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孙殿英屯垦青海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殿英屯垦青海问题,表面上看是本世纪30年代“开发西北”思潮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实际上在“屯垦”名义下,国民政府和孙殿英各有打算,国民政府以孙殿英屯垦青海问题来试探回族军阀,并由此初步确立了在西北农依重回族军阀的政策,正是国民政府在孙殿英屯垦青海问题上的投机性政策,导致了西北历史上振动一时的“孙马大战”,与此同时也宣告了孙殿英图据西北计划的破产。  相似文献   

2.
2015年,"一带一路"成为一大经济热点话题,各地都在努力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战略机遇以谋取跨越式发展,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西北五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例,通过ADF检验来检测西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间序列上的平稳性,用协整检验(EG)检验描述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关系,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断进出口贸易额与不同交通工具的因果关系,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中铁路、公路、民航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铁路建设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针对西北五省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应如何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进出口贸易增长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洛阳办公。由于南京处于长江口岸,易被攻破,一旦中日战争爆发,首都地位难以保全,所以,1932年3月国民党在洛阳召开四届二中全会,决定以洛阳为行都的同时,再行设立陪都,以防不测事件发生。会议认为“陪都之设定,在历史地理及国家将来需要上,终以长安为宜”,所以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同时成立了以张继为首的西京筹备委员会,进行筹建工作。西京筹备委员会从1932年3月成立,到1945年4月撤销,存在了长达13年时间。但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当南…  相似文献   

