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中华 《青年记者》2012,(33):13-15
只有近距离接触报道对象,才能向读者传达活生生的人物。而中国的官员,是个相当"特殊"的群体,要想近距离接触并不容易。一如何报道好一个官员?还原到新闻学理论,其实,就是如何做好人物报道。那么,人物报道有哪些要求呢?人物报道从浅到深,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从人物口中获得新资讯,  相似文献   

2.
朱熙勇 《中国记者》2014,(1):114-115
一个图片故事讲得好不好,除了在选题上找寻深度外,关键是如何将故事中的人物拍好。怎样才叫拍得好呢?作者认为通过找寻这一类人物共有的典型性格,挖掘到真实、鲜明而独特的性格,并将其通过镜头表现出来,才能让新闻人物"丰满"起来,让图片故事"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人物访谈节目几乎是每一个电视频道都会有的节目样式,而人物访谈栏目可以说是每一个有追求的电视台都会设立的.但一个人物访谈栏目的功能如何设计?仅仅是做一个自己所理解的人物访谈栏目,还是从频道层面考虑这个栏目的功能?显然,应当是后者.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一)实现采访互动的必要性。 人物通讯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一篇人物通讯要写得有血有肉,要有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能展示人物精神境界的语言和动作,这就要求采访者和采访  相似文献   

5.
正经常看到一些名人的肖像漫画,只寥寥几笔,其神态便跃然纸上,有时候比其本人的照片更加生动。这是为何?因为画家抓住了人物的"神"。"神"是什么?就是找到了人物的魂,这种魂就是个性,是特质。人物通讯写作,作为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同样是用笔来素描。一篇人物通讯找到了魂,至少成功了一  相似文献   

6.
刊林漫步     
人物通讯如何写出形象美韩炼撰文讲,人物形象美中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情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揭示宣传特定形象呢?如何使特定形象写得“美”呢? 抓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客观事物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记者了解、把握、深知事物的外形和内部的种种,才能写出人物或事物具体的特殊之处,即个性。抓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格是人们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是打在人们行动、行为上的不同个性的烙印。可见,人物性格只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姚金果苏杭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定价:39.8元既然张国焘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何以在党内身居高位多年?如何评价这一段历史?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的立场完整再现了张国焘的一生经历。  相似文献   

8.
当你看着挂机外挂上的一行行信息,看着人物经验,等级在不停的飞涨时。当你使用着那些变态的外挂,蹂躏着其他玩家的时候,你是否有些兴致索然?当你被同样使用外挂~的强大玩家PK时,你是否有一丝愤怒?当你遇到某种不顺心的事而用外挂在城中挂机叫骂时,是否有种无奈?当你辛苦杀死怪物却发现由于外挂的缘故,怪物丢出的物品并不属于你。这时你会如何?当你在使用外挂时,你有没有想过外挂对游戏的影响,如果没有,我只能说,你不配做一个游戏玩家。  相似文献   

9.
新闻人物背影照片如何准确地拍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发人深思、引人联想?  相似文献   

10.
张姝 《中国记者》2012,(1):86-88
在社会关注度高,众多媒体同题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抢占先机发现人物报道"热点"?判断"热点"?如何被"热点新闻人物"信任并接受采访?如何抓准时代感,以故事化的发展、精细的刻画和细节描摹来烘托主题?这些都是决定报道精彩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在人物新闻的采写上作了一些尝试,略有收益。如果要总结一下得失的话,我认为,人物的个性鲜明与否是成败的关键。人物新闻较之于人物通讯,具有篇幅短、容量小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在采用这种体裁时,必须选择一个最佳角度,突出人物个性某一个最具光彩的侧面,发挥以小见大的功效。然而,在改革和开放的年代,先进模范人物层出不穷,我们又该如何发现先进人物及其“个性”,又如何发现“个性”中最具光彩的侧面呢?我想,这可以通过三个层次的比较来达到:从比较中寻找人物的个性特征,从比较中发现人物个性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细节描写在文艺创作中的魅力,我们早有体会,而在新闻文体写作中,细节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犹如一支神来之笔,使新闻这一朴素平安的文体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新闻写作中的细节,源于文艺创作中的细节一词,其不同之处是文艺创作中的细节是虚构的,而新闻作品中的细节必须完全真实。如何掌握和运用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一、深入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与文学创作相同,在写作新闻之前,必须拥有大量的、丰富的素材,那就是必须对报道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作者到现场去采访,到第一线去采访,到发生事件的地点去采访。穆青同志在谈到人物通讯的写作时说,生活本身是丰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14.
人物通讯的写作最忌概念化,无细节。如果说人物通讯是一座房子的话,细节就是一块一块垒成房子的砖头,没有砖头就没有房子;没有细节,就没有人物通讯。细节,对整篇人物通讯关系极大,而细节采写的深入与否?运用得当与否?以及细节与细节之间串联得成功与否?将决定这篇人物通讯是否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在新闻界抓作风、改文风这件大事上,同样有一个看问题和处理问题要由此及彼、相互关联的问题。 历史地看,抓作风与改文风在新闻界不算一个新的口号;发展地看,只要新闻事业继续存在和发展,这件大事就要永远地抓下去。而现阶段新闻从业人员比较关心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社会条件下,妨碍开展“抓”与“改”的认识难点在哪里?改进的操作办法如何掌握?  相似文献   

16.
赵鹏 《新闻战线》2015,(3):98-99
就当下中国的现实来看,如何进一步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如何实现中国梦?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搞好利益分配?怎样加快改变破解各个区域、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都应该是深度报道的重点。什么是深度报道?为什么而"深"?从体裁上看,深度报道至少是通讯一类的长篇报道,字数往往在3000字以上。但长度不是关键,关键是内容。人物报道、事件报道、主题报道都有可能是长篇报道,但一般不能算是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7.
财经新闻难做,好的财经新闻更难做。难在哪里?财经新闻的很多题目不是靠读者报料来的,而是要记者去思考、去挖掘,而这些"功力"需要记者平时多花时间去学习、积累、沉淀。同样是部门拿回来的消息、材料,有的人写出来的往往只是条"无味"的新闻;而有的人却能挖到"新点",这就是"功力"的不同。那么,如何独辟蹊径把财经新闻做好,做得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摄影报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人物特写照片(这里是广义地指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人像照片),人物突出,性格鲜明,感情真切,能感动人,又能鼓舞人;有些人物特写照片的形象却比较呆板,缺乏生气;有些画面,人物表情、姿态常常雷同,看起来不动人,看完以后印象也不深。怎样克服这些缺点?怎样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水平?如何着手?这是个复杂问题,这里只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商讨,并希望得到指正。要做到“形”“神”兼备,以“神”为主。也就是说,要注意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及其神情动态,精心  相似文献   

19.
一资深编辑提及:上海某记者报道.“同盟会员某某在沪去世……”而另一记者同样报道这件事,“最后一名同盟会员,目前在沪因病去世……”显然,后者的报道高于前者。原因当然是他的背景交待得好。记者该如何用活资料呢?  相似文献   

20.
建议稿条文七、[公共人物] 问:对公共人物提起名誉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答:人民法院在审理公共人物提起的名誉权诉讼时,只要内容涉及公共利益,被告没有主观恶意,对于公共人物提出的侵权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