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理活动性课程与地理课外活动有本质差别.不能混为一谈。从课程形态上看,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是以国家法规形式列入学科课程的;而课外活动,尽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并在培养特长生等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只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从教育目标来看.活动性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的:而课外活动是以少数特长学生和学科兴趣小组为对象,旨在发展学生特长的课余活动。从活动性质看.活动性课程中的课余活动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究性活动:而课外活动则是系统的技能训练。故开设地理活动性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它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不矛盾的。活动性课程实施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发现,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一线担任活动课程的教师,相当多的人对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的认识是不清楚的。在实践中,一些人混淆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把学科课程的一套做法照搬到活动课程的教学之中,从而出现了活动课程的学科课程化倾向。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一)在课程目标上存在明显差异  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为了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活动课程把学生的态度、多种基本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生活知识与学科知识应相互联系。知识统整是时代发展对综合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课改中提出将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体系,若能有效设计和实施则能很大程度地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增强教学整体功能。现以无锡市蠡园中学为例,就如何开发活动课程提供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国内对活动课的理解,大致有活动课程说、活动教学方式说、活动教学说、活动教育说四种。中学学科活动课,从课程的维度来说,它属于学科课程,从教学方式的维度来说,它属于活动教学方式,学科活动课是一种学科课程的活动教学方式。必须根据各门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来设计与组织学科活动课,同时,必须发挥活动在学生认识、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慧 《教育信息化》2005,(11X):54-56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门新课程,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它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和“难”,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同样也是“新”和“难”。如何通过远程继续教育来帮助区域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昵?下面就从总体构思、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四方面来探讨广州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一、生涯活动课程的重要性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相似文献   

7.
我校正在实施省级课题《以学生为本位,在活动中学习——小学数学活动课研究》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为中心.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性编订的学科课程有许多不同,其中课程目标两就存在区别.活动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体兴趣爱好、个人特长为目标。我校数学活动课程研究的具体目标是:(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活动型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区。文章先对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再探讨高中政治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从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9.
设置跨学科主题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是加强课程综合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五育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学校应从学科课程间的关联、活动课程间的关联、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间的关联三个维度统筹规划与系统设计跨学科主题,以保障跨学科主题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避免跨学科主题设置的零碎化、随意性。  相似文献   

10.
皮丕琴 《湖南教育》2004,(18):18-19
学科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学科知识、形成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课程形式。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尝试着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开展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most teachers adapt curriculum, we know little about teachers’ rationales for modifying materials, how these rationales align with actual modifications, nor whether any patterns exist in the modifications that teachers make. This is especially the case in history/social studies, where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s scant and research on teacher adaptation of curriculum is virtually non-existen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at gap.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 large-scale survey on curriculum use with over 1900 history teachers. The online survey focused on how and why teachers use and adapt lesson materials from a free online history curriculum and prompted teachers to upload examples of curriculum materials they had modified. We found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correlated with particular types of modification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teachers were motivated to modify materials to address their students’ needs, and that their modifications rarely affected the core structure – or theory of content – of the lessons. We argue that such alignment between teachers and curricular materials represents an example of curricular fit. We discuss what curricular design feature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high level of curricular fit among users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construct fo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efforts across subject areas.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的争论经历了从“数量”到“逻辑”两个阶段。尽管在学术领域实践话语占据了主导,在实践领域却是学科话语占据着主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阶段。职业教育课程从学科话语到实践话语的转换,实际上意味着思考课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从理论到实践的机械课程设计思路,转向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建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设计预期和目标诉求,其内涵是多方面的,但重点和主旋律应当是"创新",即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大批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创新"主旋律,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设计安排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等。然而一项大型课题调查的结果表明,实践中对课改的这一设计理念与预期目标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在课改进入"深水区"的新的实施阶段,必须不遗余力地奏响课改"创新"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新课程习题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表达”、“体验”、“探究”与“评价”,并通过合作讨论,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通过与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设置来体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课程设置落实。实践证明,职教课程设置有5条应予遵循的规律:必须有利于"做中学"和"做中教",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动态的相对稳定;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培养目标实际、办学水平实际、服务对象实际;必须防止"一刀切",照顾地域差异性、专业多样性和生源分层性。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学生探求知识留下了探索的空间。"讨论式"教学方法还促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项目活动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来组织课程内容,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做中学等方式实施课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在项目活动课程开发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重,避免完全"紧扣"或抛开工作任务来设计项目,提升教师项目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与学科课程相比,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教材,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地方性特点。要采取有行政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管理措施和评价体系配套的"弹性课时制"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时间来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flects on how relevance has been invoked as a curricular principle, both by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curriculum documents and in curriculum theory, to explore its variously conceived parameters and conditions. By posing the questions ‘relevant to whom?’, ‘relevant to what?’, ‘relevant how?’ and ‘relevant when?’ this paper exposes relevance as both a curricular virtue and a curricular constraint. It draws on an empirical project undertaken in the prevocational curriculum offered in Australia’s recently extended compulsory schooling for students in non-academic pathways. Data vignettes offer windows into two settings to exemplify the different ways relevance can be interpreted, stretched or contested. Using Bernstein’s distinction betwee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courses and knowledge structures, the analysis identifies what is gained and what is lost when relevance, variously defined, serves as a principle for curricular sel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