4.
自近代以来,西北开发一直是历届政府所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晚清政府,北京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曾有过相应的开发西北措施,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一度被冷落的西北开发再次掀起高潮,各界人士纷纷著书立说,对如何开发西北,建设西北提出了诸多的意见,尤其是在总结了前几次开发西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开发应注意的问题,这个今天西部大开发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公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政府于 8年抗战期间 ,在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新建公路 ,这些公路的建成对支持长期抗战和发展后方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路技术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如今,广袤的大地上,蜿蜒数万里的公路犹如大地上流淌的血液,为国家发展建设注入了无限活力。交通的发达带来人们出行的便利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受益同时,无形中凝聚着无数“公路人”的艰苦辛劳。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公路院”),这个专为公路而生的研究院,多年来以“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建设国际一流公路交通科研院”为发展目标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军队缅北作战的失利,途经云南通往缅甸的国际援华运输线滇缅公路完全被阻断,滇西边防告急,于是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康青藏地区的战略地位迅速突显。国民政府为了开辟新的备用国际交通线、加强国防建设和推动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遂饬令交通部相继赶筑了川康、康青、青藏、青新等公路的部分路段,并提出了养护公路的方案。因诸多原因,这些公路粗通试车后旋即废弃,在民国后期再未有机动车辆通行其上。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青康藏边筑路活动开启了藏区现代化交通建设的先河,这对加强康青藏边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和区域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不无裨益,亦为新中国成立后藏区交通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呼声潮涨潮落,究其因有三:一是强调西北战略地位重要,倡言“开发西北”意在巩固国防。鸦片战争以来,从龚自珍、林则徐,到左宗棠、梁启超、孙中山都是从这一角度强调“开发西北”的重要意义的。国民政府抗战前后倡言“开发西北”也是基于这种考虑。二是根据西北地广人稀树特点倡言移民屯垦式的农业开发。三是依据西北蕴藏丰富的特点而倡言发挥能源优势的开发。实际上三者又不能割裂分开,每个时期倡言“开发西北”时,都从这三方面考虑,只鉴于当时特定条件的限制,有所侧重而已。西北正是在一次次“开发”声中,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过程,这一过程至今尚未完成。在近现代一百多年“开发西北”的过程中,个人、团体、中央和地方,不论其主观动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中,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交通建设在重庆的地位远甚于其它省市。山地为主,江河纵横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极大地制约了重庆的公路建设,重庆现有公路交通状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规划中应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建设重庆主枢纽,建设以“两环十射”为主的骨干交通网络,连通周边各省市;建设各区县与骨干交通网络闻的连接道;建设各区县下件到乡镇的公路,尤其是扶贫和移民公路。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交通部 《职教论坛》2002,(15):17-19
一发展交通职业教育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需要(一)领导重视,政策优惠,为交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1995年8月,交通部在吉林召开了全国交通成人与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黄镇东部长代表交通部党组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交通人才工程”同时并举的方针,并要求把大力发展交通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交”“九五”时期是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总量迅速扩大,交通结构得到改善。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西北的开发建设,始终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西北出现了两次开发的高潮。第一次是50年代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第二次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这两次经济开发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规律,在强调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部门平衡的同时,贯穿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导思想: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两次西北开发成就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相继沦陷,农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满足抗战对棉粮不断扩大的需要,国民政府开始将眼光投向比较闭塞落后的西北,将"开发西北"付诸实践,并通过发放贷款、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开垦荒地等措施,促进了西北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力的支援了抗战。但由于国民政府缺乏"建设"西北的决心,使得整个西北农业开发取得的成效有限。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为了使湖南的交通与大后方连接,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大力开发水陆交通线,修筑了湘桂铁路湘段、衡宝公路和洞榆公路,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湖南的陆路交通线常遭破坏.同时,政府统制水运,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业务;近代走向衰落的驿运事业也发展起来.战时湖南的交通便利了后方大量物资的流通和人员流动,支撑了中国抗战;促进了全省经济和城市发展,加快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与社会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是追求中央权威重构的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社会资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边疆,从社会政治生态上可分为甘宁青与新疆两区域;而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与宗教关系复杂,对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影响最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人关于西北边疆的社会舆论,具有政府意识与民众认识重合并轨的迹象,推进了西北边疆建设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抗战前后,在诸多因素的促使下,国民政府对西北的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因而,西北的农田水利建设也进入了高潮。这一时期,不仅修建了许多新兴的大型灌溉工程,而且对旧有的渠道也进行了疏浚和整修。同时,还因地制宜,开发、推广了一系列小型灌溉工程,如凿井、造水车、修挖坎儿井等。抗战前后西北各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兴修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历史意义,对今日农田水利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是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也是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最为显著的时期。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交通科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交通科技的发展也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要闻     
透视中国的经济圈今年以来,《中华工商时报》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经济圈的特别报道。对中国几大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途径进行了剖析。首篇“西北”篇认为,西南地区由于地缘的优势,将会早于西北而解决“西部问题”。西北无法形成一个大的经济区域,这与它的地理因素有关,几个中心城市相距遥远,而且也没有完善的交通。但西北近些年冒出的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辐射圈”却是西北发展的潜力所在。“中部”篇认为,中部如果仅立足于为东部服务,跟着东部跑,并不利于中部发展。中部崛起需要创造新的模式,重点以面向内陆型、内需型发展,尤其…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被迫将西北作为持久抗战之基地,并对即将破产的西北农业经济进行了以粮棉为主的规模开发,甘肃农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此次开发在促进甘肃粮棉生产发展的同时,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即抗日战争爆发前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地掀起了两次开发西北的热潮,在此过程中,国民政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细加分析,由于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动机前后是不尽相同的。抗战前,国民政府的主要动机是试图更好地控制西北诸军阀,维护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消灭中国共产党,消除革命根据地的威胁;着手解决西北边疆危机;缓解1928年~1930年的西北旱灾。抗战时期其动机则是支援抗战;彻底解决西北边疆,主要是新疆的危机:迎合工厂内迁掀起的西北工业发展热潮。  相似文献   

20.
交通,作为直接关系城市发展的关键元素,它的发展历程成了我们关注的课题。按照上海市公路网络建设“153060”规划,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加快了区内交通网络建设,从而进一步带动了奉贤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我们选择了“奉贤交通发展历史”作为班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