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传奇因为继承魏晋时期的神怪因素,创作出的人物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所以传奇中的胡僧具有神化、妖魔化的倾向,更揭示了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土对异域的排斥,从而在题材和形象上使胡僧的妖魔化表现为狐化、猿化、虎化;胡僧的神化由法术展现出来。这种特定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唐人对异域的集体想象,而胡僧形象的中土化更表现了中外交流背景下异域与中土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唐人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高峰,无论是在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是在叙事建构等方面,都取得了令后世倾倒的艺术成就。但学术界对唐人传奇的研究却是很晚近的事情,而对于唐人传奇渊源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则长期以来未见显著的突破,基本认识还停留在鲁迅先生的论断上。鲁迅先生曾于其《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中言:“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有才子佳人的文学传统。元代的才子佳人剧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唐传奇中相关作品的加工和改编,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心理。通过分析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对唐传奇《离魂记》的改编,可以探究才子佳人文学从唐传奇到元杂剧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唐人"尚奇"、"尚美"、"尚俗"的普遍文化心理,呼唤着一种超越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新的文学样式的诞生,而唐代作家普遍具有的嗜奇猎艳、尚美遣兴的审美冲动又使得文学内部滋生了足够的动力。具备了文学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唐传奇小说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透过《游仙窟》、《枕中记》、《霍小玉传》中的斑斑佛迹,探求佛教对唐传奇小说的影响,由此梳理出唐传奇对佛家观念的图解和功惩教化功能的借鉴,以及唐传奇小说受佛教影响下的文体的拓新、思想主题的丰富、想像力的扩张和某些描写手段的加强.  相似文献   

6.
浙东唐诗是中华文化血脉之躯体的动脉,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亲密互动的结晶。浙东唐诗研究有力推进着浙江精神的发扬、年青一代的思想传承与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化。该文聚焦唐代诗人创作的与浙东有关的诗歌与散文,从"凝视"理论的视角对唐代浙东文学名篇展开话语分析、美学评价与意境建构,探讨唐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与文化气质。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唐人传达着物我交融、相互生发的"和合"自然观与生态美学思想。在与自我及社会的对话中,唐人追求不一般的人生境界与灵魂表达,在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中,书写着自由又多样的人文气质,安放着不安而向上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唐代任侠风气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有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条件和时代文化心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数端:唐代帝王的崇侠尚义,唐代民族大融合与开放的文化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高度张扬,复仇的流行和对复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旌扬,唐代边塞战事引发的向往立功边塞的时代精神和新的侠义传统以及唐代武举、府兵制的实行等。唐代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形成唐人开放进取、自由乐观的时代精神和功业追求与世俗享乐并行不悖的时代文化心理,成为托起唐代任侠风气的精神支柱。而中土文化和异域文化(胡风)共同影响的结果,又赋予了唐代侠和侠风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异域文化情调。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故事,在体裁上继承了唐代爱情传奇的传记体特征;在情节创作方面达到了比唐传奇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在诗笔的运用上更加灵活自如、恰到好处。不仅是艺术手法上的升华,在具体故事题材上,《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也多折射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人不断地阐释。本文抛弃了以往传统的从道德角度的解读方式,而是从权力体制对男性主体性的影响的角度,对《霍小玉传》给予重新解读,指出在权力下男性主体性的丧失,而被塑造成了一个失去自我的"伪主体"。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女性得到解放的时代,又是崇侠尚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女侠作为全新的形象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为唐传奇提供了全新的文学形象。探讨唐代女侠与唐传奇塑造之女侠特点,并对其进行人文观照,以便全面认识那个时代女侠的面貌,同时窥探中晚唐时代文化背景下小说创作者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12.
唐人诗文中时而可见九驿路的记述,如韦庄《浣花集》卷4有诗《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自九驿路先至甬桥……》,但唐代地志及后人注释中均不见有此路的走向、地望的记载,使九驿路成为唐史中的一个小小的谜。近读唐时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书中却提到九  相似文献   

13.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怪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历来被目为中唐怀古诗创作大家,人们普遍认为是他开启了晚唐怀古诗的潮流。然而,在具体的论证上迄今缺乏深入细致的探索。本文立足于此一问题,发掘出唐人怀古诗之发展与其自身的不断时空化现象呈同步的事实。并凭藉对刘禹锡怀古诗的分类和分析,确证了他在唐代怀古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其中,对他作品中特殊的时空感及其创作手法的发现,证明了他与晚唐怀古诗潮间一脉相承关系之真正所在,对前人缺乏论证的判断是一种补充和推进。  相似文献   

15.
题为唐白行简撰的《三梦记》这篇传奇小说,保存在元末陶宗仪编纂的《说郛》里。明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曾提到它,没有对它产生怀疑。鲁迅先生的《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先生的《唐人小说》也都把它作为白行简的作品收录进去。其实,这篇传奇小说是后人编造,假名白行简的伪作。开始发现这篇传奇小说有点问题的,还是鲁迅、汪辟疆两位先生。这篇传奇小说在讲了刘幽求妻、元稹、窦质三个做梦的故事后,附带讲了一个长安光德里张氏女做梦的故事。这个故事以“行简云”开头,以“会昌二年六月十五日也”结尾。《唐宋传奇集》  相似文献   

16.
唐诗中的昆仑世界,是以地理上的大昆仑为依托、以神话昆仑为主要框架构筑起来的,濡染着唐代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唐人特有的审美意趣。但考察昆仑的地理和历史文化源渊即可发现,与此前神话故事中的昆仑相比,唐诗中的昆仑意象,其神境背景、异域风光已然消退,而人间情调和主流文化却得以深化和凸现。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西游记》中的宝物描写,探究《西游记》通过宝物书写所传递出的文化信号.明清小说中的宝物描写与小说构思及人物形象塑造密切相关.宝物崇拜多受到佛道以及民间宗教的影响,晚明知识界和平民的"好物""赏物"风尚使《西游记》故事中的日常器物与宗教圣物都转化为"宝物",人们对器物的痴迷,显示出文化阶层的世俗化趋向和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8.
唐绝句中有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句式 ,即“问答体” ,根据其特点的不同具体可分为 4种类型 ,即一问一答式 ,联章问答式 ,问而不答式 ,寓问于答式 ,但这一句式并非唐人的首创 ,而是在继承前代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价值意义是值得后人探讨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唐前期"六胡州"及其后继管理机构治城位置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学术认识的分歧,有必要再次进行学术讨论。透过对《定位问题》所举论据的剖析,可以看出窨子梁出土的唐人墓志及其他资料并无法证明唐前期鲁州城即今兴武营故城,与"六胡州"相关城址的"考定"纯属画蛇添足,对什贲故城、兰池都督府城的推断也是误判。因目前关于唐前期"六胡州"治城的证据欠缺,其治城位置研究尚无定论,仍需同行继续向前推进。剖析相关论文出现诸多舛误的根源乃在于失当的研究方法、浮躁的学风。学术界须提倡审慎严谨、求真求实、淡泊名利、稳步推进的健康学风。  相似文献   

20.
高阙地望考     
高阙是战国、秦、汉时期著名的军事要塞,但由于军事形势的变化,汉以后似乎废弃不用,唐人对其地望已不大清楚,出现了一些猜测性的说法。自唐晓峰同志提出高阙在今内蒙古临河县北的狼山口(《内蒙古西北部秦汉长城调查记》,《文物》1977年第5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