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核心展开的.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和根本保障,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变换视角,整体感知 从读者视角解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了解文本原文,对文本的解读缺乏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讲解时难免照本宣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变换身份,从读者的视角阅读文本.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阅读文本,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是希望教师在阅读的初始可以有一个平静、自由的心态,让心灵自然地融入文本,和作者对话,更好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对英语文本的解读与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本是阅读的载体,其中不仅包含丰富的英语知识,更渗透着英语文化与人文情感,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习惯于将文本解读重点放在知识内容上,通过学习单词、掌握短语、分析语法丰富英语知识,提高英语阅读技巧,但是这样的文本阅读过于形式化与功利化,降低了英语文本的应用价值,也影响了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发展。针对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正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从知识、能力、情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要关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触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解读,文本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思考、感悟的客观条件,而学生也从文本的解读中获取了大量的有效信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而,我们更应该依托于这些例子,但又不能局限于这些例子。更多的是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充分激活文本张力,为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创设条件。而激活文本张力,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针对性解读,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解读。只有学生的思维顺利地进入文本,并找到文本的着力点,文本、生本互动才能成功,学生的学习才能进入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阅读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与教师、教材、文本编写者进行"对话"的重要体现,这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方式。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搭建对话平台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本文从抓住文本解读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设立阅读问题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堂阅读课的成败.文本解读内涵丰富,方法多样,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无论如何解读,其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阅读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这就是所谓的阅读教学中的"儿童味"的问题.而如何解读文本来体现"儿童味",又是一个大的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即"选择性解读"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文本解读的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品质的优劣。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力基础,对文本题旨、文本语言、文本结构等展开对应性解读,为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动提供动力,为学生厘清学习路线做好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教师指导学生就文本体裁进行阅读分类解读,旨在探讨合理有效的文本解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文本的解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效果。文本解读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体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教师引领学生的阅读,但不能用教师的读来代替学生的读,更不能用教师的"标准答案"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不能用集体阅读代替个体阅读。文本泛指用话语记录下来的内容,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关键词都是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教师正确解读文本,紧扣文本主旨,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和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有效地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多元化.有效的多元解读首先要与文本主旨相扣,挖掘出文本背后潜在的思想、力量和情感,找准多元解读的切入点:其次要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后.要关注学生在解读过程中的表达与交流,要给学生以运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流畅、准确、生动地再现本色思维,借助文本读出学生生命的个性风采.具体方法有:运用逆向思维解读,想象人物内心解读,进入角色体验解读,补白描述情境解读.等等.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解读一直是语文界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探讨韩军的《背影》新解码解读的合理性,试图挖掘教师个性化解读的意义。总结出教师个性化解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也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最终生成创新性文本。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更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化解读,以教师个性引领学生个性,才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晓敏 《考试周刊》2014,(97):46-46
<正>阅读教学属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重点教学,同样是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更好发展的有效对策。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仍处于启蒙意识阶段,因此,如果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正确阅读,当务之急是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立足文本、解读文本、重视对文本资源的拓展与延伸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开放而有活力。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单纯  相似文献   

13.
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都源于对文本的解读。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并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能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杜绝过分解读成为一个关键,其实一些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也存在过分解读的问题。因此,处理好个性化阅读与过分解读的关系成为教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度解读文本,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要研读单元主题,突出主题价值;深挖文本内容,理清思维线索;深化问题设计,关注学习过程;活化主题实践,推进意义探究,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解码能力与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关注文本解读,然而文本的历史久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语用学中的语境涉及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它的介入可以弥补文本异时异地的缺陷,促进文本的解读,沟通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读文本联系语境将极大的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师如何才能建构起新课程有效乃至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我想最关键的是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洗"文本,洗出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容量"为"质量",让学习更富自由和灵动,变"授受"为"对话";"创"风格,创出品牌,把创造还给教师;变"解析"为"建构",让教学更具个性和智慧。一、教学设计的前提——准确解读文本,切实用好文本怎样有效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不同于一般的阅读,首先,是因为它承担着一定的任务,具有特定的目的性,也就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而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不仅自己要读懂,还要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对  相似文献   

18.
吴揽月 《考试周刊》2012,(28):50-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基于新课程阅读理念背景,反思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现状,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误区;力图寻求新课程文本解读的新思路,努力构建"生成性状态"的语文课堂。一、"文本解读"新解洪镇涛先生认为:"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解读  相似文献   

1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点的简单处理,也不只是对文本信息的浅层捕捉和理解.对于任何一片英语阅读文本而言,其本身拥有丰富的内涵,仅仅依靠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深究到阅读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以英语新课标的要求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文化意识等.本文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出发点,探讨了阅读文本的深层次解读和处理,旨在加强学生学习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不同阅读主体会生成不同的阅读认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个性追求,顺利启动质疑教学,引领学生在预习、解读、鉴赏、训练等环节展开质疑操作,这能够形成丰富的学习促进动力。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能够顺利唤醒学生的文本解读思维,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感知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