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在2023年第一期中国钓鱼杂志上发表过《我爱钓鱼习惯用散漂》里讲述了钓鱼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诸多好处的一篇文章,也是我爱钓鱼的主要原因,我这里选了几位渔友的钓鱼故事及经历说一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们家和黄玉坤大哥他们家住在伊宁市汉人街大桥板子河边的大院里,他的父亲和他们兄弟两个都喜欢打猎钓鱼,他们父子经常到天山公社(现英塔木乡)的伊犁河芦苇丛沟渠打猎钓鱼。可是后来在毛纺织厂工作后,很少看到他钓鱼了,  相似文献   

2.
钓鱼幽默     
路安 《钓鱼》2006,(2):69-69
独自钓鱼钓鱼迷甲:每次我想独自外出钓鱼,一般来说,我都会仔细想两遍,然后再这么做。钓鱼迷乙:为什么呢?想两遍和想一遍有什么区别?钓鱼迷甲:是这样的,首先,我得想出一个能出去钓鱼的理由;其次,我还得想一个不能带妻子一块儿去的理由。钓急性子鱼张三是出了名的急性子,他见邻居每次外出钓鱼都钓好多鱼回来,十分羡慕,便提出要同邻居一起去钓鱼。邻居说“:你性子太急,哪有耐心坐着等鱼上钩呀,所以,你不适合钓鱼。”张三听后,急忙回答道“:我可以站着钓急性子鱼嘛!”去没有水的地方钓鱼周末,爱好钓鱼的丈夫想带女儿一块儿去水库钓鱼,女儿非常高…  相似文献   

3.
钓鱼去     
《垂钓》2001,(1):1-1
冬天来了,钓鱼去;春天来了.钓鱼去,夏天来了,钓鱼去;秋天来了,钓鱼云……  相似文献   

4.
钓鱼     
褚达人 《钓鱼》2009,(11):65-65
每当我看见有人在玉带河畔钓鱼时,我便想起了以前钓鱼的趣事。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闹着要爸爸带我去钓鱼,爸爸答应了。我和爸爸一起骑自行车去引江河河畔钓鱼。一路上,大树青翠挺拔,路边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张开了笑脸,小草也探出了小脑袋,四处欣赏着春天美丽的景色。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  相似文献   

5.
钓鱼谚语     
钓鱼谚语,是“钓翁”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用短小生动、有趣的语言,编成通俗易懂、易记的顺口溜。其内容非常广泛,从钓鱼者乐、钓鱼工具、季节时间、钓鱼气候、钓位钓点到水情变化、钓鱼技巧等等,真是天文地理、人情、鱼情等,无所不包,而实用性很强。了解和掌握这些钓鱼谚语,可获得更佳的收获量。但运用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地施钓。下面就是四川流行的一些钓鱼谚语。 一、钓鱼者乐 一竿在手,其乐无穷。 钓鱼钓鱼,十钓九娱。 醉翁之意不在酒,钓叟之意不在鱼。 钓鱼要有几得:等得、淋得、晒得、饿得、必得。 天悠悠,地悠悠,钓鱼的人儿无  相似文献   

6.
钓鱼无国界     
《垂钓》2009,(3):1-1
2009年1月7日10时,日本钓鱼名人、亚细亚钓鱼联盟议长小西和人先生因心力衰竭在大阪病逝,享年八十一岁。那个须发花白、面色古铜、烟不离口的钓鱼硬汉离我们而去了。小西先生的遗产,对于日本钓鱼人而言,是那本影响了一代人的《钓鱼周刊》,以及他作为日本投钓和矶钓事业开拓者的贡献;对于中国钓鱼人,则是小西先生发起成立的亚细亚钓鱼联盟,以及其积极弘扬的“钓鱼无国界”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海石 《钓鱼》2004,(8):48-48
钓鱼,现时兴拜钓王或钓鱼名人为师。然,我之老师却是《钓鱼》。  相似文献   

8.
钓鱼的理由     
侯增福 《钓鱼》2009,(14):66-66
上班太累了,我要休息,所以明天我要去钓鱼! 家里太闷了,我去透透气,所以明天我要去钓鱼! 明天是个好天气!所以明天我要去钓鱼!  相似文献   

9.
感谢钓鱼     
于中海 《钓鱼》2010,(4):1-1
迷恋上钓鱼已有20年之久了。 感谢钓鱼!你使我的生活富有情趣。很难想象,假如没有钓鱼,我的人生又将是何状况。  相似文献   

10.
钓鱼好处多多这毋庸置疑,但如果不注意安全也会发生意外。此外,对一些必要的健康垂钓常识也应有所了解。本人早年曾在农村当过5年的“赤脚医生”,所以在这里提醒钓友们钓鱼谨防“钓鱼病”。  相似文献   

