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闲书不闲     
前几天到同事家串门,正巧赶上同事教子。原因是孩子在家不看课本,却捧着“闲书”看得入迷。我问孩子看的是什么“闲书”。他说是《少年科技》。我说这是好事呀,你怎么还批评孩子,他看这种课外读物你应表扬才是。由此,我颇有感触。我们现在有些做家长的,总是喜欢把孩子死死地拴在课本上,不让孩子看“闲书”,他们认为学生只有看课本才是正路,看别的都是“白扯”。殊不  相似文献   

2.
童年读书     
正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  相似文献   

3.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  相似文献   

4.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又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最大的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  相似文献   

5.
姜钦峰 《教师博览》2011,(10):34-34
他从小喜欢看闲书,上课不听讲,还捣乱。闲书看多了,见识大增。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讲错了,他就能听出来,常常在课堂上指出老师的错误,以致老师只要看到他举手,心里就发毛,知道自己又讲错了,后来干脆装着没看见。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老师既头疼又恼火,觉得他太喜欢哗众取宠,一有机会就修理  相似文献   

6.
我这个人上学早,识字快,7岁就看闲书。开头是因为听评书而想看原著,都是武侠小说,后来,由于连着几出京剧中的红楼戏,又想见识《红楼梦》。那一年,我9岁,两册互不衔接的石印《红楼梦》残本,被我囫囵吞枣,吃进肚里。虽是黄口小儿的浮光掠影,却也水过地皮湿,对《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产生了数十年守  相似文献   

7.
正"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彤彤,你  相似文献   

8.
<正>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  相似文献   

9.
楼上邻居家的那个男孩挺聪明,还只读小学三年级,已经能看厚厚的大部头著作了,且爱不释手。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我的那位邻居却不认为是好事,说,我的这个小赤佬什么都好,就是太要看“闲书”。原来,他是反对儿子看课外书的,他把课外书叫做“闲书”,认为多看“闲书”就会影响“正书”(教科书)的学习,多次劝说、干涉甚至动粗都收效甚微,邻居就想出了一个自以为挺高明的办法。今年春节前,他从新华书店购了一大包“书”回来,作为送给儿子的新年礼物。小家伙高兴得直跳,以为爸爸“解除”了他看课外书的禁令,但打开后一看,小嘴巴立刻撅得老高,那叫什么…  相似文献   

10.
睦言 《家长》2013,(Z1):72-73
我们不仅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而且应该"活到老成长到老"。别看我的外孙子洋洋只有8岁,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影迷,他还没上小学就在父母的怀里看《哈利波特》《喜羊羊与灰太狼》《指环王》系列电影。这个元旦假期,洋洋来我家住,非吵嚷着要我陪他看电影。我嫌影院的音响太吵,不想去,但又禁不住洋洋的苦苦哀求,只好上网搜索,想找到一部适合  相似文献   

11.
一日,到朋友家,他的儿子正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看书,见我来,打了一声招呼,又埋进了书里。我好奇地问:"看什么好书呢?"孩子的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闲书、闲书。"我们落座后,孩子的妈妈皱着眉头说:"你也看到了吧,这孩子就爱读这些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正在屋里专心致志地看着“闲书”。我看得正起劲,这时,妈妈推开门,看见我没在看奥数题,而在看“闲书”,立刻火冒三丈:“你这孩子,不看奥数题,专看‘闲书’!”我因看得太专心,没注意妈妈说的话,若无其事地说:“妈妈,有什么事吗?”妈妈听了,更是怒发冲冠:“还看!快给我看奥数去!”说着,一把从我手里夺走“闲书”,扔在一边。“妈,你干什么?我还没看完呢!”我边说边走过去,弯腰捡起那本书,翻了开来。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4日,上海市重点中学——松江二中高一(10)班学生韩寒,办理了休学一年的手续。如不办休学,他可能会遭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年仅17岁的韩寒并非犯了什么错误。他的休学,重要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造成的。他的数理化3门功课考试总成绩才80分,去年已留级一年。可是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已由作家出版社付印;另一部14万字的散文、小说集不久也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而且,韩寒此前还曾在全国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初中时就发表了小说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是上海市金山区委宣传部主办的《金山报》的编辑。其母在金山区亭林镇就业劳动服务介绍所工作。韩寒读初二那年,向父亲要钱买书。韩仁均夫妇觉得初二学习课程重,不主张独生儿子看闲书,但为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便在图书馆办了一个借书证,星期天让儿子去借阅。韩寒看了几期《少年文艺》后,对爸爸说:“书上发表的那些文章,还没有我写得好哩。”韩仁均不以为然:“你不要口气比力气大,你写写看。”于是,韩寒写了短篇小说《弯弯的月亮》和《书店》,  相似文献   

14.
无事读闲书     
<正>古人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无事读闲书,是我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个人提倡的生活情调。何谓闲书?闲书是指没有用的书,供休闲消遣的书,与正业无关的书,旧时常指经史典籍以外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等。唐代王建《江楼对雨寄杜书记》道:"竹烟花雨细相和,看著闲书睡更多。"南唐李建勋《春雨》道:"唯称乖慵多睡者,俺门中酒览闲书。"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  相似文献   

15.
看“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 ,有好东西吃 ,有新衣穿。春节来临的标志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 ,印象最深的是 ,他常写 :“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这是治家格言 ,上联还恰好是家族中男性命名的辈份排列。父亲三十多岁时就已长髯齐胸。他秉烛夜读时 ,不像小说中的美髯公关云长那样读兵书 ,而是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 ,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喜欢看闲书(当时对“小说”的通称)的是母亲。她幼年读过私塾 ,做姑娘时手不释卷 ,爱文言的《聊斋志异》 ,更爱白话的《红楼梦》。她那开银号的祖父以“体弱”为由 ,将…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16,(5):7
童年时期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欢他。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当地流传着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一天,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险,望着梁启超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梁启超看见祖父急成那个样子,竟又往上攀了一级,还随口念出两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得开心大笑,感到乖孙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初一学生,学期结束时,数学、外语、地理三门学科不及格,经补考后,勉强升级。一天,他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上下五千年》,不料却遭到家长的批评:“课本都读不好,还看什么闲书?再看这种闲书准会留级。”不少教师也持有类似看法,认为课外阅读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看课外读物,往往会被加以制止,并被认为那是他们学习成绩之所以差的原因之一。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肥料。磷肥有助于开花结果,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钾肥能使根系发达。肥料不同,功能各异,然而对于植物来说,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家中窃读记     
正人们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的父母也经常让我读许多"正经书"。但我并不喜欢读这种"无趣"的书,而是喜欢偷偷看一些"闲书",因此,我就有了窃读的经历。有一天,我在屋里如痴如醉地读着一本《冒险小虎队》,我全神贯注地品味着,甚至连妈妈进屋都没注意到。当我还在津津有味地享受这本书的高潮部分时,妈妈一阵轰  相似文献   

19.
窃读记     
我喜欢读书,尤其闲书。一有时间就看。不过——也许有的时间不允许看闲书呢!做作业窃读姐姐终于要去遛狗了!我瞟了一眼作业,快写完了。于是眼睛又在书架上搜索起来。“我出去的时候不许看书!”姐姐说着,“砰”地关上了门。等脚步声在走廊尽头消失,我连忙拿出《青鸟》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拓展文本空白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利用文本"空白"去进行有益的拓展呢? 一、适度补充相关材料架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一些课文的内容由于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文本表达的情感学生很难产生共鸣,教学中适度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如:课文《慈母情深》有这样一个片段: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