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在与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认识到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是由应试教育、社会角色、理想目标、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心理适应问题的适应教育应该从正确引导学生的认识、开展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教育、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进行调控等方面入手,促使大学新生能有良好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万祥龙 《教育》2013,(8):55
大学新生的学习方式转变问题是一直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也一直是大学班主任和辅导员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理工科院校的大学新生的班主任和大学新生专业基础课教师,笔者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问题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对象为一个班级的学生,计40人。通过两个月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学生超过30人;能自如应对大学学习的学生仅有3人;其余的同学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能勉强跟得上大学的学习。这一结果显示了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极大不适应。  相似文献   

3.
新生进入大学后,在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理想目标、角色定位上要经历一系列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其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两个大方面,具体表现为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心理适应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新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新生,入校后往往存在强烈的失落感、生活方式不适应、心理矛盾、追求目标变化、学习方式不适宜等心理障碍。新形势下的大学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新生管理工作;抓好班主任工作;建立新生班集体;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扬起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5.
北京外国语大学结合学校实际和新生思想特点,形成了"学生主体、全员参与、持续浸入"的立体化模式,为新生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服务。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人际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高校应切实加强新生适应教育工作,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适应期(大一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指大学生开始从学习、生活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表现为在学习上对大学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多数学生仍习惯中学以教师为主导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有待指导;生活上因长期依赖家庭,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整个大学生活中自我管理的生活方式不适应。 为尽快使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生工作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习指导分为学习目的指导和学习方法指导两方面。目的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稳定专业思想,明确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生怀着不同的心态,走人大学校门,即将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中学时代应试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生活节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习惯化、程式化的心理结构被打破,心理失去了平衡,他们一时很难适应大学的生活.这种不适应,主要是体现在对大学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时间节奏、考试方式等等的不适应.为了让新生尽快熟悉并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及时的指导和调适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0.
赵茜 《文教资料》2008,26(13):190-191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的改变,许多大学新生表现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大;人生目标缺失;自信心不足,有挫折感;人际交往障碍.如何正确引导和指导新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