11.
闲话钓鱼     
许摄华 《钓鱼》2004,(7):8-8
钓鱼活动是国际上一种较普及的休闲活动,爱好者遍于世界各地。美国总统罗斯福生前就很喜欢钓鱼英国已故首相邱吉尔更被人们称为“钓鱼首相”,日本目前爱好钓鱼的人有近2000万,全国设有”钓鱼联协会”,出版了十多种刊物,还经常在国内外举行国际性的钓鱼竞赛。海内外把钓鱼作为旅游与休闲产业的也日益增多。一些国家和地区还专门在游览区开辟了钓鱼场所,以招徕游客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2.
闲话钓鱼     
陈彦兵 《钓鱼》2008,(5):63-63
我曾在黑龙江下游生活了三十多年。那时,每逢节假日都到江边去钓鱼,不但了解很多种的习性,也知道一些钓鱼方法。多数人都会认为,钓鱼除了要找到好的鱼窝子以外,剩下的就是要有好鱼饵和锋利的鱼钩了。除非鱼不咬钩,只要它禁不住美味儿的诱惑咬在钩上,肯定就能把它钓住。其实,要说钓鱼都用锋利的鱼钩也不尽然,在黑龙江下游就有用钝钩钓鱼的。  相似文献   

13.
钓鱼的目的     
王春华 《钓鱼》2012,(17):1-1
我是一名钓鱼迷!每次钓鱼回家,邻居总是问我:“钓了几条回来?”有时候在渔具店遇到熟人,朋友就问我:“最近钓鱼的收获如何?”如果是在河边碰到同行,他们一般会问:  相似文献   

14.
尚立和 《钓鱼》2013,(10):17-19
我年逾古稀,七十一岁,钓龄却只有13年。我是新旧世纪之交才学钓鱼的。第一位师父是于瑞亭先生,他教的是传统钓法;不久,我又有了第二位师父,衣善新先生,他教我悬坠钓法:两位良师益友,手把手地教我绑钩、调漂、抛竿等钓鱼技术。老衣还把他订阅多年的《钓鱼》杂志送给我学习,从此,我又有了第三位师父——《钓鱼》杂志;这位师父又引领我在《钓鱼》上结识了好多师父,可以说,我的师父遍天下;虽然好多师父素未谋  相似文献   

15.
钓鱼小将     
我从小就爱好钓鱼,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去钓鱼,学上鱼饵、弹竿、如何看漂和提鱼,就这样我在鱼塘边长大了,成为了一名钓鱼小将,有些钓鱼的老翁还钓不过我呢! 但有的老渔翁不信我一个毛丫头会钓鱼,哈哈笑着说要同我赛一赛。我憋了一口气,发誓要钓出个样儿来给他们瞧瞧。  相似文献   

16.
姚军 《钓鱼》2013,(4):18-19
四年前的一个下午,下了班后我又不由自主地向县城中心的邮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业大厅里有一半空间被用来出售杂志报刊。那里设有柜台,柜台上放了一排排的报纸。柜台后有三排四层的书架,杂志是五花八门、门类俱全,这里就有关于钓鱼的杂志。以前,我记得这里只出售一种钓鱼杂志——《中国钓鱼》。那个下午,我来到早已熟悉的老位置,正准备拿起新来的《中国钓鱼》时,冷不丁看到边上放了一本《钓鱼》杂志,这是一本很有潮流气息的杂志。那"钓四年前的一个下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  相似文献   

17.
苏栩 《钓鱼》2006,(7):1-1
最近有两件事让钓鱼人很兴奋。一件发生在去年,上海市钓鱼协会换届改选,把上海水产大学的教授吸纳进了领导班子;另一件是最近听说的,常州某高校打算开设钓鱼课,让大学生接触钓鱼。有了学者、教授和科研人员的参与,钓鱼就会插上科学的翅膀;知识层次高的人接受钓鱼、分析钓组、认识浮标、讨论鱼饵就有了条理,可以预见,未来(其实很近)钓鱼不会像现在那样半数人懵懵懂懂了。记得几年前,某钓鱼媒体向一鱼类研究机构寻求合作,得到的答复是“尽管我们的科研人员也有喜欢钓鱼的,但这不是方向,我们不提倡、不支持研究人员参与或从事与钓鱼有关的科研…  相似文献   

18.
长弓 《钓鱼》2010,(2):16-17
在我国古代文学还没有产生之前,钓鱼,无论作为谋生还是娱乐,已被我们的祖先刻画在居住的洞穴内、石壁上,各地陆续发现不少这样的简单图案,姑且命名为史前钓鱼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钓鱼文化在各个方面显现出来,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钓鱼史料。  相似文献   

19.
钓鱼在国外     
《钓鱼》2007,(1)
钓鱼活动风靡全世界,各国都拥有数以万计、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钓鱼爱好者。英国、比利时于1952年成立了“国际钓鱼运动联合会”,定期举行各种规模的国际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20.
今日美国,钓鱼已成了最热门、最普及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据统计,1985年经常钓鱼的美国人高达四千万,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钓鱼爱好者。另一项调查表明,美国人中的钓鱼迷还有“与年俱增”之势。有人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美国的钓鱼迷人数将突破6千万大关。过去,美国的“钓鱼迷”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中青年男士。但今天,钓鱼的队伍里出现了妇女的身影。有的是“夫钓妇随”来凑凑热闹,而更多的是单身女士,假日到河畔海滨持竿而立。与此同时,老年垂钓者也在不断增加。在大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迷上了钓鱼运动。1985年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一次钓鱼大赛中,一位年仅6岁的儿童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