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导致了商人地位的低下。在唐以前,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是庸俗不堪的.往往是讽刺和抨击的对象。但在唐代小说中商人的形象和人们对“商”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其根源就在于唐中叶以后重商思潮的兴起和商人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晓亮 《高教论坛》2013,(11):67-69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日益受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状态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情况,并在教学与课堂管理上做出相应改革和创新,成为高校教师应对挑战以及确保教学效果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词族的大量出现,有其独特的语言学价值。它说明了附加构词法表现非常突出,汉语的最佳词音长度受到挑战,某些外来悟睚成为汉语中能产性极强的构词语素。词族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透视社会变革,考察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剧变期,“小说界革命”的巨大震撼,使侠义小说自身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一步作品表现了浓郁的反帝爱国思想,有的作品出现了涉洋题材,洋溢着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以武行侠的作品内容,努力结合反腐败,反官僚的现实斗争,将武侠小说的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当然,任何蜕变都必然保存一些旧有的痕迹,合资义小说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影响的机制主要是指:在文化变迁与学校德育的运行过程中,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的影响要素之间由于某种机理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和运作方式.其影响的机制特点主要体现在自发性与规律性的统一、要素与系统的统一、整合性与协调性的统一、自觉性与能动性的统一4个方面.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变迁的特征即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渗透、德育理念的提升、德育目的的调控、德育课程的优化、德育制度的建构5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为适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其理论政策进行变革和调整,这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生存和谋划进一步发展.其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共产党的阶级认同:从工人阶级政党逐步转变为全体劳动者的群众性政党;二、共产党的理论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构;三、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由制度替代变为价值追求;四、意识形态转型之后共产党的身份识别:由左翼政党蜕变为社会民主党.  相似文献   

7.
作为江淮官话的重要分支,合肥方言与普通话有着明显差异。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合肥话发生了不少变化。目前,有学者对它的连读变调进行了研究,但还没有针对其入声变化的研究。通过以合肥方音中的入声调为语音变项的社会语言学调查表明:在目前的合肥方言中,入声已成为一个社会语言学变体,能体现明显的语体层次,保留与否和说话人的教育程度、职业、性别都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变化与普通话的影响有着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8.
新晃汉语方言与其他语言和方言的频繁接触影响和加速了它的变异.这种变异在外出求学和工作人员的语言中尤为突出,有些变异是暂时的,有些变异则体现了这种方言总体性的变化方向。新晃高139班40名同学1997—2007年问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变异能为我们探讨方言的变化趋势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南京近年来几个典型的居住区人居环境的变化与不足之处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时期,改革开放推动着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现代化迈进,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领导者的政治心理表现出一些积极的特征,如有序化、理性化、成熟化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政治心理特征,如冷漠心理、幼稚心理、“寻租”心理。这要求我们从主客观两方面优化领导者的政治心理,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涌现出了大量文化负载新词.这些新词新语不仅反映了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换,还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如何将具有汉语特色的新词译成准确而易于西方读者接受的英语,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已成为每一位翻译者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本文将讨论汉语新词翻译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宏观指标,对我国国民经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我国2010年的CPI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影响CPI的变动因素,指出CPI的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话的推广,合肥话发生了不少变化。通过对合肥方音中特有声母为语音变项的调查分析表明:其方音色彩较浓的浊擦音正朝着普通话的方向快速演变。受所处方言区与周围的方言区双重影响的[l]声母变化的进程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4.
乞丐问题是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到了近代,乞丐在继承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乞丐增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代在灾荒救济、养老抚幼、救助鳏寡孤独等社会弱者诸多方面都颁布了制度法令,同时,其社会保障事业也得到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在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清代的社会保障措施较为系统全面,收到了一定实际效果,可以说,清代的社会保障政策已经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而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和西潮的冲击,清代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开始出现某些近代转型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首先提出来的,引起词语感情色彩变化的有客体世界、主体世界、语言世界三方面的原因.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丰富多彩,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有些褒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二、有些贬义词以及中性词,逐渐演变为褒义词.三、有些褒义词以及贬义词缓慢成为中性词.四、有的词语正处于两种感情色彩的反复出现难以确定的阶段.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在渐进中完成的,中间往往有一个较长的不同色彩的交叉时期.掌握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情况,才能避免词语运用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增加了适龄青年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均等问题上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人们从关注一般高等教育机构教育机会的分配转向关注精英型高等教育机构教育机会的分配。研究新视角、新重点的改变体现了对现实的把握,但实质上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正确分析其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找到一条合理的路径是稳定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逐步向普及化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8.
句法结构规范的根本目的是使句子的意义表达清晰,形式丰富,有相应的语用价值。由于使用者群体或个体的原因,一些句法结构的演变形式能提供较为丰富的表义形式,同时意义表达明确,具有较好的语用价值,而有的句法结构则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甚至影响语义的表达。因此,区别不同情况的句法结构演变情况,予以这些句法结构不同的规范措施,有利于句法结构的健康发展。对于影响语义表达的,应当加以限制,对于促进语言表达的,则应容许使用乃至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噶丹松赞林寺周围社区错古隆这一藏族村落的文化和生活的变迁,社区人际互动现状的调查,试图以云南迪庆藏区藏民鲜活而具体的社区生活为视角去揭示香格里拉文化的内涵,进而提出香格里拉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佛教素食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表现之一就是南朝时期在佛教素食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祭祀曾发生过一些变化,在丧礼和国家宗庙天地祭祀中都出现了用蔬食祭祀的现象。这些变化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从大的范围看,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这恰好反映了儒家礼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地位。佛教方面的史料和正史对这些变化都有一定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