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蒲松龄一部《聊斋志异》,名满天下.同时他又是一位大诗人,写了一辈子诗,共写了1295首.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写社会现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诸体兼备,表现手法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较高的价值.尤其反映农民疾苦的诗,具体而深刻,直言不讳,针砭时事,鞭笞统治阶级,象匕首,象投枪.他这类诗有百首之多,仅1704年(甲申康熙43年)就写了38首,其中悯农诗27首,这是诗学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康熙诗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举凡文治武功,守成创业,胜利的喜悦,疾病的困扰,悼亡的哀思,建储的苦恼,金戈铁马,流风回雪,在其1147首诗词中,无不有所反映。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民本、“德”治思想,反映了他进步的民族政策和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康熙又是“北方许派”的一名特殊诗人,其诗词具有独特的风貌和内在风骨。丰功伟业而有错误缺失,浑朴冲淡而稍逊文丽,康熙风貌,展现无遗。  相似文献   

3.
康熙诗选注     
康熙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他统治中国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抗击沙俄侵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康熙一生的这些重大政治活动在他的诗中有相当集中的表现。他写诗近千首。我们这里选注了四首。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献<咏廿四气诗>,是由二十四首组成的诗章.作者依据黄河流域的中原气候,并与物候、农事活动相结合,还辅以生活与民俗等内容,因此,遂使其诗有着广阔的辐射面和极大的社会生活容量.这组由唐人撰写、经中原传人敦煌的<咏廿四气诗>,由于其丰富的内容与别样的构思手法,使此诗成为同一题材中的上品.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特别注重农业陶冶农村成人教育注重农事农村民众夜校以农事为中心教他致富方法同时使他得着许多人生实用知识和道德行为的训练『教育离不开生活』,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老话,几乎要成一种口头禅了,试问还有谁人不懂得呢?然而你真要抓住乡下一位种田的朋友,硬教他读书,说:『这是和你的生活有关,你如若不读书,便不能识字,不能看报,不能吸收种种知识,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公民,你的「人的生活」,便不能圆满.』他听了之后,一定是现出很怀疑很焦虑的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是一个多转移多成效的作家,不仅表现在写作题材和写作方法上,也表现在语言风格上.如果说他前期的商州系列小说是一首首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那么,他后期的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一曲曲呜呜咽咽的废都埙声.其语言风格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题材和写作方法的原因,也有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神秘文化的出现也使他的小说语言更加扑朔迷离,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农事诗最早出现于《诗经》,此后千余年罕见农事诗。很多文人受儒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一般都鄙视农事及其劳动者。直至魏晋陶渊明,他歌咏农村的风貌,描写农民的艰苦生活,以自我躬耕实践、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农业的热爱与重视,其农事诗的历史地位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受南宋主和派的排挤,被罢官,避居江西上饶(战国时吴国故地),抗金宏愿无法实现,渐萌退志.他以农民为邻,对农村风光、农民生活情趣产生羡慕之意,因而这一时期写了一些表现农村生活乐趣的诗词.《村居》就是其中一首.《村居》以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为题材,从居住环境入手,用朴实而流畅的语言、鲜明的色彩,描绘出一幅耐人寻味的农民生活画面,抒发了作者避居农村后安干现状寻求闲适自乐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以三类题材居多:边塞、闺怨和送别.《闺怨》是他细腻温豌、幽怨深情的闺怨诗的代表作,在心理的描写刻画方面尤其出色.本文分析了这首诗心理刻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没走的路》的作者是罗伯特·李·弗洛斯特。他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新英格兰。作为一名诗人,弗洛斯特喜爱的题材是新英格兰的生活和农事,所写的大多是田园诗,《没走的路》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他的诗在刻画乡间生活的外表下,时常有一种更深广的寓意。即一些对生活本身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