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雕塑是用厚重的物质材料创造的人工制品,它是静默的艺术、古代大部分雕塑作品都以物化的形式成为人类宗教时空理念的载体或显现方式。本文论证古代雕塑作品是如何显现时空这一理念.而这一理念又是如何制约和影响了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美学特征的。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运动会赛事中,其所强调的人类和谐发展的哲学;所倡导的团结、友谊、进步的精神;所规定的各项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所形成的各项仪式规范等,皆物化成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视觉艺术形式,如会徽、吉祥物、海报招贴、奖牌、纪念品、建筑景观以及主题雕塑、主题绘画等,在娱乐视觉的同时,赋予人之于物质和情感的双重满足。  相似文献   

3.
雕塑反映了人们的智慧与劳动,融入了人类的情感、精神和灵魂,其历史源远流长。空间作为雕塑的本体之一,是雕塑存在和被感知的载体。正因如此雕塑是空间的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雕塑与雕塑的心理空间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含义,时代赋予了它们新的寓意,故而需要重新关注和认知。因此探询雕塑可拓展的领域,丰富雕塑空间可变换的形式,以达到雕塑空间与相关因素在人性化的基础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肌理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美感的艺术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装饰设计领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并成为设计者们创作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肌理的存在依托于材料,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带给人们艺术享受,不同的肌理形式传递着不同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感知。本文主旨意在探索感知装饰材料的肌理魅力,及其在装饰设计中恰当、灵活的运用,以展现肌理的内质美。  相似文献   

5.
肌理作为一种抽象的绘画语言,作为一种情感的符号,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中承载着情感的丰富内涵。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的情感体验,用传统的肌理语言很难表现现代人的某些真实而复杂的生命感悟,现代绘画肌理的丰富性、偶然性以及不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字对中国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到现在依然充满活力。于是很多现代雕塑家重新把目光转到古老的文字之上,从中吸取营养,做出了很多优秀的雕塑作品。文章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总结出现代雕塑吸收古代文字的几种方式,包括:文字对雕塑肌理的启示、文字的象形特征对雕塑的启示、文字的空间结构对雕塑的启示、文字书写性对雕塑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7.
"肌理"是当代陶艺创作的装饰技法之一,恰当运用这一艺术语言,会给予作品无限的生命力.各种"肌理"形式经过陶艺家的手,借助陶艺作品呈现出来,就会更具有意味性.在陶艺创作中,"肌理"主要有人为肌理和自然肌理两种形式,运用肌理装饰手法,使陶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更能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8.
陶瓷雕塑的产生是对传统陶瓷艺术精华的继承,在雕塑艺术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的表现手法,可概括为2个方面,即成型手法和装饰手法。成型手法,主要是指手工成型与模制成型。手工成型就是直接用手作用于陶瓷雕塑坯,对陶瓷雕塑坯进行体形塑造、肌理表现等,其中包括盘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泥条、泥板结合成型;模制成型则是利用模具直接制出空膛坯胎,然后进行再塑造处理。  相似文献   

