以处理进水中海水比例为20%的低盐度废水,进水COD浓度为500mg/L时,出水CID浓度小于50mg/L,去除率大于89.36%。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微污染水中化学需氧量(CODG),氨氮(NH3-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CODG为30~45mg/L,去除率高达85%,NH3-N为0.3~1.8mg/L,去除率高达97%,满足中水回用的要求;TP为0.2~2mg/L,去除率为34%.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去除效果的比较表明:MBR处理微污染水时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6.
通过IC反应器处理洗毛废水,研究了进水COD浓度、有机负荷、进水pH值和反应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IC反应器处理洗毛废水,进水COD浓度为4 000mg/L,有机负荷小于18.8kgCOD/(m3·d)时,有机负荷对出水COD的影响不大,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5%以上,当有机负荷高于23.2kgCOD/(m3.d)时,出水水质恶化。运行稳定的IC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抗酸碱冲击能力,实验条件下IC反应器能在进水pH值6~9之间运行良好。IC反应器在25℃~35℃下运行良好,当温度低于25℃时,需要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流化床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考察反应器对COD、氨氮等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传统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能够同时除碳脱氮。在HRT=4h条件下,传统流化床反应器对COD、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0%,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刘海春  沈东升  龙焰  于现荣 《科技通报》2007,23(5):747-750,754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存在厌氧、兼氧及好氧环境区域的特点和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理论,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脱氮功能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特性研究表明,通过48 d的启动运行,产甲烷生物反应器M1,M2对进水COD去除率已稳定在80%以上;硝化反应器N出水COD去除率、NH 4-N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硝化细菌的数量已达2.39×105(个.g.干垃圾-1)。这将有助于后续稳定运行阶段新型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对垃圾的降解,实现垃圾脱碳、脱氮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广东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本文研究了其中的厌氧部分,包括水解酸化对低浓度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及环境因子的改变对反应器的冲击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低浓度(CODcr≤200mg/L,BOD5≤100mg/L)的进水,水解酸化反应器处理效率可达到50%~60%或更高.当HRT由5.67 h延长至10 h时,出水VFA浓度会随之降低,而pH值则始终稳定在6.5~7.5,系统对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9%和19%,对溶解性COD和BOD5去除率分别增加了25%和24%.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型柔性板式膜生物反应器(FMBR)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分别对COD、SS以及浊度等参数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400~600mg/L、膜通量在10~30L/m2.h时,最终出水COD50mg/L,浊度1NTU,SS几乎为0,对COD、SS以及浊度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2%、99%,100%,同时污泥浓度和反应器容积负荷都有显著提高,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1.
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污染物去除率高,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膜污染是指颗粒杂质在膜表面和膜孔内吸附、沉积,使污水通过膜的阻力增加,影响膜的效果。对膜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使膜的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微藻法污水处理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媛媛 《青海科技》2009,16(5):58-61
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现有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指出微藻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污水处理方法,并对微藻法处理污水的研究现状及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铁炭内电解-UASB反应器-好氧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实际调试与运行结果表明,处理效果稳定,处理效率高,出水能够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以停止运行3个月的普通IC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强制内循环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厌氧颗粒中的微生物量有了明显的增加,VSS/SS从82.4%上升到84.7%。COD去除率稳定在60%,经过18天,该反应器就实现了快速启动,反应器的最佳容积负荷达到了27.47kgCOD·m-3·d-1。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在中温条件下厌氧无机陶瓷膜生物反应器(An MBR)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启动特性。讨论了在启动阶段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蛋白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系统稳定性指标p H、碱度对启动的影响。系统启动时间为35d。结果表明,中温An MBR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强,COD去除率高,可以稳定在92%~96%之间。反应器共运行了80d,且在较大的进水水质波动下保持系统稳定,未发生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合成氨废水高氨氮特点,采用隔油调节池+厌氧挡板反应器+填料式序批式反应池相结合的组合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COD、SS、NH3-N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6%、85%、98%,出水达到《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 1627-2008)直排标准,运行成本为1.4元/t。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2010,(2):31-31
“只要安装一个塔式反应器.就可以固定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生成的微藻全株化利用,制取生物油。”近日.一项可大规模减排二氧化碳的研究成果在山东科技大学问世.这项名为“工业排放二氧化碳源塔式生物固碳与能源化关键技术中试研究”的成果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试研究了投加FSB流离球对处理高负荷废水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DO5mg/L),容积负荷7kgCOD/(m3.d),进水pH4~7,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且挂膜容易,动力费用低,无需反冲洗。过程中不需要人为调节pH,且容积负荷的改变未对反应器的运行产生明显影响。BOD5/COD提高到0.4为进一步生化处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喜斌  陈家安 《今日科苑》2006,(6):I0034-I0034
我们研究了从处理过的苹果渣(果汁生产废料)生产苹果果胶膏以用于糖果点心或食品工业其他部门的加工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将苹果渣用刮版式运输机1输往斗式贮存器2的两个舱之一,然后用螺旋运输机4,升降机5和螺旋运输机6装入装有带导线的锚式搅拌机的反应器7。料斗2和运输机4安置在天平3的台面上,这样可以按质量将装入反应器的苹果渣规定重量。反应器的装料可依次进行。将反应器内的苹果渣进行连续的亚硫酸处理、水合作用和热烫。  相似文献   

20.
将人工所配制的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作为原水,来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性能。从实验数据可知:当硫酸盐的浓度为302—1503(mg/L)、温度处在(33.2±0.11)℃、HRT为20~25h以及进水COD为5000(mg/L)的条件下,ABR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效果最好,此时,SO4^2-的还原率可达到96%g(上,而COD的去除率则稳定在91%。COD/SO4^2-还原率与COD去除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且是MPB和SRB竞争关系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