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回想起我在长安报当记者时采写的一些获奖稿件,通讯《青山隐隐作痛》(原载1998年7月14日西安日报二版)一稿的采写体会最深刻,也最难忘。这篇通讯稿件分别荣获’98陕西新闻奖二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环保好新闻奖。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够多次获奖,得益于深入调查采访,得益于对热点问题进行冷思考,得益于敢于采写批评稿件的大无畏精神。挖掘重要的独家新闻和质量上乘的新闻稿件,记者们可以说是各有高招。我的体会是,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抓到更多的好新闻。我的家乡就在西安市长安区秦岭深山,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2.
《陕西日报》记者晁阳与我合写的《女麦客王建起跨省机收集团》一稿,获得了1995年度全国晚报现场新闻大赛特等奖。这是我采写“女麦客王”的第8篇稿件,也是采写“女麦客王”系列稿件中的第6篇获奖作品。回顾这篇稿件的采访体会,我以为,扇形思维出精品。  相似文献   

3.
稿件是新闻单位的“原料”。稿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宣传质量,稿件多,选择的余地就大。而增加稿源就要充分保护通讯员的投搞热情,让他们多写稿、多投稿(特别是县广播站专职记者比较少,大部分稿件要靠他们采写)。为了保护通讯员投稿热情,就要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尤其是通讯员的第一篇稿件。通讯员刚写稿、投稿的热情是脆弱的,业余通讯员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带有试探性,采写新闻稿件多数是由于新闻事件触发了“灵感”和责任感,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初写新闻稿件,可能从内容到形式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这就需要编辑人员: ——不要轻易地“否决”。对编辑人员来说,每篇  相似文献   

4.
离我与高戬采写《今晨“苏州龙”遨游太空》这篇稿件的那个难忘日夜,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是今天来回眸采写的过程,所有的一切似乎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采写某一稿件时,往往会意外地从被采访者口中获取另外一些新闻线索,这些新闻线索甚至比原先所要采写的主题更重大,更具指导性,《“买路钱”名目繁多,运销户有苦难言》就是这样一篇半路上“冒”出来的批评性报道。采写这篇稿件前,我正在着手采写《南通输船运输公司长江客运处改进服务工作,热情支持农民搞运输》的稿件。一  相似文献   

6.
选好思维点──采写《走出真空带》随感万县日报社李杰如果说我采写的《走出真空带》这篇稿件称得上是成功之作,获得了省上的奖励,那么,其成功之处,我觉得主要是选题的成功;而一篇稿件选题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一个记者思维点的选择。敏锐的新闻判断力和捕捉力,是...  相似文献   

7.
袁雪峰同学:   函授中心尚未正式开学,就收到你采写的两篇报道新兵连的稿件,这是函授中心收到的第一份来稿,因此,也就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来稿了。   按说,作为函授学员,应当按照函授中心的教学进度和作业要求,有计划采写一些重点稿件,可从你的来稿中我们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带着自己稿件采写中的问题再去学习教科书,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试试看吧。   下面对你的两篇稿子进行点评。 第一篇稿子,消息: 《武警阿坝州支队关爱新兵实打实》   本报讯 袁雪峰报道:“爸爸、妈妈,我在部队挺好的,干部、班长对我…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全年在军报刊稿188篇,在军报记者队伍中名列前茅。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数字,我感到有些意外。仔细数了数,去年仅采写“两会”、“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演、党的十七大三次重大活动的报道,刊稿数就过百篇,采写军委首长活动、下部队调研稿件45篇,而反映部队工作的报道仅10多篇。这  相似文献   

