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关于文学的一些观点和主张:一、白话文学的产生、演进,显示出贵族文学和平民文学之分野;二、表达人的本性是文学价值观的核心;三、文学的创作方法大率分为理想主义和实际主义二派;四、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揭示了两者相互依存和互为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建构国家文化认同乃是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使命,课程改革也确实能够促成国家的文化认同。这一理论上的关联能否变成现实,或者课程改革能否切实促成国家文化认同,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深切的国家文化关怀,以及教师能否将国家文化关怀注入自己的课程改革实践。胡适、钱穆正是通过课程改革促成国家文化认同的杰出典范。他们不仅十分关注中国应该形成何种国家文化认同,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行动,以引导学生及国人形成国家文化认同。回顾胡适、钱穆等人的经验,有利于从国家文化认同的角度优化当代中国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休战期间,围绕国际道德问题,现实主义同理想主义展开了激烈地论战。爱德华.卡尔既不认同威尔逊倡导的国家行为应遵守与个人相同伦理的理想主义道德准则,也不完全苟同马基雅维利等人鼓吹的国家间关系只受权力支配而道德在其中不起作用的犬儒主义道德准则,而是坚持一种非至善的现实主义立场,从而,完成了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批判角色理论对教师身份问题遮蔽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的展示,指出教师权利与义务是教师身份认同的真正内涵。正是权利义务的错位,才导致了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教师只有通过自我的觉醒与解放,以及抱有一种冷峻的理想主义,才能逐步实现身份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理想主义意识形态是病态的社会心理反映,宗教极端主义、道德和社会理想主义是理想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理想主义意识形态往往产生于经济贫困、政治集权专制、文化愚昧落后的国家、民族和相应的社会阶层,这些因素构成了理想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理想主义意识形态还深深根植于有限却追求无限的人性之中,理想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有机体病变的原因,也是其结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胡适与意象主义的关系这一课题,历来就有不同观点,胡适曾竭力否认受过意象主义的影响,有一些学者也努力寻找未受影响的论据。我们通过相关的史实考察与内涵厘析可以看出:胡适早年就有取法西方文学从而创造祖国新文学的自觉意识,又曾浸润于美国意象主义新诗运动的氛围之中,熟悉、赞赏并认同意象主义新诗潮,而且在诗歌语言观、意象观、传统观等方面受到了意象主义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的新诗伦理以白话语言的运用为前提,集中体现在对白话新诗观念的接受和对新诗形式的认同两个方面。五四时期“文白之争”实质上是文学创作的伦理之争,预示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伦理转型。胡适对新诗理论的探讨和创作实践,形成了以白话为基础的诗歌新伦理,为五四文学的伦理转型创造了条件。胡适的新诗顺应了中国诗歌发展的需要,影响了五四新诗的创作潮流,新诗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伦理,逐步获得了文学界的伦理承认。  相似文献   

8.
<正> 胡适考证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国小说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把胡适发表《水浒考证》作为胡适考证中国古典小说的正式开张,那么,迄今大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胡适当年所开始采用的方法及其是非得失,时过境迁,水落石出,经过  相似文献   

9.
对于德国大学的传统,我们可以找出诸如修养、自由、科学、寂寞等观念来表述。实际上,这些观念的衍生过程也就是大学理想主义守护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历史上的德国大学堪称忠诚卫士。本文将德国大学的传统界定为大学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在闵希豪生、洪堡等人的努力下,被历史地守护着。同时探讨三个问题:什么是大学理想主义;为什么要守护大学理想主义;怎样守护大学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写作教学方面,胡适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写作的语体上,胡适主张改文言写作方式为白话写作方式,以突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障碍;在写作的内在功效上,胡适认为写作过程是作者对自身经验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成思想;在写作的态度上,胡适要求写作应该一丝不苟,应该体贴读者;在写作的主体意识上,胡适强调应该让学生树立自由言说、文责自负的思想。胡适的这些探索可以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沈本秋 《天中学刊》2007,22(1):104-107
中国传统的“中和”思想和美国的由清教精神演变的“理想主义”与由实用主义演变的“现实主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交往。根据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这种外交行为的文化路径依赖现象会在国家参与国际体系和机制过程中通过跨文化对话得到改变,双方会通过更多的对共同利益的认同逐渐理解差异和超越分歧。  相似文献   

12.
曾经多次和顾海平校长聊有关基础教育的话题,听他讲他的"生涯规划"课程,从中能强烈地感受到他是一个在教育追求上有点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他自己也认同这一点,"可能是学语文出身,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读得较多的原因吧。"他常常笑着这样自我解释。不仅如此,他还希望学校的教师也要时时充满激情,要有点理想主义,"只有充满激情地工作,你的专业发展才能走得更快更好,教师只有带着理想情怀,才能够影  相似文献   

13.
站在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大众立场上的瞿秋白与站在实验主义和商绅立场的胡适其文化观是对立的,揭示了为下层群众服务还是为上等人服务,是两种文化观的分水岭;在反对胡适扛着"白话文"的招牌,偷卖新文言同时,瞿秋白批判了胡适为首的新月派代表极少数人利益的阶级实质;同时表明,瞿秋白不全盘否定胡适在白话文运动中的作用,他对胡适文艺理论的批判是辨证的否定.  相似文献   

14.
培育公民文化是中国现代化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培育公民文化,一方面要以理性主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形成人们的理想主义诉求,使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法治精神和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理想主义的契合是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将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统一在日常生活批判中,才能对公民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70后"徐则臣的小说写作在两个层面体现了其"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交织杂糅的特征:在文学史脉络上,"80年代"文学的"理想主义"和"90年代"以来社会语境的"现实主义"的繁复纠结;在作家自身的写作序列里,"理想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笔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明确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其次提出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价值意义;最后思考了胡适先生“健全的个人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胡适的经历,他本来对西方文化应该有比较深刻的把握。而实际上.他对杜威的欣赏.尤其他对后者反天主教观念的认同.反映出中国学者在理解西方文化上的困难、困境和片面性,强化了他个人在宗教面前的玩世不恭态度。并最终养成他缺失理想和激情的社会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8.
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的这一特质,要求教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假如一个教师过于讲求实际.而缺乏理想主义的光辉,他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心灵的感召力和人格的魅力。作为理想主义的教师,盈盈眸光深处.他们皈依了单纯;灯火阑珊背后,他们选择了平实。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也试图讨论它的未来走向。1919-1948年是国关理论初创与理想主义主导时期,源于对一战的深刻反思,理想主义谋求实现一个想象中的和平世界。从二战到1979年是现实主义的主导时期,以二战和冷战为背景,摩根索建立起现实主义理论框架,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1979-1992年是自由主义复兴时期,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理论化程度最高的自由主义流派,与新现实主义比肩而立。1992年至今,强调观念和认同的建构主义兴起,逐渐与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形成三足鼎立。今后,国关理论将更多地表现出进化思维、权利政治和多元理论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理想主义与晚年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倾向,是造成他的晚年失误的主要原因。正是理想主义倾向的过分扩张,导致毛泽东执著于虚幻的理想社会蓝图,并且屡屡表现出急躁冒进的倾向;也正是理想主义倾向的过分扩张,导致毛泽东走向自我迷信和个人专断,接受甚至提倡个人崇拜。历史的教训提醒我们:对执政者来说,理想是必须要有的,但不能因此忽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走向理想主义。政治家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陷阱,善良的人们对此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