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近年来,在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中,常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离域π键。很多教师在高考复习课程中会加入一些对离域π键知识点的介绍,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中学教辅和模拟试题中,部分习题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有偏差甚至错误。从离域π键的认知、Lewis共价键与离域π键理论介绍和离域π键对物质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与讨论,旨在让教师更深刻地认知离域π键,减少甚至避免出现一些不严谨的试题,从而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系统探讨了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及离域π键对物质性质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下册有关元素部分知识,弄清离域冗键(大π键)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离域π键,是分子和离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π键的形成不限于两个原子,而是多个原子(原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在多个原子之间形成的π键叫离域π键。分子中含有大π键的分子叫共轭分子。 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 ①形成大π键的原子应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证P轨道的重迭)。  相似文献   

4.
离域π键是现今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π电子数的计算是难点,那么应如何确定π电子数呢? 本文整理离域π键的形成和计算方法,以供同学们参考学习使用. 1 离域π键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1.1 离域π键的定义 形成化学键的π电子不局限于两个原子的区域,而是在参加成键的多个原子的分子骨架中运动,这种由多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讨论离域π键形成的机理和形成离域π键必须满足的客观条件.运用典型的事例介绍物质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引起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改变,并通过物质结构知识解释了这些性质改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p—pπ共轭,d—pπ共轭,σ—π共轭及C_60中的球形大π键的形成,指出不能把一般平面形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绝对化,是否形成离域π键,主要看是否出现共轭效应所应具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判断分子中是否具有离域π键及π键的类型是无机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利用休克尔分子轨道(HMO法)来处理NO2分子,以讨论HO2分子中离城π键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共轭体系中离域能,电荷密度、π键级、自由价和分子图等物理概念的教学体会。对离域大π键能和离域能的求算,提出了简化公式: E_(大π)=n_π·α-sum from i (n_iE_i) DE=E_(大π)-n·E_(小π)=E_(大π)-n·(-2β)式中DE、E大π和E小π分别表示离域能、大π键能和孤立小π键能,α为P电子的能量,E_i为第i个π-MO的能量;n_i、n_i和n分别为π电子数、第i个π-MO中的电子数和小π键(即E_(乙烯)=-2β)的个数。  相似文献   

9.
含有大π键(亦称为离域π键)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具有大π键的分子称为共轭分子。理论与实践证明,含有大π键的体系比较稳定,因此,分子或原子团中力图形成较多的、较大的(多原子的)大π键。在众多的无机化合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分子或离子为共轭分子,它们的结构不能用经典的结构式表示,只能应用大π键的概念来加以处理。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判断无机共轭分子结构的一般方法。 1.首先应用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或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将分子中各原于以σ键构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分子骨架;若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即中心原子以sp或sp~2杂化轨道键)。则有可能形成大π键;反之,  相似文献   

10.
以具有典型“离域效应”的分子为例,分析离域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最简单的硼烷、二硼烷,三氟化硼都是缺电子化合物,硼烷不能形成离域π键,不能游离存在,倾向于比较稳定的二硼烷,是因二硼烷形成了硼氢键和氢桥键,而三氟化硼分子由π4^6大π键形成所以稳定。  相似文献   

12.
共轭分子中,离域π键的形成有二个条件:一是共轭原子必须同在一个平面上,且每个原子可以提供一个彼此平行的P轨道;二是总的π电子数小于参与形成离域π键的P轨道数的二倍.前一个条件保证了P轨道之间有最大程度的重叠,后一个条件保证了成键电子数大于反键电子数.当共轭分子受到微扰作用,部分共轭原子沿σ键发生了一定角度的旋转时,P轨道不再彼此保持平行,因此也就不可能再保证P轨道之间有最大程度的重叠.由于不符合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就不应再采用σ—π分离的近似方法,将π电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实验事实,用杂化轨道理论定性地讨论了二氧化氮分子的结构,认为此分子的中心原子 N 采取 sp~2杂化,其中一个杂化轨道上填有氮的一个单电子而不是孤对电子,从而指出此分子中的离域π键是π_3~4而不是π_3~3。本文还根据新提出的成键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二氧化碳分子 NO_2在得失一个电子而成为亚硝酸根离子 NO_2~-和硝基离子 NO_2~+时的键角和键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π键是由价电子里两个相互平行的p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大π键(由叫共轭π键,或离域π键)是由多个相互平行的p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它的成键电子不再局限于两个原子之间的区域,而是在多个原子之间运动,从而把这多个原子键合起来,所以叫大π键或多原子π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硝酸的平面三角形结构、键能较小、离域兀键、硫酸的四面体结构、键能较大、dπ—pπ反馈兀键等因素出发,对HNO_3浓、稀时都有氧化性,H_2SO_4只有高浓度时才有氧化性的问题作了较为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在共价型多原子分子中,往往存在一种不局限于两个原子之间的兀型化学键,它贯穿分子骨架,我们称为多原子π键,或离域π键或大π键,在有机化学中也称共轭π键。通常,一般著作及教科书中对大π健的形成均是这样描述的:成键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且各自有垂直于该平面而互相平行的p轨道,这些p轨道连贯重叠在一起,p电子在多个原子问运动,形成z型化学键;形成该化学键的电子总数小于p轨道数的两倍.无疑这些p轨道连贯重叠在一起,可使电子的活动区域加大,出现离域能,降低体系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两个问题。其一是探讨BX3分子中存在离域π键,从而使得它的稳定性提高,水解程度不同。共二是用“极化理解”解释了配合物的顺反异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MO法以及一些实验事实分析NO_2的成键情况,认为分子中存在Ⅱ_3~4离域π键。  相似文献   

19.
共振论是有机化学三大结构理论之一,对描述客观存在的π电子离域的π-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结构很有用,更重要的是在表达电子离域的分子结构式书写上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共振论解释结构和化学反应时,和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区分不清,同时,学生对共轭分子结构极限式的书写也是存在写不全的问题。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很好地掌握三大结构理论并能熟练应用,为此对共振论重点阐述的同时,也将其与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进行对比学习。  相似文献   

20.
由于独特的结构和反应特性,具有离域π键的脒基金属有机化合物已成为金属有机化学和催化化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方法,以及最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