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真善美的属性表达,在内容向度上表现为真理性,在目的向度上表现为合德性,在精神向度上表现为审美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真善美的三种价值尺度,蕴含了真善美的统一规律和价值追求,其逻辑起点在于人的价值内化与外化,生成机理包含"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双向转换,客观基础是人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真善美的统一,达到普遍性和特殊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人是自然的,人是社会的.政治自由取代了以个人生存为主的自然自由,个人成为国家公民,人类走向了社会.政治自由建立在正义(国家道德体中的善)为价值标准的社会契约之上.它同平等、博爱等德性一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精髓,凝聚成人之气质,构成人文世界的生动与意义.社会自由需要教育的启蒙,教育要有人文情愫,当下中国的教育应当关注社会公民自由气质的培养,从而造就世界人和走向人类历史的人①.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德性人格培养及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均受到了冲击与挑战。高校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确保主导权和话语权;加强对学生的德性人格教育,塑造完善的德性人格;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4.
以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教育的立足点是建立在既定的政治共同体还是建立在未来的理想契约社会为标尺,可以把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德性教育和自由教育两种范式.卢梭及其<爱弥尔>在教育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实现了一场教育范式的根本性转换:从德性教育转向自由教育.这一转换构成了卢梭实现"教育上哥白尼革命"(杜威语)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古典的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美德的教育,它包括个体自我完善的德性与个体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德性,这是培养好人与培养合格公民相结合的教育,也是沉思的生活与行动的生活相结合的教育。这一公民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尤其对现代大学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把公正作为社会政治行为的基准,以中道作为公正的标准,以共同利益观念维护公正,目的是以公正思想实现城邦社会和谐。亚里士多德的公正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个体德性与制度德性的关系,处理好公正与公平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化关涉的是人的精神活动,现代教育对教化理想的关注,德性的理念才能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违背个体发展规律,阻碍个体发展自由的教育有损个体的身心健康。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下,重温亚氏的德性教化思想,无疑给病态的教化现状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思想是洛克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片论》实质上是洛克为政治共同体培养合格公民的德性教育计划。洛克的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教导公民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自由。自由不仅意味着权利,而且意味着责任,真正的公民自由是自由与责任的统一,这一点是《政府论》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教益之一。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教导我们要反思自己政治义务的本质以及我们对国家所肩负的公民责任。  相似文献   

9.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它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德性,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挖掘儿童的潜能,实现儿童的自我价值;为儿童建构以意义为核心的精神世界;激活当下儿童教育发展的可能性,敞开儿童教育的人性空间。研究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人文价值,有助于培育个体的人性和精神生命,使个体拥有人文的情怀,拥有自由、尊严与幸福,最终促进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理想人格历来是各哲学家思想的最终归宿。冯契先生针对现实存在的以无操守和"做戏的虚无党"为特征的怪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化理论为德性"的道德构建途径,旨在培养有德性的自由人格。对当今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