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勃 《视听界》2010,(5):100-101
广播文艺节目在与新闻类、社教类等不同类型的节目相互渗透、互相补充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表现形态。它的特征是融入了新闻元素,体现了导向性、时效性、贴近性,兼具娱乐功能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邸兰 《中国广播》2010,(8):76-77
在广播频率专业化、类型化及受众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创新表达方式,是提高广播新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认为,新闻架构的合理性、新闻栏目的丰富性、新闻宣传的贴近性,引入新的元素,是提升地市级电台新闻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申红 《视听界》2011,(3):99-99
广播新闻编排技巧的贴近性是指按新闻规律把受众关心的新闻由政治及社会生活、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进行编排。  相似文献   

4.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的贴近性直接关系到可读性,关系到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眼下,有一些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群众不喜欢,原因就是刊播的东西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要充分发挥新闻引导舆论、传承明、服务社会的功能,真正担负起用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由于立足于本地的贴近性和亲和性,深受其当地观众的欢迎,广播应大力拓展民生新闻的报道空间,打造出民生新闻的名牌栏目,铸造出频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时下,传媒竞争十分激烈。为提高收听率,广播新闻在扩大信息量、增强时效性乃至加强内容的贴近性、形式的生动性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得到了听众的认可。但广播的大信息量与快捷性也衍生出一些不足——即粗、俗、浅。与此同时,广播新闻收听的便捷性、随意性、伴随性和对新闻还原度的损耗性等美学特点上,使广播新闻改革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广播稍纵即逝,属于瞬间传播,虽然有迅速明快的优势,但也给广播的贴近性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特别是消息,与专题节目相比,由于时间短、容量小、形式单调,很难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自然就难有深度贴近。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使广播新闻产生深度贴近的作用呢?实践证明, 至少应当在这三个方面探索有效途径。一、新闻的深度贴近:真实赢得公信 度  相似文献   

8.
孙建昶 《视听界》2001,(3):48-48
坚持导向性,增强贴近性是新闻媒体面临的共同课题。新闻的导向性是通过贴近性来实现的。对电视新闻而言,要体现贴近性,就要坚持六个突出:即突出新闻性、时效性、电视特性、互动性、服务性和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直播抚顺》是抚顺广播电视台2008年新开办的一档大型民生新闻栏目,它记录百姓生活,反映百姓心声。栏目本着本土性、贴近性的理念,以独特的民生视角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有个普遍规律,越是发生在受众身边的本地的信息,越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因此,近年来,新闻节目的本土化已经成为媒体应对竞争的不二法门.全国各地方台也通过对广播新闻本土化的探索,加强了节目与受众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提高了节目的可听性.广播新闻本土化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本文拟结合福建省宁德人民广播电台的实际,探析地方台广播新闻本土化的内涵、特点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各市电台纷纷开办“广播热线”节目。这种听众即时参与。广播即时回应的互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听众的心理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广播节目的贴近性、主动性和可听性。  相似文献   

12.
王非 《中国广播》2014,(7):77-79
本文从提高传播能力的一个根本——自强自立,国际传播的两个原则——国家利益和新闻规律,新闻业务的三要素——及时性、公信力、贴近性,国际传播软实力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民族语言广播如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新闻编排技巧的贴近性是指按新闻规律把受众关心的新闻由政治及社会生活、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进行编排.政治贴近性不论是新闻联播节目,还是整点新闻、滚动新闻以及各类延伸节目,在编排上始终要“讲政治”——及时反映党委、政府的工作.比如,某省党代会开幕了,但同时该地发生了一件离奇车祸,9车相撞造成10多人死亡,30多人受伤.后者是一条吸引人们眼球的即时新闻.但在编排时,必须把车祸新闻放在党代会开幕的新闻之后,并弱化处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要工作的新闻在节目编排时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能用社会类新闻、轰动性新闻、引起人们争议的新闻去排挤和取代它.即便没有党代会这样的大事,在日常的广播新闻编排中,也要把反映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新闻放在社会类新闻之前,当然在长短取合上可以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4.
广播特点是声音传播,这自然是广播的优势,也是其劣势声音传播的劣势就是声音的易逝性,收听的随意性广播一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听众靠听觉接收信息,理性色彩较强的评论性稿件听起来很吃力,一旦听众的思维过程落后于信息传递过程,听众的感觉思维记忆就难免陷入混乱,结果是前一句话还没反应过来,后一句话又没跟上思维,下文越听越不明白。可以说如果对广播用声音传播的特点不能扬长避短,自然也就影响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收听效果,那么,如何增强广播新闻评论性节目可听性呢?一、选题的贴近性新闻评论性节目就是对受众关注的话题进行深…  相似文献   

15.
张鸣  刘丹 《视听界》2004,(4):55-57
尽管新闻传播市场上有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之说, 但就其市场地位而言,新闻传播的贴近性实现得越好,受众的忠诚度也就越高,市场地位也就越牢固。所以,新闻媒体努力实现新闻报道的贴近性不仅仅是中央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希望,更应该把它看作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强化新闻功能推进广播改革马雨农突出新闻的主体地位,强化广播的新闻功能,增强广播新闻的权威性,是广播扩大影响力的有效突破口,是广播发挥潜力、吸引大众的优势所在。这就是说,强化广播的新闻功能,是振兴广播的关键之举。我们浙江电台自今年以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袁丹 《中国广播》2012,(7):87-89
广播人物节目是一种能充分彰显广播声音特点、发挥广播自身优势的节目样式。优秀的广播人物节目纪录新闻人物,探访心灵世界,呈现人生百味,折射人性光辉,成为广播媒体在激烈竞争中坚守社会责任、奉献精神食粮的重要载体。优秀的广播人物节目一要坚守“新闻性”,永葆源泉活水;二要善于描绘“音外画”,展现大千世界;三要践行“贴近性”,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四要以情感人,张扬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8.
王涛 《记者摇篮》2014,(9):25-26
当前,在各种新闻媒介中,经济新闻的数量并不少,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听性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真正受听众欢迎的、可听性强、听众离不开、听不够的实用性经济新闻却并不多见,很多经济报道高高在上,听着枯燥、晦涩,一点儿都不亲民。这个问题确实需要经济广播频率的采编人员认真思索,不断研究。那么,如何增强广播新闻的亲民味道和风格,让听众听得懂、用得上呢?一、时效、快捷可以充分体现当今经济新闻传播与报道的亲民风格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指导性的鲜明体现。晚报自然也不能忽视评论的作用,但它的指导性不应游离于晚报的特色,就是说,晚报的新闻评论也应讲究贴近性。一、讲究贴近性是办好晚报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晚报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晚报强调的贴近性指报纸的内容要贴近百姓,贴近百姓的实际。这种贴近性是晚报基本读者———市民百姓对新闻信息的客观需求,是办报人遵循新闻规律的必然取向。离开这种贴近性,晚报就会失去生命力和读者市场。晚报发表的新闻评论,也必须讲究贴近性,允许有体裁特点上的区别,而不能允许在内容上远离百姓和百…  相似文献   

20.
实现新闻贴近性是新闻媒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媒体坚持以人为本赢得读者的应有之义。近些年来,《驻马店日报》在这方面付出了积极的努力,特别是通过设立县区记者站,充分发挥记者站优势,依靠驻站记者,突出做好事件性报道、工作性报道和小人物报道,增强报道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努力实现新闻的贴近性。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