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延河之恋 刘白羽1916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封建没落的大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历尽了千辛万苦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的接见,从此开始了他真正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2.
有些话何必要自己来说,我们要谦虚,特别是对外,出去要谦虚一点。当然又不要失掉原则。毛泽东不只一个人说过,几年前当他们参观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的故居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场景:在那张被传煤报道过无数次的主席的大床的床头,摆放的书报杂志中最外边最上面的是一本英文《北京周报》。到这里参观的周报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一个农民家庭。这个小城已经进行大规模整修,准备迎接26日的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年前,湖南省韶山的农民毛四平决定在当地一家纪念品市场碰碰运气,兜售已故的毛泽东主席的相关纪念品,他说那时候一年最多能挣一万块。如今,毛四平在韶山自家有  相似文献   

4.
卢从鑫 《职业圈》2014,(36):113-113
2014年10月中旬,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这次座谈会虽然与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相隔72载,但同样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习主席的讲话既是对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纪念,更是对今后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为全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意外辞章     
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过毛泽东的一幅诗词手书:“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文局所属的人民画报社于10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庆祝毛泽东主席题写刊名暨《人民画报》创刊45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外宣部门、新闻界、出版界、摄影界的负责人和知名人士200多人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7.
3月13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委主持召开的2008年春季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会上,市教委领导盛赞了一所新兴的本科院校--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优秀成绩,天华学院被点名表扬竞达6次之多.   一所建校不到3年的本科院校,何以在短期之内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l972年9月27日夜晚,中国的毛泽东主席和日本的田中角荣首相初次握手,从那时起已经整整过去30年了。由于这次历史性的会见,结束了中国和日本长期的“战争状态”,最终正式确定了两国邦交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主席称《参考消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周恩来总理说《参考消息》是“中国最好的报纸”;《参考消息》有“万报之报”的美誉;它浓缩了国际新闻的精华,是广大读认识外部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是中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1931年11月7日诞生,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在毛泽东主席“把地球管起来的”的要求指引下,新华社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前,在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大裂谷带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大铁矿。毛泽东主席听了汇报很高兴,问那个地方叫什么,回答说没有名字,只有7户人家和当地人称为“攀枝花”的一棵大树,毛泽东笑了:“那就叫攀枝花吧!”随着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建设大军的开赴建设,“攀枝花”3个字响遍了全中国,它成为60年代“大三线”艰苦创业的典范。在沟壑纵横的荒无人烟之地,拓荒者搭起帐篷,炸平山头,架桥修路,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文局《对外大传播》2003年2-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翻开历史新篇章之夜——再现毛泽东与田中角荣会谈的情景》的文章,上面写道“1972年9月27日夜晚,中国的毛泽东主席与日本的田中角荣首相初次握手……由于这次历史性的会见,结束了中国和日本长期的‘战争状态’,最终正式确定两国邦交的正常化。”文章中还提到当时参加会议的中日双方高层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廖承志、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二阶堂进等均已作古。两位领导人“当时到底谈了什么,现还有两位知情的证人,那就是作为翻译和记录的王效贤和林丽韫女士”。  相似文献   

13.
提起《人民画报》,许多读心里都蕴藏了一份珍贵的记忆。建国以来,《人民画报》就以一幅幅精美的黑白照片滋养着自己的读。几代国家领导人都对这份创刊于1950年的刊物投注了极大的关怀,毛泽东主席当年亲自为之题写的“人民画报”的刊名,那熟悉的字迹至今让人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50年的日子。1月31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省政协委员、作家黄亚洲一份《关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建议函》上批示说:“雷锋事迹感人至深,雷锋精神影响深远。今年是雷锋同志殉职50周年,亚洲同志创作的长篇小说《雷锋》很有意义,对此要给以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这首气壮山河的词篇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穿越六盘山时即兴写下的。就是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六盘山脉,古代称为陇山,北起宁夏的海原县西华山,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逶迤240多公里,宽30-60公里,崛起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之上,一直向南伸展到甘肃和陕西境内。山  相似文献   

16.
1972年9月27日夜晚,中国的毛泽东主席和日本的田中角荣首相初次握手,从那时起已经整整过去30年了。由于这次历史性的会见,结束了中国和日本长期的“战争状态”,最终正式确定了两国邦交的正常化。在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斋里进行的毛主席和田中首相会谈时在座的人中,日本方面有大平正芳外相、二阶堂进官房长官,中国方面有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和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上各位现在均已作古。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来,作为妇女民间外交主体的全国妇联,围绕国家总体外交,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女性的交流交往,取得系列成果。其所属刊物——《中国妇女》杂志1939年6月在延安创办,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刊名,并赋诗祝贺。《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和中国妇女英文网作为中国妇女事业和妇女民间外交事业的窗口,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和中国妇女的发展进步传播出去。从全球的角度看,21世纪最初十年女性媒体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期刊杂志领域,女性期刊占据绝对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我们开办《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选载杨正泉的《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系选自作者的《我与广播》一书。杨正泉,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0年,但今天读来仍觉新鲜。今年正值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特刊出此文,以作纪念。分两期刊出,请读者注意。本期刊出的是上篇。  相似文献   

19.
人间笔记     
捐饭钱"七一"前夕,局里发出通知,要求每位党员干部捐三百块钱给孤老院的老党员。"七一"这天,为造声势,又请了电台、电视台和报社的一帮子记者。因为"包装"到位,局领导一高兴,晚上请全体记者去"川福大酒楼"摆了三桌。一算账,费用严重超支。因为局里不能乱收费了,只好内部挖潜。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号召大伙再捐款!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除党员外,每人捐二百——没人知道,自己捐的是饭钱!  相似文献   

20.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我们开办《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选载杨正泉的《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系选自作者的《我与广播》一书。杨正泉,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0年,但今天读来仍觉新鲜。今年正值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特刊出此文,以作纪念。分两期刊出,请读者注意。本期刊出的是下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