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贵善悟     
写下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慧能的故事. 禅宗第五祖年老,先拟传衣钵于大弟子神秀,命其作偈,以观其对教义的领悟.神秀作偈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又试小僧慧能,慧能脱口而出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大喜,遂将衣钵传给慧能.  相似文献   

2.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闲翻《红楼梦》,得此一偈,目光不由得一顿。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使我不由得久久地回味:一阵清风从天外飞来,淡紫色的风铃轻轻晃动,“叮当”“叮当”的脆响直醉入你的  相似文献   

3.
人,一辈子都在阅读.大多数人读有字书时短,读无字书日长.然只有善读有字书,方能读好人生这本无字书. 昔神秀大师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可谓善读无字书也.六祖慧能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终深入一境而为后人所称道.此等高人天赋异禀,仿佛专为普渡众生而降临人间,他们只需读无字书.芸芸众生如你我,唯读书方能知古今、长才智、陶性情、传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一辈子都在阅读.大多数人读有字书时短,读无字书日长.然只有善读有字书,方能读好人生这本无字书. 昔神秀大师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可谓善读无字书也.六祖慧能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终深入一境而为后人所称道.此等高人天赋异禀,仿佛专为普渡众生而降临人间,他们只需读无字书.芸芸众生如你我,唯读书方能知古今、长才智、陶性情、传文化.  相似文献   

5.
心有菩提     
寒假,已毕业的一名学生从大学归来,带给我一方端砚。砚身并不很精细,但侧面镌刻的八个篆字却吸引了我“:身似明镜,心有菩提。”很自然地联想到了那首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凭着他的这首禅诗而深得师傅的赏识,从而继承了弘忍的衣钵。但是  相似文献   

6.
哲理短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禅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禅师  相似文献   

7.
黄艳丽 《师道》2007,(1):50-51
“感悟”二字经常运用到小学语文阅凑教学中。但究竟怎样引导小学生去感悟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悟”呢?笔者想借用五祖的两个弟子神秀和惠能的话来说明。神秀认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强调的是“渐修”。小学生在阅读中要有悟性,同样要“渐修”。修什么呢?积累课内外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8.
沈火种 《江西教育》2006,(12):30-31
禅宗是最彻底的中国化佛教,其真正的创立者乃六世祖惠能。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出了禅宗的精髓。惠能提出的“顿悟”学说以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取得了禅宗正统的地位,一时蔚为显学,并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诗禅合一,相互作用,更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恰如元遗山诗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诗与禅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趣:“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一个“悟”字,道出了诗道与禅道的会通之处,“悟”字也点出了充满东方智慧的奇妙…  相似文献   

9.
佛门有一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它的本意大家都知道,无需赘述。我引用这句话,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时时勤拂拭”,及时拂去洒落在师生心灵上的“尘埃”,排除师生消极的心理因素,培养师生积极心态,引领师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进行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禅宗是最彻底的中国化佛教.其真正的创立者乃六世祖惠能。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出了禅宗的精髓。惠能提出的“顿悟”学说以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取得了禅宗正统的地位,一时蔚为显学,并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诗禅合一,相互作用,更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恰如元遗山诗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诗与禅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趣:“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6,(1)
佛家有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易经》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儒家与佛家给人截然相反的启迪,亦让人取舍两难。入世,包罗万事万物,承受纷纷扰扰,虽然辛苦,却也繁盛热闹;出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7,(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六祖慧能开宗以来,佛光普照华夏,某代出了两位高僧,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当年徒弟拜师学艺时,问师傅说:“师父,根据我的慧根,要修多久才能成正果呢?”师傅答道:“最少也要十年罢!”徒弟说:“哇!十年太久了,师父,假如我加倍地  相似文献   

13.
论参佛 ,是必讲悟性的。佛学的许多玄观妙理 ,既不需要逻辑推理演练 ,也不需要科学实验论证 ,它需要的是一种“慧眼” ,一种悟性 ,能超越尘世与现实 ,进入无限和终极 ,到达洁净空灵的境界。例如那个很有名的佛六祖慧能的故事 :五祖弘忍欲求法嗣 ,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先有一僧说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而慧能却说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相比之下 ,谁的悟性更好 ,更有资格得以衣钵相传呢 ?当然是慧能了。所以 ,参佛少了悟性 ,哪怕念经磨破了嘴皮 ,也只是个有口无心的和尚 ,…  相似文献   

14.
拈花一笑     
他日佛祖在菩提树下静心悟道,今日我辈在陋室中苦思冥想,而今,又有谁能悟出拈花一笑的真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少林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道出了禅的内蕴。有  相似文献   

15.
趵突静思     
我喜欢静。"月出惊山鸟"、"蝉噪林愈静"、"冷露无声湿桂花",是自然的静。静不是止,是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智者的静。静不是空,是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禅者的静。  相似文献   

16.
黄存林 《文教资料》2005,(27):174-175
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诗词独树一帜,读来朗朗上口,思之则寓义隽永,不少诗作集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在欣赏其文学价值的同时,亦能启迪人的智慧。巧妙地选取一些古体诗作,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对中学哲学教学大有裨益。试举几例:例一:世界的物质性唐代高僧宏忍和尚曾在挑选继承人前要求弟子们各作一偈,以考查其对佛教教义的领悟情况。大弟子说: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意为:佛性存在于心中,只要注意不染上世俗尘埃,就能修行成佛。小和尚慧能听了,另作一偈:菩提本…  相似文献   

17.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佛家有此一语,引人浮想联翩。于是,也学着去拂拭自己的内心,常常自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追逐更正确的目标,似乎也一天比一天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依稀记得,爸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我说:“月月啊,你要快快长大,快快让我们感觉到有你是多么幸福、多么骄傲的一件事。”从那刻起,我小小的心里就装满了大大的愿望,那就是要快快长大。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头上会顶着一个太阳,其实我们心中也揣着一个太阳,当心中的太阳被尘埃遮翳时,我们要及时去擦拭,也就是说,每日都要拭亮一个太阳。每日拭亮一个太阳,你就会勤于动心,敏于动手。"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与这个意思相仿。由是,你就会抓住当下,掌控每一个现在,就不会荒废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惠能(公元638—713)姓卢,广东新兴人,中国禅宗的创造者。在二十四岁时,离母北上,参拜蕲州(今湖北省)黄梅东禅寺五祖弘忍为师。忽一日闻童子诵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惠能闻后,便知未得见性,就请一解书人代笔,也书“无相偈”一首。弘忍见之,即已知大意,便秘密传授法衣,禀为第六代祖。惠能得法南归,终生传法于韶州南郊南华寺。惠能书写的“无相偈”是怎样的呢? 在不同本子的《坛经》中,载有三首。  相似文献   

20.
流行乐坛正掀起一股复古风潮,众多一线明星的作品都开始涉及到了远古风情及历史人物。周杰伦仿佛在不经意间哼唱“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