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当代人类的道德实践处于深刻的危机中,摆脱了理性的人同时也丧失了传统德性的根基,丧失了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而修复和重建理性,肯定纯粹形式的地位,才能确立普遍有效的道德标准.因为作为纯粹形式的道德原则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休谟在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休谟认为道德评价导源于情感,情感通过同情心来传递,而理性不能单独影响道德行为。休谟在强调情感在道德评价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肯定了理性的辅助功能,即理性作为手段能为情感指明方向。虽然休谟提出的“超功利”的情感主义面临道德标准缺失的问题,但他关于正义和共同利益感的论述已经暗示了一种前景,即把功利与情感结合起来。对休谟道德体系的改进在于,将其“以情感为主以理性为辅”的原则替换为“以理性为主以情感为辅”。  相似文献   

3.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否证了上帝的存在,从而把上帝推到与感性无缘、与知性无关的超时空的不可知的本体界,而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却公设了上帝的存在,并且现实地把上帝作为实践理性的“真正对象”,以解决了其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遇到的理论困难,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形而上学。公设上帝使得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贯通起来,使意和情联系起来、信念和情感统一起来,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同时,在公设上帝存在的前提下,肯定了德性和幸福相统一的“可能性”及道德主体享有幸福权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否证了上帝的存在,从而把上帝推到与感性无缘、与知性无关的超时空的不可知的本体界,而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却公设了上帝的存在,并且现实地把上帝作为实践理性的“真正对象”,以解决了其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遇到的理论困难,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形而上学。公设上帝使得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贯通起来,使意和情联系起来、信念和情感统一起来,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同时,在公设上帝存在的前提下,肯定了德性和幸福相统一的“可能性”及道德主体享有幸福权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自我总是关系中的自我,自我完整性的获得取决于教育生活中通过他人而形成的自信、自尊、自豪(自我价值感)等实践的自我关系。但教育排斥通过身体疏离、权利剥夺、价值贬低等形式不断破坏着这些实践的自我关系,通过蔑视的情感而不断塑造着对自我的精神羞辱和道德伤害,而被排斥者面对羞辱和蔑视带来的道德伤害以及种种不公正的道德体验所表现出的无力感,使自我难以形成肯定的自我关系而处于扭曲的和不完整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个演绎的体系,完全从理性原则出发。也正是这种理性的法则完全排斥了经验的成分,因而强调它的纯粹性,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但是,康德严肃主义的道德哲学也有其内在的矛盾性,即这种完全从自我的理性原则出发的道德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必然遭遇到它的悖谬,因而可以说。康德的道德辩证法就是理性与经验的斗争法则。此外,康德为了使得这种纯粹的实践理性能够在现实中获得它的合理性。也同样允许具有合理倾向的实践经验的存在。但尽管如此,他的实践理性还是保持在原子式的个体之内。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类生活处于普遍道德危机之中。危机的导因是人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感性实物化或外在形式化。这种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近代以来西方哲学提供的道德价值的理念造就的。以休谟为代表的感性伦理把道德价值等同于情感,其结果使人感性实物化;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伦理把理性放在人的首位,其后果是生活的外在形式化。而德性伦理是理性、情感、意志的融合,是现代人类摆脱道德危机的可能抉择。  相似文献   

8.
对涂尔干来说,教育不是中立性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否认这一点,无异于自欺欺人,而承认这一点,则要求我们对教育的目的做出规定.道德教育所要培养的自主的社会人,并不是一个仅仅懂得生存技能、老于社会世故的庸人,也不是一个被掏空了一切情感和欲望的纯粹理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社会生活,并能够在社会实在所给予的“客观理性”和自身的欲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根据社会的理性来从事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人.达致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重视学校环境和教师的作用,而且要求我们借助社会科学来预先重建理性.  相似文献   

9.
德育在向生活回归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了理性的思考,出现了德育生活世俗化的偏向。为了纠正这一偏向,架起理性思考和生活实际的桥梁,有的学者提出了以道德智慧教育为主题的道德教育。目前对道德智慧的主要表述有:道德接受主体在各种复杂情感、复合经验的作用下,对道德戒律(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道德理性的争论关于道德理性,康德与休谟有着几乎完全相反的看法。康德认为:“全部道德概念都先天地坐落在理性之中,并且导源于理性,不但高度的思辨是这样,最普通的理性也是这样。从纯粹理性中汲取道德概念和规律,并加以纯净地表述,以致规定了整个实践的或者纯粹理性知识的范围,也就是规定了纯粹实践理性能力的范围,不仅是单纯思辨上的需要,同时在实践上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康德看来,道德理性不只是个体实践道德的基础,更是社会道德原则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