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京派”与“海派”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文学,进入40年代之后,大致还有三类作家群在表现这光怪陆离的“都市风景线”,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作家群,以张资平、曾虚白为代表的新式言情小说作家群,以周瘦鹃、包天笑、张恨水为代表的新鸳鸯蝴蝶派作家群。做为后起之秀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她似乎很难列入哪个群,她既没有“新感觉派”那么现代,又没有新鸳鸯蝴蝶派那么传统,同时她也不屑于新式言情小说那种单一的模式。她另辟蹊径、独撑门面、于是有了名噪一时的《传奇》,有了她那发掘人性,发  相似文献   

2.
两三百年前欧洲文学史上曾出现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以中国特有的形式出现过。而京派作家群则是中国现代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载体。因此不能同意目前流行的将京派作家划归浪漫主义的做法。京派古典主义的形成,既受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启发与影响,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进的必然产物。中国现代古典主义文学在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为推崇理性、崇尚古典、追求自然人性。这些都与欧洲古典主义既有着时代与民族的差异性,又有着深层的相通与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康巴作家群是康巴作家群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新生代康巴作家主要聚集在康定、巴塘地区潜心创作,致力于基层少数民族文化的创作与研究,其群体性研究对于康藏少数民族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生代康巴作家群”作为康藏文学的重要代表——康巴作家群在新时期发展的充分体现,它既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共性,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个性。因此,分析研究新生代康巴作家群的群体性创作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刘莲 《文教资料》2007,(3):58-59
中学外国文学教学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语文课本选材、教师教学观念与风格、学生学习方法与考核方法等方面。多元化教学既遵循了语文课程目标的规定,又符合了文学的接受规律。但多元化不等于否定规范与标准,多元解读与主流导向,多元化与稳定性等问题仍是值得深思与客观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一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是一个观念与生活方式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文化形态竞相绽放,各种文学载体日新月异,文学阅读也必然趋于多元化。一、多元阅读的媒介与方式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的综合与延伸为特点,人们对文学的接受已逐步由文本的阅读扩展为视听的消遣方式了。视听方式既不费力又不费时.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西方的战争文学着重表现了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从英雄崇拜到强烈反战.这一过程既反映了西方战争文学的思想演变轨迹,也体现了二十世纪战争文学的两种对立倾向。文学艺术家对战争的认识过程,也是人类自身的进步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文学中,各民族文学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现象。作为黑土文学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养分,一方面也受到了邻邦俄苏文学的文化滋养,形成了东北作家群独特的民俗性、地域性、多元性的文化特征。俄苏文学对东北作家群的影响是多途径、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现代性形式的接受,主题和题材的模仿,艺术上的学习和探索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鲁迅直接接受了弗洛伊德 ,而又通过厨川对弗氏的改塑间接接受了弗氏。鲁迅直接接受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但又通过芥川龙之介而发生了对陀氏的间接接受。日本文学的新形态由于深受西方文化浸渍而蕴含西方文化质素 ,鲁迅接受了日本文学 ,又通过近现代日本文学而接受了西方文学。但从总的创作风格而言 ,鲁迅更接近俄罗斯文学而与日本文学相远。鲁迅与日本文学的相似之处更多的只是在具体的表现技巧上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便展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一次不同于西方既有发展方式的现代性探索.这种探索在文学中,特别是城市文学中也有表现:对于既往现代性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寻找,对城市和既往现代性种种价值观的既批判又使用的犹疑、矛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历史考察角度,反思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密切联系。集中分析比较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家借鉴西方新文艺思潮(观念、方法、技巧)的成败得失,指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化”构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文章并着眼于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现象与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多元化”现象的内在联系,对片面强调两次“崛起”和“冲击波”之差异的观点提出了异议。文章最后认为,新时期文学应立足于中国自己的生活基础上,有批判地和有创造性地借鉴西方的东西,创造出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3.
晚明时期在吴江地区形成了“午梦堂”作家群,这个作家群以叶绍袁、沈宜修夫妇和其四女七子为核心,囊括了叶、沈两大家族近20人。其特点表现为:以血缘纽带为核心,一代乃至数代的家学传承为特色;无论是叶绍袁本人,以叶燮为代表的子辈,还是沈宜修母女都体现了极高的文学才华,尤以女性文学成就突出。  相似文献   

14.
"周口作家群"与"昭通作家群"是当代中国两个比较典型的小区域作家群。在叫响文坛、深厚的文化底蕴、"鲁迅文学奖"得主、深刻的乡土观照、政府的大力扶持等诸多方面,这两个作家群都有共同之处。而这两个作家群所取得的成绩,在某种意义上,也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广西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术传统深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教育的灵气和神韵,为"独秀作家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孕育"独秀作家群"的文学教育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是多方面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独秀作家群"成长的摇篮;文学院经典教育所形成的扎实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学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其文学教育传统影响"独秀作家群"的整体素质和品质;大学教育使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形成"独秀作家群"创作的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谢淑玲 《丹东师专学报》2009,(5):F0002-F0002,F0003
新读高翔先生的《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一书,感觉心中一亮,终于看到了对东北现代文学除有关“东北作家群”研究以外的全面扎实的阐释。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当代文学第九届年会,会上各地区与会者都谈到本地域文学的辉煌成就,当时除了西北作家群的作品风靡全国外,对新感觉派等创作流派的研究也正在掀起热潮,颇有方兴未艾之势。一道“东北无文学”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特别是一向还多少被提及的“东北作家群”,  相似文献   

17.
远古以来,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两岸的藏族同胞,以他们的天赋和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藏族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明的珍贵财富。近几年来,藏族文学的分支——"新生代康巴作家群"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的代表在中国文坛上异军突起,以昂扬的姿态为略显单调苍白的现代民族文学渲染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深受藏汉两地文化影响的中青年作家们,在其文学创作中为我们展示和抒写了康巴文学中颇具典型性、抽象性和多样性的文化符号——康巴风情、藏传佛教、康巴汉子等。这些多样的文化符号融汇在新生代康巴作家群创作的字里行间中,不仅描绘出康巴藏地特有的民族风貌,而且也表现出该作家群体文学创作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通俗小说快速发展,当时的主流言情小说和社会小说都已发展成熟并实现了合流,这其中既有文化生态、读者群、作家群变化的诱因,又有新文学、西方文学的影响因素。合流之后的社会言情小说在创作模式、小说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形态。本文针对社会小说与言情小说整合的诱因与整合之后的形态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立足本土,加强和地方作家的联系,对小区域作家群进行系统研究,以此推动地方文学的发展繁荣,同时也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周口师范学院对新时期异军突起的"周口作家群"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地方高校进行小区域作家群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远古以来,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两岸的藏族同胞,以他们的天赋和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藏族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明的珍贵财富。近几年来,藏族文学的分支——"新生代康巴作家群"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的代表在中国文坛上异军突起,以昂扬的姿态为略显单调苍白的现代民族文学渲染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深受藏汉两地文化影响的中青年作家们,在其文学创作中为我们展示和抒写了康巴文学中颇具典型性、抽象性和多样性的文化符号——康巴风情、藏传佛教、康巴汉子等。这些多样的文化符号融汇在新生代康巴作家群创作的字里行间中,不仅描绘出康巴藏地特有的民族风貌,而且也表现出该作家群体文学创作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