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仿拟是为追求新颖别致、幽默诙谐等辞效目的,人们有意模仿所熟知的固有的语言实例而拟造出新语言形式的一种修辞手段。从仿体的形式来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包括了仿词、仿语、仿句、仿篇四种类型。网络语言中之所以会大量使用仿拟,与仿拟主体(网民)求新求简的语用心理及其在构建网络话语文本中特殊的修辞效果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仿拟是语言学分支修辞学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因其具有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等特点,得到人们普遍青睐及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仿拟的概述、定义、分类和运用等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到仿拟作为一种形成新词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大家提升仿拟修辞应用能力,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波 《文教资料》2012,(18):55-56
仿拟是网络流行语体生成的主要方式,网络流行语体的层出不穷与其生成方式密不可分。仿拟在网络流行语体中大量出现,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强烈的社会时代特征。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流行语体中的仿拟现象进行分析,揭示流行语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原因,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网络流行语体、发挥流行语体的社会文化价值都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仿拟就是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模拟已有的语言形式而临时新创的一种语言形式的修辞格。它可以使语言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根据仿拟的语言对象的不同,它大致可分为四种。仿词、仿句、仿篇和仿调。一、仿词仿词一般是以上文的某个词为基础,临时替换其中的某个词素而仿造出一个新词的修辞方式。它是仿拟中使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形式,因此,不少的修辞学著作干脆把仿拟称为仿词。  相似文献   

5.
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文学、美学、心理学和市场营销等学科和活动紧密相关的、具有鼓动性的艺术语言。仿拟模仿现成的语言形式,进行语言创新,从而达到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传播和文体效果,被广泛用于英语广告。文章通过论述修辞中的“零度”和“偏离”理论、陌生化理论,分析了仿拟的模仿和创新的机制。介绍仿拟在英文广告中仿词、仿语、仿句和仿篇等表现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短信息语言的仿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短信息采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方式,仿拟修辞格就是常用的一种。仿拟是仿照现成的词语或别人的话语,造出类似的词语或话语。短信息常用的仿拟类型有词句仿拟和文体仿拟。这种修辞方式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新颖时尚、讽刺尖锐。  相似文献   

7.
仿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是一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广泛使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手法。英语parody和汉语仿拟基本对应。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仿拟现象及其运用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仿拟是英汉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文章主要对英汉广告中仿拟特点和局限性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在翻译含有仿拟辞格的广告时,译者需要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广告的风格。因此,了解广告语言中仿拟辞格的特点并能有效地进行语言间的相互转换将有助于原语广告产品的宣传。  相似文献   

9.
仿拟,是一种修辞手法,也称仿词、仿化、仿用。仿拟,就是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即“旧瓶装新酒”。用仿拟提炼出来的语言,由于仿与被仿之间的反差很大,甚至将毫不相干的事硬拉到一起,因而能产生幽默风趣、化庄为谐、引人捧腹等表达效果,给读者以很深的印象。仿拟一般有仿词、仿句、仿文几种。  相似文献   

10.
钟玲俐 《双语学习》2007,(5M):16-17
仿拟是一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广泛使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手法。英语parody和汉语仿拟基本对应。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仿拟现象及其运用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叙事方法,"戏仿"(Parody)指通过有意识地模仿小说文本的内容、形式特征,并将其运用到不适宜甚至相反的语境中,以达到对模仿对象的曲解、嘲讽和颠覆。如果将新时期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史分期,那么戏仿叙事始终在场,活跃在新时期以来的各个阶段。与此前戏仿叙事的零散化分布不同,新时期戏仿叙事呈现出"集束化"态势,且与新时期以来文化语境的快速转换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一点,为我们从文学史高度梳理其动态进程提供了学理依据。据此,本文试图纵、横两个维度对新时期戏仿小说作出动态性、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仿拟辞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构成特点和修辞效果的分析。笔者首先分析仿拟辞格的语用功能,继而指出仿拟、模仿现成的语言形式,进行语言创新,从而达到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传播和文体效果,并介绍了仿拟在英文广告中的仿词、仿语、仿句和仿篇等表现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时下流行的"语言模因论"观点进行重新思考,从四个角度挑战其解释力:模因到底是什么,让人费解;将人的作用置于何处,未能说明;模因接受有差别的原因模因论难以作出解释;难以解释语言所体现的人的目的意图。将其与仿拟研究作对比分析,显示该观点并没有表现出优于仿拟研究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汉英广告语中语境互文性的呈现主要指"引用"、"仿拟"、"双关"的互文性呈现,本文依据互文性翻译理论,通过运用仿照原语,文化补偿,译文重写三种翻译策略,使产品的广告宣传和推销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文化基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即遗传;二是基因能够“突变”。即变异。作为一种模因现象的仿拟词语.本体会内在地将语义、语音、结构遗传给对应的仿体,仿体会通过替代、移动、增减等方式产生变异。变异的动力为表达话语的意向内容及产生语言的变异美。  相似文献   

16.
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产品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仿拟辞格,即仿词、仿语、仿句和仿篇运用得好,有助于广告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否则达不到宣传之效果,甚至事与愿违,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体中的戏拟包括单语码戏拟和多语码戏拟两种类型。单语码戏拟的网络流行体主要由“古典诗词拼盘“古典诗词+台词”古典诗词十新创语句”三种形式构成;多语码戏拟的网络流行体则主要由“古典诗词+英语语句”的形式构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体中戏拟的形成机制与概念整合有关,作者通过概念整合创作出新文本。受众解读时,则经历了从最大关联到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ontent and effects of political humor on late-night television. Besides conducting a systematic content analysis of a Swiss late-night show,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late-night political parody on competence evaluations of politicians. An experiment manipulated the televised parody of a politician and measured political knowledge. Results show that exposure to a televised political parody decreased competence ratings of politicians only for individuals high in political knowledge. The reason is that viewers must already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political affairs to “get the joke”—that is, the implicit message transported by the parody. The implications of such a negative “Tina Fey Effec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拉伯雷的《巨人传》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瑰奇之作,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主要徘徊在它所体现的民间文学、文化的"狂欢化"特征上。文章尝试从另一新的角度对之加以审视,以期揭示这部作品除和民间诙谐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外,还和骑士文学发生了密切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传》在许多方面戏拟了此前中世纪的骑士文学。这种戏拟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微观方面,即作品细节;二是宏观方面,即情节结构。对于拉伯雷,戏拟主要是一种艺术手段,借以更自由便捷地、一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察、见解和思想,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