9.
音乐、舞蹈、雕塑、诗歌等艺术创作对于人类审美的意义是具有共性的.就其动因而言,艺术创作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需要;是社会实用的需要;是人们娱乐、消遣的需要;是政治教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综合性、多元化、实验性绘画已成为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向,并逐渐成为主流.水彩语言的拓展与媒材转变,使得肌理在水彩创作中的作用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对象.肌理在水彩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水彩的创作形式、拓展了水彩创作手段和技巧,适当地运用肌理更能更好的体现创作者的个性意识艺术情感.但我们不能为了肌理而肌理,一味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样图的纹理合成基本思想是根据给定的小区域的纹理样本,拼合生成任意大小的纹理图像并且在视觉上与样本是相似而连续的。通过对基于样图的纹理合成算法进行研究,在待合成纹理块的搜索策略上,提出优先搜索前一个已合成纹理块在样图中的位置附近,快速定位下一个用于合成的纹理块。在纹理块的匹配策略中引入小波变换,结合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和小泼变换后的低频域图像进行块的重叠区域匹配,最后使用最小路径法将待合成纹理块缝合到输出图像中。充分考虑了样图的结构信息并提高了合成速度,获得了较好的纹理合成效果。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I explore the prospects of a Neo-Aristotelian position—according to whic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uman species and non-human animals is a difference in ‘form’—in the context of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human form of life is related to the idea of education. Two interpretations of this idea have been suggested by contemporary Neo-Aristotelian philosophy that offer contrasting accounts of the role played b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rst, the idea of a formal difference goes with a notion of potentiality, according to which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e human is mainly a product of education, and hence a matter of second nature.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the idea of the human is the idea of a formally distinctive kind of first nature that explains the very possibility of education. I maintain that both interpretations do justice t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human life yet fail fully to grasp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otion of ‘form’ that they employ. I argue that to embrace the insight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human is a difference in ‘form’, we must think of the human as a form of life whose very concept contains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I argue, is a logical concept, contained in the concept of life that it describes.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以崭新的艺术形式、独特的绘画语言、精妙的笔墨技巧和特殊的肌理效果,去拓展艺术造型,创造新的现代风格,完善中国绘画的深刻内涵和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以形写神"、"物我合一"、"缘物寄情",凸显了中国画强烈的精神内涵;从表现方法来说,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注重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强调笔墨功夫;从审美旨趣来说,中国画讲究自然精神与魂魄,追求独特的美学风貌。不可否认,所有这些都呈现了中国画以特有的方式介入和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4.
画面细节构成了图画书的艺术肌理,其最重要的艺术面貌正是通过画面细节的呈现而得以完成。图画书构思之巧,在于它要充分运用画面的可视性特征来进行充满奇想和机趣的艺术构思,同时文学灵感与文学语言运用上的创意,也可为图画书带来天然的妙趣。图画书的主题表现是作品价值实现的必然体现。在图画书中,图画和文字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彼此呼应、交错,形成一种张力:更简洁、更丰富的叙事可能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墨子的美学思想属于伦理美学的范畴,而非形式主义。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经验,而爱的经验和其他审美经验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相同的:人在爱之中体会幸福,就是对美的人生的体悟;爱使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可以说,是爱缔造了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不能人为地割裂"以人为本"中蕴涵的"人本"与"民本"的内在关系:民本必须以人本为前提,人本又必须以民本为动力和指向,二者辨证统一的必然结论是"人本而民本"。这一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中新文化理念形成的意义是:有助于克服企业发展中的"人文瓶颈",有助于企业的文化转型和"文化生产力"的生成。目前,企业管理要真正做到"人本而民本",就必须及时掌握员工心理动态,构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文化理念;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与企业生死攸关的诚信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7.
面料的再造设计是对已有面料进行"二次艺术加工",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精髓所在,它传达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感觉,其基本思路是将面料的肌理、性能、纹样等元素打散、解构、再重组,形成新的肌理及肌理对比,或者重新造型。再造面料具有丰富的语言,有助设计师想象力的发挥,会不断地激发设计师的灵感和激情。面对消费者个性化艺术发展趋势,服装的面料再造设计有望成为服装设计领域的一匹黑马,亟待挖掘、开发,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李泽厚以工具本体论为核心的主体性实践哲学中的"主体性"其实就是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这是基于社会实践观基础上将人的问题置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体进程中进行思考的结果.在由工具本体论转向心理本体论之后,李泽厚力图突破唯物史观,从精神层面对人的生存问题进行更为深刻的哲学反思,但未能形成更为系统性的美学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力资源对人事概念的全面替代,中国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也在向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迈进,其间最重要的是理念与规范在范式上的转换,在理念价值层面要逐步转向以人为本、以民为根、以党为向;在制度规范层面要转向以战略为导向、以法律为准绳、以绩效为中心。这种转变也正是中国公共部门对人的管理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具有现代理念与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迈进中实现本土化的重要表现。从理念与规范的层面对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洪星 《中国德育》2007,2(5):21-23
选择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的社会理性的一种表现。选择教育基于“回归自由”的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基于“回归人本”的理念,主张引导学生追求生活的意义;基于“回归生活”的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