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方法.从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看,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路径看,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社会、学校、家庭在外在因素客观影响上具有多样性和多方向性以及受教育者接受外在因素影响时主观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使得人才培养具有效果上的不确定性.傲好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才成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学校、家庭、社会犹如"三条腿"支撑着教育这个"桌子",但是,当前家庭、社会的教育氛围不能和学校教育齐头并进,而是"一长两短",在某些方面,家庭、社会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含义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并建立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把学校体育教育置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去自由发展,使学校、  相似文献   

4.
早在“八五”期间我校就开始了实施创造教育的研究 ,为探索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本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要求却常常与学校教育思想不一致 ,这就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脱节。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必须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的创造教育一体化。为此我们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承担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创造教育一体化”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造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1 .开设创造…  相似文献   

5.
从学校角度出发,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相联系,分析三者在实施德育上的关系,指出当前学校德育创新,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简短分析,并分析学校、社会、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浦镇党、政领导认为,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必须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加入教育行列,与学校一起,组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任务.他们从1981年就开始探索学校教育社会化的新路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联合体,十年来他们主要抓了五方面的工作.一、坚持评选、表彰"合格家长"和"好家庭"、"三结合"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活动.从1981年开始,他们年年进行评选,并召开全镇大会进行表彰,形成舆论,把全社会的人都吸引来关心"三结合"教育.十年来共表彰了"好家庭"3234  相似文献   

8.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含义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并建立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把学校体育教育置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去自由发展,使学校、家庭、社会体育课程资源从未被学校、家庭、社会体育利用与开发或利用与开发效率不高的状态到利用与开发效率较高的状态的过程,形成一种立体型的教育资源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为中心,社会体育资源为依托,家庭体育资源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到现代"狼孩"的故事都无不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某一方面去做,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才是实施协同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学校化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高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改之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都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割裂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 ,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着封闭式管理与开放性环境、单渠道管理与多方面影响等矛盾 ,因而要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光靠学校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实施科研兴校之路 ,我校在这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 ,基本上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 ,以家庭为基础 ,以社会为依托的全方位、立体化科研兴校的新格局。一、抓思想 ,求共识 ,强化认识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力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而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依据 ,是解决教育发展中问题和困难的钥匙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话 ,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应…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教育公平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和谐共生、共同促进、相互渗透,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冯嘉曙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发属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影响的。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和管理,应该做到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协调配合,有能...  相似文献   

14.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方法。从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看,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路径看,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社会、学校、家庭在外在因素客观影响上具有多样性和多方向性以及受教育者接受外在因素影响时主观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使得人才培养具有效果上的不确定性。做好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才成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95):10-12
在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主体,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虽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承担着开展教育的重要职责,但不是所有教育的主要途径,与学校教育相关联的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所在的社会,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因此,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同育人,构建三方一体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学校教育要拓宽教育途径,逐渐将家庭、社会有机地协调起来,注重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张晶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  相似文献   

17.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一种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主导性,通过管理改革、使班级成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要动员和组织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组织班级、校级、县(区)级家长委员会和校外辅导员队伍,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委、农委、关工委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建构起上下一致,校内外一体的教育工作网络。这一网络的建构,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乃至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一大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向玮 《中学教学参考》2010,(12):111-111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单靠学校孤军作战,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要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才能相互促进。本文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因此,必须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统一协调起来。针对这一点,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一)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强化正面教育,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小学  相似文献   

20.
学校、家庭中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分析了学校、家庭对学生影响的复杂性、变动性,以及互动关系的多样性,资本的概念揭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等以及学校知识分配的不均等现象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也为理解现代学校的功能以及学校与家庭之间互动的复杂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