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渭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自谓吾书第一。其草书不受成法束缚,出于真情至性,可谓其悲愤人生的真实写照。通过与前贤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草书相比,可以看出:诸前贤草书之"狂"是有限度的、有条件的,虽狂放无边但法度谨严。徐渭狂草则感性居上,无视传统用笔法度,更加强化了艺术家的主观性,把草书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书法艺术贵在创新与个性张扬.对前人的艺术理论,他认为应该根据自己时代的审美标准来重新验证和评价在书法创作上,他主张重神轻形;对于书家自身,他崇尚个性张扬.这些是他能倡导出一代尚意书风的原由所在.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     
<正>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在文学艺术上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在诗词上与其师苏轼并称"苏黄",并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其后继者奉为一代宗师,在书法上,与苏轼、米芾、蔡襄等并称"宋四家",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中坚人物。官历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起居舍人、涪州别驾等。作品辑有《山谷老人刀笔》二十卷、《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相似文献   

4.
复古     
北宋对晋人的推崇侧重于领略晋人的自由精神,开辟出了尚意书风,并进一步赋予书法以"人格批评"的含义,注重书法与个人学问、气节的关系。由于尚意书风理论存在一定的偏颇,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流弊,宋高宗赵构开始对尚意书风进行反拨,最终在赵孟頫身上完成了书法等艺术方面的全面复古,使得书法的发展更加稳健。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是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开创的“江西诗派”形成了宋诗的新面貌,在书法方面提倡以“韵”为主,进一步深化了苏轼提倡的尚“意”书风。黄庭坚书法艺术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自成一家”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诗是黄庭坚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此外,他又能写词赋,兼擅行书、草书。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  相似文献   

7.
正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等,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起初受业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其文、艺兼长,工诗文。黄庭坚可谓各种书体均擅长。最擅行草书,用笔豪放,且自成一家。其书法学颜真卿、张旭、怀素等人,对后世行草书的发展影响极大。其楷书作品虽不及行草书流传广,却也  相似文献   

8.
1、黄庭坚外侄李彭的身世境遇及其诗学主张/黄晓丹、万美芬//九江学院学报第一期 2、谈黄庭坚草书艺术对张旭、怀素的继影王万潮//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的诗歌具有兀傲崎岖、超凡脱俗的风格,是当时学史上很有影响力的诗人。而黄庭坚的诗歌精神有甚于他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0.
怀素(737—799年)的狂草书,不但享誉后世,在当时亦已倾动朝野.李白就曾称赞他是“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又以“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等诗句,赞美其草书的激扬挥洒、除了李白,唐代著名的诗人如苏涣、戴叔伦等,都有诗歌推许怀素在狂草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其中,尤以任华的《怀素上人草书歌》最为特出。  相似文献   

11.
书法之草书与文学之诗歌,在艺术性上有很多相通之处,现略作比较分析。(一)草书和诗歌都是至高无上的艺术草书和诗歌都体现着本艺术部类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本艺术部类的最高艺术。书法的本位是草书,文学的本位是诗歌。  相似文献   

12.
王铎是明末清初最具代表性的草书大家.他将“二王”一脉的优秀传统与自身革新精神的创造性相结合,一改元明以来的平正书风,代之以雄强恣肆的“连绵草”风格,倾泻个人情怀,开创了“二王”流派书风的新范式.王铎草书风格是虔诚的崇古、厚实的功力与高明的临摹创作方法综合的结果,是个人心绪的一种折射.他借书法浇胸中苦闷,强化各种对抗因素对比,丰富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并以雄强、苍郁、恣肆、畅达的书风直抒胸臆.王铎以其独特的书风和成就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这样一段逸闻:宋代四大名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自信行草书超迈古今,不让时贤。一日,他突然心血来潮,向苏轼询问对自己书艺的看法。惯于诙谐的苏东坡随口说道:君书如枯枝挂蛇。日后,东坡以同样的问题询问黄庭坚。黄略加思索便说:老师的字是石压蛤蟆。二人相对大笑。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的七绝变体是其诗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继承杜甫的诗歌艺术,在七绝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许多探索,突破了唐代绝句的艺术法则和风格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宋诗特色。  相似文献   

15.
试论黄庭坚词的艺术个性缪向勇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①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以它那古朴的甲骨、沉雄的篆书、典雅的隶书、端庄的楷书、潇洒的行书、狂飞的草书,陶冶了东方乃至世界。它是东方文化的瑰宝,世界艺术的奇葩。近年,书法虽然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儿童书法教育更是得到社会、学校、家长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但静静审视当代小学书法教学课堂,我们发现无论从教学形式上看,还是以教学效果而论,都依然是比较迷茫的。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在诗歌反映现实内容、艺术技巧和用典等方面学习杜甫并根据时代和个人的特点有所创新,加上他渊博的学识,使作品增加了感情的厚度和思致的深度,具备了苍劲古朴、生新瘦硬的特色.黄庭坚对杜诗的创新求变奠定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早年喜作艳词,成为“苏门四学士”后,他的词风明显向苏试的词风逼近,这一转变背后是他生活和感情上的一些变化。他的词风变化体现了他创作态度的转变,从中可以窥见他对词体雅、俗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五代时期战乱频繁,王朝更迭,书法艺术江河日下。杨凝式书法的出现无疑为唐、宋书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他佯狂终身,却不为六俗所左右,追求“天真烂漫”,上承晋唐意韵,下开宋代尚意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张旭,字伯高,唐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又善草书。常常在醉后号呼狂走,达到入神入迷的境地才突自下笔;有时以头濡墨而书,时人呼他为“张颠”。他的草书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在当时享有“三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