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木兰与斯佳丽分别是林语堂《京华烟云》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中的女主角。她们生长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国家里。她们的家庭和社会背景相似,在对爱情的追求和女性意识上也有相同之处,但是两人性格迥异,前者具有静态美的特征,有自我奉献精神,后者体现动态美,性格中有自我中心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特征。本文主要探索姚木兰与斯佳丽性格以及经历的异同点,并进一步从文化差异对主人公影响的角度来诠释造成她们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一,不仅反映了儒道两家思想,同时也反映了释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可以从林语堂对中国三大哲学思想的理锯、释家思想在《京华烟云》中人物安身上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印证这一观点,也借此消除认为《京华烟云》仅反映儒道思想的误锯。  相似文献   

3.
《京华烟云》讲述了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四十年间,北京城中曾、姚、牛三大家族的兴衰史和三代人的悲欢离合。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姚木兰是作家林语堂极为推崇的角色,有着传奇经历的木兰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中西文化的宠儿、虔诚的道家女儿、标准的贤妻良母,可谓新时代的完美女性。通过探寻木兰之美,可以感悟到林语堂先生的人生观,同时联系林语堂先生的个人经历,还能得出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从影片《花木兰》分析意识形态对配音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经典故事与西方价值理念相结合,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商业成功.通过从意识形态角度对《花木兰》的配音翻译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操控,木兰形象受到了改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佛教思想也有所显现,揭示配音翻译是对原文对白的改写,是意识形态操纵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浮生六记》和《京华烟云》中两位女主人公陈芸和姚木兰的命运遭际来揭示中晚清妇女的生存状态。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内,女性所负载的沉重枷锁绵延已久,在整个封建时代她们都被视为是男权主义的附庸而并未获得个体存在的价值。中晚清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她们仍然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压迫,甚至沦为"三从四德"等封建旧思想的奴隶。即使是思想开明,追求自由性灵的先驱女性,也未能彻底摆脱这种思想的桎梏与迫害。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家Grice曾提出经典的会话合作原则,而本文的理论基础正是合作原则所包含的四条准则之一,可指导人们在会话交际时"怎么说"。作为文本交际的媒介,金融英语翻译与会话交际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本文尝试从Grice方式准则视角,研究金融英语翻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先生透过《京华烟云》表现出独特的哲学意义:洞彻生命的悲剧底蕴又坦然接受、从容面对,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生命操守。先生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美学,在木兰的身上凸现得生趣盎然,没有机械的革命论,也没有红楼梦碎的凄怆。先生践行着道家道法自然、顺应天命的理念,逍遥而邀游于天地间,走向了生命的最终圆满。  相似文献   

8.
英语会话幽默产生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许多人认为英语幽默不但不幽默 ,而且晦涩难懂。笔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某些英语会话幽默的产生进行分析 ,希望对增强英语幽默的欣赏能力、真正理解英语幽默的实质及趣味性等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周星驰巅峰之作的电影《九品芝麻官》深受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欢迎,本文对其台词中的无厘头语言的生成机制从修辞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七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即语境突降,文本混成,滑稽模仿,言语移位,隐射,讥刺反讽,过度夸张。  相似文献   

10.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中的两大重要原则。因维护礼貌原则导致的会话“不合作”现象,即违背合作原则的各种准则———质的准则、量的准则、方式准则及相关准则的现象大量存在。这种“不合作”只是表面的不合作,是一种策略性的意义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王树娟 《海外英语》2011,(9):314-315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该文从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来考察花木兰的新形象和其寻求自我的女性主义意识,并通过中西文化背景下对花木兰新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Moment in Peking,written by Lin Yutang during his stay in Paris,was translated first by Zhang Zhenyu and later by Yu Fei in succession.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y comparing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thus provi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to back-transl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and promoting successful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Published in 1891,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wa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the most charming novel of Thomas Hardy's works around the world.Eco-criticism is a newly aroused critical method.It appeared due to the present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novel from the eco-critical perspective to arouse people's consciousness to protect our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从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谈话主题四个方面分析了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对女性的歧视.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四个原因,希望对现实交际和外语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他运用现代英语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这部巨著以现代英语为载体,以恢宏的气势描绘了一幅中国社会历史风俗长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浸透了中国传统巾帼的神情风韵;一个"道"字更是力透纸背,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成为牵引众多事件和人物的主线.  相似文献   

16.
毕春意 《海外英语》2014,(10):229-230
Euphemism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languages.It's a more mild and polite way to say something unpleasant and embarrassing.It's a figure of speech as well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Euphemism function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and maintain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i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people's interactions.Many linguists and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is linguistic phenomenon from different angles.Based on their achievements,the author has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kinds of negative effects by using euphem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相似文献   

17.
《京华烟云》译著主要误译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长篇小说Momentin Peking有多个中文译本,其中最普及的当属台湾张振玉翻译的《京华烟云》。总体上来说,《京华烟云》是一个很好的译本,受到专家、学者、读者的追捧。但是通过对比阅读《京华烟云》原著及张振玉版译作,发现在张译本中存在不少误译。本文从粗心大意的误译,用词不准确,理解错误等方面来分析这些误译,并试着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make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Lin Yutang through Moment in Peking.First the paper describes Lin's achievements and translation theories mainly from his work on translation and then associates them with his world-renowned novel Moment in Peking to testify those effective theories, indicating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introducing Chinese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1980 s, Prototype Theory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ranslation studies by some translation scholar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Moment in Peking with the help of Prototype Theory.  相似文献   

20.
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讲述了主人公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功,回朝后辞官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勇敢的形象。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把《木兰辞》搬上银幕,制作了大型动画片《木兰》。虽然该影片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但却被赋予了浓烈的美国色彩。本文对《木兰辞》和电影《木兰》中木兰的形象,从军动机,婚姻观等进行对比,分析了两者所展现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希望通过该文能加强人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