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冉永胜 《成才之路》2009,(7):I0006-I0007
现行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生物学,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二节“呼吸作用”中。第一部分内容“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A0):129-130
将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三个实验组合在一起,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进行重组与改装,通过PPT演示出来,实现复杂实验简单化。  相似文献   

3.
植物呼.吸作用的内容较抽象,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应用三个演示实验来说明植物通过呼吸时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和散热现象。这三组实验装置用了保温瓶、玻璃漏斗、导管、试管、烧杯等仪器和器皿。在实际教学中,保温瓶虽然透明,便于观察温度计的读数,但也存在实验装置繁琐,操作不方便,耗时多,瓶口过大,二氧化碳容易溢出,实验现象不明显等缺点。经探索,我利用饮料瓶和输液器为主要原料制作了一个集散热、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为一体的综合装置,它由自制保温瓶和气体控流器组成。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是生物学的典型特征,而在演示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拘泥于教材的限定,有必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对实验材料、仪器、设计过程等进行改进,提升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直观感受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深入理解。就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和"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演示实验改进为例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共有三个,分别是用氢气、一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都附有实验图。这三个实验装置各有不同。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如图一所示,实验装置特别装有一个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到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用以验证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同时还防止了冷却后,空气进入试管,使新生成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在这个实验中存在着这样一  相似文献   

6.
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已有的教材演示实验和文献中某些改进实验还存在不足,使学生难以充分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手持技术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实验问题进行实证探究,先处理并分析实验数据,再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并提出若干实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初中阶段重点实验之一,但由于其材料多、耗时长等问题,往往完成率较低。改进实验材料、方法,可实现利用一套装置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两个探究实验的教学目标。改进后的实验材料简易、操作便捷,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两个实验的开设率,还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发展其实验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8.
欧群 《化学教与学》2012,(12):68-69
一、内容介绍"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一节内容是第六章的重点,为后面溶解度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设计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探究。三个实验分开做,及时交流,评价,效果更好。在实验设计方面注重控制变量法的引导。课堂上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学生在能力培养方  相似文献   

9.
王军 《湖南教育》2009,(9):55-56
根据实验作用的不同,物理实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一、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验证性实验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姚俊春 《甘肃教育》2009,(20):55-55
2003年科学出版社一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43页的探究活动【实验5—5】演示的是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第144页【实验5—8】演示的是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收集装置。该演示实验虽然装置简易,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却也有些不足之处。针对于此,笔者采取对策,经改进后的实验证明,效果非常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一、实验教学目标通过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内容实验名称: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实验器材:广口瓶、导管、橡皮管、锥形瓶、绳子.实验材料的准备:三只塑料袋(密封效果好)、两盆枝叶茂盛的植株、三根橡皮管、三个止水夹、三瓶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装置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71页的一个演示实验。经过多次的实践教学认为,本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一种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另外,此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3.
隋丽 《生物学教学》2003,28(2):49-49
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对上好一节生物学课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物》第一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中 ,两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呼吸作用要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尝试着对此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1 实验材料取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代替新鲜的绿色植物叶子。用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 ,处于萌发初期 ,呼吸作用强 ,吸氧量大 ,用它作实验材料受限制因素少 ,当天准备实验即可。2 实验按图 1装置 ,整个装置不漏气。 2~ 3小时后 ,打开止水夹 ,用手挤压塑料袋 ,使气体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为更具说服力 ,可以先用未…  相似文献   

14.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瓶吞鸡蛋"的演示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通过"瓶吞鸡蛋"引出对比实验的设计原则:(1)分析的全面性;(2)对比的有效性;(3)操作的简便性.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进行分析、猜想、讨论、交流,然后得出三个原则,并由两组4名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第三部分是对比实验分析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九年级化学教材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版本,都编排了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课题,且十分相似地涉及众多的探究性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究其实验方案,基本上都采用了传统而又经典的操作方法.根据化学教师的演示经历,结合笔者自身的操作感受,经过长期的悉心思考,发现教材中一直沿用的二氧化碳灭烛实验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验证性实验,存在着可见性低、严密性差、安全系数不高的弊端.经过精心研究和整合,沿着“细思考-勤实践-再验证”的路径,对上述两则实验进行了广角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6.
李慎雄 《教师》2013,(31):78-78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在学完第一节后,学生知道绿色植物需要水。农村孩子也知道水足根吸收进植物体内的。但大家都不知道根是怎样把水吸上去的。教材在编排这节内容时只有两个观察与思考,没有演示实验。学生很难形成感性认识。特别是第二个观察,课堂条件根本无法完成。鉴于此,我自行设计了本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烧杯、漏斗和注射器这三种仪器组合成探究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实验装置,将对蜡烛燃烧两种产物的探究整合到一个实验中,水雾和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均十分明显,有力地证明了蜡烛燃烧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缩短了实验时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做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7,(8):64-65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注射器、温度计、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的石灰水、萌发和煮熟的两种大豆种子等制作的"植物呼吸作用"简易实验演示装置,能较好地验证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能量、H_2O、CO_2以及消耗O_2的变化过程,同时能够更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种子萌发过程释放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两个演示实验的分析和改良,对如何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将"趣味化学实验"引入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灵感的有效途径.围绕高中化学"气体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原有教材实验的基础之上设计优化了"氨气与氯化氢"、"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氨气与氯气"、"喷泉实验"四个适合课堂演示的趣味性实验项目,介绍了实验的设计思想、内容及特色,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