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文章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视角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从挖掘"择校热"的原因入手,到思考择校利弊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最后提出解决"择校热"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为解决"择校热"问题,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求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育公平准则角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强度加大诱导家庭采取经济以及其他手段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形成“择校热”.择校行为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属性,加剧了社会不公并恶化了公众对社会的预期.加快教育资源积累并使其分布均衡,严格执行教育制度是应对当前择校行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14,(28):8-8
正问:"择校热""超大班额"等问题在我区各城镇小学、初中普遍存在,我区近期出台了什么政策予以解决?答:为了解决城区"择校热"、城镇"超大班额"等问题,我区近期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4月16日,自治区教育厅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试点范围包括哪些地区?申报成为试点城区需要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4.
部委     
《教育》2012,(19):12
教育部:承诺5年内控制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教育部透露,去年全国共查处各级各类学校乱收费问题涉及金额5亿多元。3696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教育部表示,将严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等,承诺用3至5年,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教育部表示,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努力化解"择校热",从根本上解决乱收费问题。坚决制止"以钱择校"和"占坑班"。有的家长向教育部反映,个别学校和教师,把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的内容放在课外收费补课,不仅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对学生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择校热"是我国教育界长期讨论的热点,从为什么择校、择校择什么、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改善择校问题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衡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7.
从"择校风"的兴起到"择校热"的盛行,我国一直致力于治理择校问题。近二十年来,政府已采取了整治高收费、乱收费,取消重点学校,发展民办教育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措施,对择校加以规范、围堵、疏导和消解。但根治择校问题还需要正本清源,需要通过重审择校政策的价值基础、完善适度择校的保障机制、构建多样化教育需求体系和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等多渠道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学区制是基于我国当前自上而下、等级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而提出的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政策,是一项系统改革工程。学区制的实施推行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学区制具有深厚的历史演进积淀,能够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其次,学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后,学区制是当前我国社会体制改革背景下教育治理体系转变的必然产物。同样,实行学区制也面临着不同类型学校的同质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化、薄弱学校文化的被侵蚀化、学区制推行过程的形式化、学区房抢购的白热化等异常现象。基于以上分析,学区制在此种困境中必须寻求自身发展的出口以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突围对策主要包括:构建统整协调的学区实践模式;深度挖掘学区内的潜在资源;客观公正、动态发展地评估学区制实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学生择校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也已十分突出.但我国引起中小学择校的原因在于基础教育政策的失调,同市场需求变化引起的择校有着质的区别.中小学生择校既是教育选择的一种手段,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中小学生"择校热"产生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择校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与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我国目前择校风盛行。试从分析"择校热"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择校热"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缓解"择校热",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我国《义务教育法》做出了“就近入学”的基本规定。然而,择校现象在近年来义务教育的现实中已蔚然成风。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到底是“是”还是“非”,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是不宜提倡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使优质资源被极大利用,义务教育阶段适当择校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免费之后的考验:实践难题与现实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完善我国义务教育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童大决策.在回顾中国义务教育百年梦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目标的同时,剖析义务教育免费之后的三大实践难题一农民工子弟入学、城乡教育资源占有不均及学生择校三大问题,并通过"提供经费保障.消除入学心理门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政府责任,限期治理‘择校热'"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免费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择校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性难题,且越是优质教育资源多的发达城市择校问题越是突出;即使一些地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择校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足以证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只是择校热问题的表象,实质性问题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具可选择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择校的本源性意义应是选择适合的教育,而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25):141-142
在我国义务教育由不均衡阶段向均衡阶段过渡的时期,择校问题是一大难题,影响教育公平,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择校问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当前优质教育短缺、分配不均衡矛盾的产物。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规制理论以及寻租理论,认为解决我国择校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离不开择校问题的解决。为此,应从遏制规制中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方面着手,让公民拥有均衡地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进而解决择校难题,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现象并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集合了观念、利益及价值冲突于一体的社会问题。运用社会学冲突理论对"择校热"现象成因进行分析和深度追问,可以清晰地认识政府、学校、择校群体之间存在的观念、利益、价值冲突,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均衡利益、明确价值来缓解和降低"择校热"过程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规定划片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等,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选择行为进行限制,其目的是方便就学,减轻家长负担,公平服务全体儿童发展。然而,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配置不均,学校之间差距过大,民办中小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选择”的作用。随着家长和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使得教育选择问题通过“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分择校”等方式出现,而前两种方式有不断升级之势,成为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出现择校与"就近入学"的冲突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择校从政府教育资源配置、儿童受教育权、法理和学校发展几个方面构成了对"就近入学"的诸多挑战。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择校与就近入学的理论分歧及其实质,目的在于协助政府有效地实施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相似文献   

19.
日本战后严格的教育政策导致了僵化的教育制度,因此受到了社会广泛的批判.为了改变旧状,日本政府决定推行"选择学校的弹性化",以择校制度来激发公立学校的活性和吸引力.2000年东京都品川区的教育改革拉开了日本实施择校制度的序幕.在以东京都品川区为例详细描写和总结了日本择校制度的具体实践后,提出了以"疏"代"堵"来解决我国择校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和“就近入学”一直备受争议,民办学校的兴起为择校提供了新选择,也冲击着义务教育的发展格局。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助长了各地招生乱象,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国家全面推行的“公民同招”政策在有力维护教育起点公平,确保良性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困境和深层隐忧:公平起步与均衡依赖的鸿沟、自主择校与政策调剂的分歧、民办与公办学校的分化。平衡两类学校的协同发展,稳步推进政策,不能搞“短平快和一刀切”。需通过优化资源、维护程序公正,加强校际治理,逐步冲破改革阵痛,促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把新政之弊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