9.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10.
我从1989年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十多年来,不断地有稿件见诸于报端,年年被上级和新闻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和优秀通讯员,并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我从多年从事写作实践中领悟到:要想稿件被采用,就必须在提高稿件质量上下功夫。我开始搞报道时曾认为报社用稿都是靠关系,稿子写得再好与编辑没关系也难以采用。带着这一想法,我连夜加班加点采写了几十篇稿件满怀信心地送到解放军报社,绵田们看到我大老远送来很多稿件,为之深受感动,便认真审阅每一篇稿件,但结果因质量不高和“产销不对路’俪未被选上。一位编辑审阅完我写的稿件…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我采写的三篇稿件均被采用,这三篇稿件内容充实,具有一定意义,更重要的是我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我们上班必经的一条马路,近来损坏严重,路面凹凸不平,洼塘迭起,来往车辆颠簸厉害,司机、骑车者意见纷纷,有人不断投书有关部门,要求修整;可日复一日,无人问津。厂里群众知道我是上海交通安全报通讯员,便接二连三地向我反映。我耳闻目睹其中实情,有责任反映群众的呼声。在动笔前,我又去这条路上仔细观察了一番  相似文献   

12.
翻开去年11月20号河南日报,一行熟悉的标题立即映入眼帘——《心中自有党性在》。“啊,我的稿件中了!”心中一阵欣喜,紧接着又是一阵失落后的惆怅。原来,去年10月初,我同时采写了两篇稿件,一篇是反映我县举行农民篮球赛的特写——《山乡发出赛球令》;另一篇是记述我县优秀纪检员刘万富的长篇通讯——《心中自有党性在》。在写前一篇稿件的时候,我没有进行深入采访,从体育  相似文献   

13.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自从辽宁日报三月十二日刊登了《工人阶級的好女儿——韓秀芬》一稿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轉載和轉播了这篇稿子),在辽宁省的广大职工以及各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特別是工矿企业的工人,都为韓秀芬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事迹所感动,紛紛表示要向她学习,韓秀芬式的工人也相继出現。《工人阶級的好女儿——韓秀芬》这篇通訊,是辽宁日报的記者和通訊員合写的,我参与了这篇稿件的采写。这里,我談談采写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刘波 《传媒》2000,(8):15-15
《人民日报》今年6月18日头版刊出一篇不长的采访记,题目是《杜寿鹏——要堵贺兰山缺》,作者是本报记者梁衡。此时的梁衡,乃是该报的副总编辑。 看到这篇稿件,我不由得心生感慨,随即想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大报的老总要不要亲自采写稿件?二是老总应该写什么样的稿件?  相似文献   

16.
责任感使命感──采写《劣质煤油害得她终身残废》一文的体会旺苍县委报道组何学元1992年5月,《四川日报》“读者来信”版刊登了我采写的《劣质煤油害得她终身残废》,旗帜鲜明地为一个遭受伪劣商品残害的农村少女仗义执言。这篇700来字的报道,被评为《四川日报...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18.
我的作品《短短一个月拒资十亿元》获得2010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下面结合这篇稿件的采写过程,谈一谈在新闻采写中如何杜绝虚假报道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初学写稿时,看到全国性报刊上登的报道中也有不少平凡的小事,便陆续采写了十几篇投去,可是篇篇石沉大海。为什么自己写的稿件没有见报呢?我把自己写的稿件,与报纸上相似的稿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报纸上刊登的文章,看似乎常!实际上有较强的指导性,写作手法也比较新。另外,还发现每家报纸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于读者对象不同,所报道的内容也不同。于是,我把各家报纸各版所开设的栏目抄下来,记在笔记本上,有针对性地采写了一批稿件,试着给大报寄去。没料到,三个月就在全国性和省级报纸、电台见稿十*篇。一九八四年十二…  相似文献   

20.
录音专访《慈母心·公仆情——记首届中国警界女十杰倪宝蓉》,不久前获’95江西广播电视奖一等奖.评委们认为这篇广播作品精心塑造了一位优秀警察、人民公仆的崭新形象,反映了勤政为民、反腐倡廉的重大主题、这篇录音报道视角独到,构思别致,而这,也正是我采写这篇稿件时的初衷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