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议生物科学史在生物学教学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仓锁 《科学教育》2009,(1):F0003-F0004
我国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就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高中生物科学史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挖掘并利用生物科学史资源,切实提高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教授(J.J.Schwab)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内容,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并提到“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学史与生物学家”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强调通过分散的知识点渗透科学史教育。完整的"生物学史与生物学家"校本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系统学习。系统学习旨在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学习的意义,使学习成为真正的有意义学习。生物学史教育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了科学家的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需要提供完整的"生物学史与生物学家"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史不仅体现了生命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蕴涵着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因此如何更好地挖掘生物学史的教育功能并正确运用是生物教学中应该探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分析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面临四大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培训提高、创造探究条件、设置生物学史作为探究素材、自主探究的五大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很有意义.”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成功的科学史教学案例,但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目标单一、大材小用,拔高拓宽、加重负担,材料粗放、教学吃力,理解偏颇、评论失当等.在科学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进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朱秀华 《教育》2022,(6):83-85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究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积极查阅资料寻找恰当的科学史素材,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绪论作为一本书的开始,对能否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作为教材的绪论,还要在兼顾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就初中《生物》谈一下绪论课的教学。 “探索生物的奥秘”既是《生物》课本第一册(上)的绪论,也是初中全套《生物》教材(包括两册共三本书)的总绪论,也就是在初中两年的生物学学习中,除此之外,再无它选,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它主要通过提出并解答三个问题:1)什么是生物学?2)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知识?3)怎样学习生物学知识?讲述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课的内容与学习方…  相似文献   

11.
课改实施一年多来,广大生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创造出了一套套适合学校和教师实际的教学方法,为课改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通过对教学活动单的设计,旨在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重“传授”向重“指导”的转变、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的转变.这在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促使教师思考逻辑的建设,使活动单的内容更具建构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宋扬  魏书彬 《中学生物学》2006,22(12):56-58
针对新课程呼唤着“和谐教学策略”的研究,就“和谐教学策略”的概念、本质特征、研究意义和构建“和谐教学”的基本策略等几个方面谈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现状出发,谈及如何做好中师生物教学和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让中师生对生物感兴趣,让他们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14.
纵观全国生物高考,都比较注重考查考生表达能力,尤其对考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很高。但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比较差,而且又很不重视生物学表达,故在处理生物试题时经常出现表达不清、表达不当、表达不规范、表达不简洁及错别字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学教师教学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当前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中如何理解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及影响、课程标准的实施与生物学教师教学理念的重新定位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教师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生物科学史进行科学整合和优化组合后的情境为载体进行命题,可突破传统过于注重考核知识的命题模式,构建新的以评价核心素养为主体的命题范式。以科学史命题时,可采用形成生命观念、理解科学本质,关注科学思维、感悟科学方法,强化科学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提升社会责任等策略,并注意简化科学史信息的呈现、布局科学史设问的梯度、转换科学史考查的角度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部分师范院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新时期深化生物学研究生教师教育内容和课程的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Systems biology     
Systems biology seeks to study biological systems as a whole, contrary to the reductionist approach that has dominated biology. Such a view of biological systems emanating from strong foundations of molecular leve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terms of their form, function and interactions is promising to transform the level at which we understand biology. Systems are defined and abstracted at different levels, which are simulated and analysed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Insights obtained from systems level studies readily lend to their use in several applications in biotechnology and drug discovery, making it even more important to study systems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9.
王承赋 《生物学教学》2008,33(10):54-57
文章从蜜蜂的种类、蜂群的组织、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的发育和遗传、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之间的营养杂交、蜜蜂全基因组简介和蜜蜂转基因研究介绍7个方面概述了蜜蜂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蜜蜂生物学研究对人类的益处。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丰富感知、化难为易,但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合理运用、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