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法对具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实施惩戒的职权.这项职权是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职权.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存在因无法掌握清晰的惩戒边界而导致惩戒失当的情况,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应明确教育惩戒的边界,依法行使惩戒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矫治学生的不当行为.文章从三重维度对教师惩戒边界进行分析,即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前提、原则与程序.  相似文献   

2.
教育惩戒的难点在于惩戒失当与惩戒效果不佳。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常怀仁爱之心;教师提升人格魅力,避免情绪不合理宣泄;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惩";家、校、社通力合作,使惩戒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教育教学活动中,秩序的维护、自由的追求、教育利益的获得,都促使了对学生违规行为进行惩戒的需要.教师作为国家与社会的"委托人",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职业权力中自然包括惩戒权.教师的惩戒权是指向学生违规行为、旨在保护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归属于公权范围.教师惩戒行为的失当,主要源干惩戒权的异化,而非惩戒权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44):44-45
教育惩戒权,也称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基于其职业而获得的基本权利之一。但教育惩戒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长期缺位,教育手段之弱势日渐凸显,致使教育工作陷入困惑。通过对教育惩戒权内涵的探讨,从政策、观念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外中小学教育惩戒权,进而对国内教育惩戒权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能。教育部于2019年底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就教育惩戒立法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对教育惩戒权的概念、原则、价值、实施规范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彰显了我国利用法律保障教师与学生合法权益的决心,为教师开展教育惩戒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在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海燕 《文教资料》2009,(26):137-138
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看似对立的两种教育行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跑道上遭遇,一味地力挺赏识,而对惩戒的错误理解和不规范的操作,给一线教师带来很大的伤害.本文力求正确面对教育惩戒问题,在教育立法方面确立教育惩戒权,并思考如何用好惩戒权,让教育惩戒真正为育人服务.  相似文献   

7.
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是教师依法对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是以促进其合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的一种教育。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它与体罚有根本的区别,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惩戒教育也要讲究艺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了解惩戒的代价和风险,把握好教师惩戒的权限,并遵循有关的原则施教,发挥惩戒教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夕容 《林区教学》2012,(12):43-45
惩戒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在性质、表现形式、目的等方面与体罚有着本质区别。惩戒教育是赏识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保障,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实施惩戒教育必须遵循合法性、教育性、适度性、科学性等基本原则。实施惩戒教育还必须加强惩戒教育立法,制定惩戒教育细则;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使社会对惩戒教育的认识趋于公正;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等。  相似文献   

9.
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必须守住惩戒的底线,坚持一定的原则。教育惩戒必须遵循法规,依法实施;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适可而止;必须理性行使,勿将惩戒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工具;必须坚持因材施“惩”,尊重差异;必须通盘考虑,做好预案,做好惩戒的善后工作。教师实施惩戒的目的就是通过“他律”帮助学生走向“自律”,提升学生的素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晋涛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51-58
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的条款中指涉不同的意义.狭义的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强制措施、教育矫治对应,广义的教育惩戒包括这些处分措施.多重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规则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明确的构成要件,教育惩戒适用应贯彻谦抑精神和比例原则,符合教育惩戒构成要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承受教育惩戒.校规校纪不能规定开除学籍等重惩戒,也不得降低重惩戒的标准.教育惩戒程序已经相对完善,救济途径更加明确,这为教育惩戒的实施提供了强力制约.教育惩戒的约束时效和管辖时效几乎空白,需要尽快填补.教育惩戒的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从解释论视角推进对教育惩戒实体和程序的理解,是今后教育惩戒规范化实施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