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新能源节能动力汽车及电工电子设计研发,从汽车电工电子设计技术等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汽车节能的方法,论述了研发新能源节能动力汽车与技术动向。相信未来有更节能、更环保、更先进的动力机汽车出现。  相似文献   

2.
考虑节能指数、消费者节能偏好支付意愿、共性技术供给、政府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建立了政府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燃油汽车企业之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补贴下限与准入标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收益和政府收益作用方向相反,对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均衡价格和销量均无明显影响,政府补贴下限、准入标准及两者共同调整的结果使得汽车市场达到由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共存的均衡状态;随着消费者节能偏好支付意愿的增加,汽车市场呈现燃油汽车"消"而新能源汽车"长"的均衡状态,随着共性技术空缺度增加,出现燃油汽车"长"而新能源汽车"消"的均衡状态,消费者节能偏好支付意愿及共性技术研发和建设是补贴退坡背景下更具根本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6)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研究不断深入,汽油能源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研究汽车新能源与技能技术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对汽车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汽车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加强人才队伍保障等方面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车辆的动力效率、控制策略以及安全可靠性。研究适合新能源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能源汽车涉及的主要电子控制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以汽车能源自适应控制巡航控制为例,对电控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能源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方案。本文的研究对于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控技术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汽车产业不断发展,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汽车的普及和应用在加快社会发展,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困扰,加强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促进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对汽车节能技术、汽车新能源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化石燃料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加速严重。低耗能、低排放要求成为汽车发展必然趋势,混合动力汽车能有效地解决续驶里程问题和减少尾气排放,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的节能原理和分类,对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500辆 目前,天津市出台《关于加快天津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的意见》,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指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到2012年年底,天津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总数要达到1500辆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公车”领域将率先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30-31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伊始,就将纯电动车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畴,但由于早些年欧美汽车都没有搞纯电动,因此当时有专家提出,应该和美国一样去搞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而近几年,欧美开始搞纯电动了,于是又有人亦步亦趋,在支持纯电动车的同时,又开始彻底否定混合动力车了。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所举的这个例子,听起来让人感到啼笑皆非,但却表明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道路上,围绕着技术路线出现过激烈的反复和争执。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首批新能源客车运行启动仪式在7月14日举行,共50辆节能与新能源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投入运行。呼和浩特市是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的第二批试点城市,也是国家开展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的推广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在此过程中,为了有效的研究汽车节能技术,需要深入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更加完善的节能技术措施,以保证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汽车节能技术和燃料替代品的应用是当今乃至未来世界汽车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是未来汽车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把"推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加快代用燃料汽车的推广使用,促进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当前由于汽车动力的主要原料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国际、国内油价的不断攀升,有购车欲望的消费者都把目光集中在汽车节能与环保上,节油、环保汽车倍受消费者亲赖。因此,汽车制造业也都把汽车节能技术和汽车燃料替代品的应用作为占领市场销售份额和汽车技术创新的战略性研究。笔者就汽车节能技术和节能方法进行初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全球绿色理念和环保理念的思潮变革中,由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汽车行业迎来了新能源时代。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未来新能源时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鉴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和科技两个大的变革方向,汽车维修行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基于此,首先论述新能源汽车概念及其分类,然后就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能源时代汽车维修工作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不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其他类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名目繁多,概括下来不外乎有太阳能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今年北京车展主题定为"创新·跨越",新能源汽车领域上的突破作为本次车展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未来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航标。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的新能源发展路线。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阻碍逐渐显现出来。有业内专家呼吁,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合作。本文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未来的机遇挑战做一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纵横》2011,(5):38-4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相似文献   

15.
汽车发展中的变局《参考消息》2011年4月22日报道,"当今新能源汽车的变局,是各个汽车企业和国家需要面对的前所未有的技术赌局。新能源汽车目前有多种技术,如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纯电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能源极度缺乏的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节能环保,汽车的尾气为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得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然后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新能源汽车会更加轻量化,使用的电池以及驱动电机性能更加优异,这样才能达到节能减排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42-43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汽车产业提前进入调整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尽管新能源汽车技术还未完全成熟,但是,全球几乎所有汽车厂家都全身心投入到新能源的研发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65-65
《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点城市工作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反映十城千辆工程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体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的特色,给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探讨交流技术的平台,本刊特开展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69-69
《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Green 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点城市工作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反映十城千辆工程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体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的特色.给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探讨交流技术的平台。本刊特开展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纵横》2011,(9):80-80
《GreenCar新能源汽车》杂志致力于有效推进“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服务全国试点城市及应用单位。《GreenCar新能源汽车》杂志旨在观察、剖析应用工程推进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各试点城市工作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反映十城千辆工程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体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的特色.给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探讨交流技术的平台,本刊特开展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