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快乐王子》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可以应用于文学批评领域来分析文学文本。用语料库方法分析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能揭示出童话的主题是怎样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刻画,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文学通过对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觉,为人性的丰富、发展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从而确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从最深层的意义来理解,可以认为是文学本体论的命题。因此,当代文学观念的变革、重建,就不能停留于文学主体性和文学价值论的探索,还应当推进到文学本体论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3.
由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三位学者合著的《文学概论》在“新时期”众多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独标一格,其最富于创造性的是对《文学概论》要讨论的对象——文学的本体,进行了多层建构,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文学本质的单一的解释,使文学本体呈现为立体构成,“文学”的形象因而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多重文学本质、多样文学功能、多种文学类型构成的文学本体论,在文学实践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开展文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这样的文学本体观,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和人的需要确定文学活动的取向。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生态不平衡的现象经常出现,文学专制时有发生,与缺乏科学的文学理论的指导,尤其在文学的本质功能方面缺乏理论自觉有很大关系。多重的文学本体论,为新世纪的文学修造了一座立交桥,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可以各行其道,奔向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文学期刊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代文学期刊不仅能及时地为作家提供刊发新作的场地,而且还将全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家加以集中有序的管理,以建立有着统一路线的文学格局。创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即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1949-1955年即"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为贯彻执政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而呈现出主流叙事的基本特色,它严格遵照体现国家主流意识的办刊原则来保持它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基本风貌。《人民文学》对其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守是通过其号角式的时政性理论、旗帜式的主旋律创作与长矛式的运动化批评来实现的。主流叙事是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这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掌控和指引文艺刊物的直接效应。《人民文学》在引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主潮的同时体现了建国初期的时代氛围对它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咆哮体”是时下一种流行的网络文体,其独有的咆哮、怒吼的风格深受网民的关注,其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多元性特点.“咆哮体”包含的修辞艺术使其在语用表达上具有自己的特色,描述说话人的心情和对事件的主观看法时,加强艺术表达效果,达到戏谑咆哮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白异读有三个很重要的性质。一是文白异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并且系统性不应当被推至极至。二是文白异读是因他方言作用而引起的,“自己的”和“外来的”之间具有相对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读音是可以突破一方方原有音系的。三是一字的文读音和白读音对应的意义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现在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学文本的意义在"本我"的基础上因读者而异。文本的意义有"语码意义""语用意义"和"阐发意义"三个层次,文学阅读也有相应的三层境界。文学文本的传播目标不够精确,其语境也更为开放,这为设计文本召唤机制、激发定向阅读提供了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论发展进程中,有明显的“文化转向”。从文化批判到文化研究,既是西方理论思潮影响的结果,又是本土文艺现实变化的产物。如何在“转向”中发展、重建文艺学学科体系,成为理论家们争讼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失语的由来     
本立足于世纪之交论“失语症”和重建中国论话语的学术背景,全面回顾了20世纪中国论与学所走过的历程,指出论“失语症”是由于论与学之间的疏离,隔膜,倒置,错位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对文艺为人民只做文艺政治学思想阐释是不恰当的。文艺为人民是对文艺史上一种进步文艺思想的发展,它具有文艺价值论、文艺接受论、文艺发展论、文艺伦理学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合,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为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构建审美心理机制,可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化”的原则加以运作。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辞赋品评,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作家个体美文创作的文学评论。虽然政教价值观仍合理地得以延续,但它主宰文学批评的局面巳被打破,审美愉悦价值正式得到承认;赋家品评定位中的唯美倾向和辞宗赋首的推出,搁置了政教批评坚守的原道、宗经、征圣的旧准则,确立了文学自身新的审美范型和新的传统;对创作主体的情感、个性、才情以及审美把握世界的心灵妙奥的关注。是文学观念向着文学本体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体现。所有这些理论景观,都标志着文学的独立自觉。并昭示着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小女人散文”热在20世纪90年代曾迅速兴起,又寂然消散。作为一种特定时空下的文学现象,这股思潮背后始终潜伏着批评与争议。“小女人散文”具备鲜明的都市格调与大众化色彩,是中国经济、文化转型期的特定产物。这一文体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降温有自身局限之故,但它如能克服缺陷谋求突破,当能对新世纪散文文坛做出一份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的文学格局之中,梳理《今天》作为"同人刊物"如何应对自身的规范化、秩序化,如何面对"伤痕文学"这一新时期"第一个重要成规",如何应对主流文学规范.以《今天》为中心,从这样的三重规范入手,深入新时期文学话语秩序的内部,尝试着还原"新时期文学"如何建构与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迥异于"自发的批评"和"职业的批评".文章通过对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总体考察,从中把握出其独特性,源于他在从事批评时的自由心态与纯正的艺术趣味.在文学批评面临着困境的今天,重新观照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无疑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理性批评氛围的形成以及批评言说方式的丰富,具有多层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中语体风格的不同表现取决于批评家的“写作”姿态,批评家对于文学观念、人格追求、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导致了文学批评在语言色调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同。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中可以看出,批评的语体风格是由“叙述”性走向了“描绘”性,从语体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视角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批评家的“写作”姿态,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促使批评视角转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文坛上,王蒙被评论界视为“复出”作家、“意识流”作家或“现实主义”作家,但我认为,某种意义上他还可以被称作“新时期”的“革命作家”。当他以多义、有趣、感伤、尖刻或故意偏离等多样缠绕的叙述形态“叙述”革命和个人的“关系史”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其创作“自述”与小说在无形中其实呈现为一种缠绕、互疑的关系。是什么刺激了王蒙“自述”的欲望?怎样看待“自述”与小说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一致的现象?或者说,借助于对这一现象的细读,能否将作家创作世界中某些重要的侧面再度打开?于是,在创作“自述”与中篇小说《布礼》之间的关节点和有意味的纽结,就需要稍微留心了。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文坛上,各种文学流派风起云涌,就实践意义而言,新文学现实主义第一个成形的流派--“乡土文学”兴起的成因比较复杂,其中历史诱因、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潮基础、主体条件、观念准备、艺术视景等五个方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风骨"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蕴含着深远文化传统和当时社会风尚的关键词,由一个普泛性概念逐渐演变为美学范畴进而成为文学理论批评范畴,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风骨"是一种整体的美,向内与"气"贯通,向外则与"采"连缀,是对文学作品之情志蕴涵、体性特征与艺术及审美感染力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了巴赫金文论中的“艺术中的技术”概念。从巴赫金文论整体的角度出发,论文首先对其文论的“三个层面”和“两种倾向”进行了分析,从而给“艺术中的技术”概念在巴赫金文论中的地位进行了定位;着重分析了“艺术中的技术”概念是如何提出并如何发展成“超语言学”理论和“超技术(语言)”批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