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教师教育改革重要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再度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自1999年启动至今,中国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已进行20年.虽然开放化、高规格、混合型教师教育体系日益完善,但综合化内涵建设仍步履蹒跚.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重塑综合化内涵,研制综合化指数,导航教师教育事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优质综合化之路,其时代意义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教师教育改革重要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再度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自1999年启动至今,中国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已进行20年.虽然开放化、高规格、混合型教师教育体系日益完善,但综合化内涵建设仍步履蹒跚.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重塑综合化内涵,研制综合化指数,导航教师教育事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优质综合化之路,其时代意义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鹏  李威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9):41-44
自二战以来,由定向封闭式师范教育向非定向开放式教师教育转轨是世界师范教育体系的共同走向,美、英、德、法等国家相继通过将原有师范院校独立举办师范教育的封闭教师培养体系向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的开放体系转型,综合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自由1999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1]教师教育综合化格局逐渐形成,综合性大学逐步参与到教育学科当中.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4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水平非师范院校作为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2]我国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体系199所师范类院校和406所从事教师教育的综合类院校共同构成.[3]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应当也必须有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参与,这为当前综合性大学发展教育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面临着教师教育综合化背景下的特色发展瓶颈,这集中反映在以学科评估为导向的学科建设要素之中.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同时《意见》也提出教师培养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意见》的出台,对师范院校乃至整个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育体系要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是因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着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和职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策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开放化的格局使师范院校不得不走综合化的道路,以赢得竞争的优势。但如何在推进自身综合化进程的同时.保持和弘扬教师教育之特色,是师范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探求新的发展思路,即以“师范大学设立教师教育学院”的模式为突破口,从四个方面简要构想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和质量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推进教育创新 发展教师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潮中,师范院校的改革一度有些滞后。创新教师教育任务的提出,应是师范院校改革的重要转机。在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实践中,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教师教育,是江西师范大学向高水平大学奋进中的战略选择,也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一、创新教师教育特色品牌,推进师范院校综合化师范院校如何依据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如学科门类相对齐全、师范与非师范专业迅速发展等因素,通过跨跃与集成、交叉与融合、创新与发展,重新形成方向明确、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效益良好的学科布局,实现向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推进,甚至转型,…  相似文献   

7.
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对教师教育提出了多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不断推进学科结构向综合化、专业设置向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向合理化的转型,呈现出积极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2023,(9):4-11
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确立了教师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有力支撑了我国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发展方向,以教师教育优先发展为建设战略取向,以开放协同联动为改革重中之重,以完善政策体系为关键制度保障,以数智赋能模式为改革重要变量。对照建设教育强国目标任务,结合国际先进经验,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还需要在坚持教师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优化调整师范院校战略布局、支持高水平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制度完善创新、深化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师教育数字化升级、加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改革的需要出发,论述课程综合化对中国现行教师教育在培养体系、专业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师角色行为实践等方面的挑战,以及中国教师教育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过去二十年来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有这样的判断:"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针对这样的问题,《意见》提出了要"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任务。那么,为何产生了师范教育体系削弱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有什么样的内涵?理解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加强师范教育体系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创新,教师素质是关键。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就得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建设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握教师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核心内容,以理念、目标、系统、要素为内容构建科学的完备的监控体系。要通过实践,探索切合地方师范院校实际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引导加强教师教育内涵建设,打造自身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师教育综合化的形式之一,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最终指向应是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健全综合性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的衔接机制,加快构建"本-硕"、"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同时强化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之间的联动作用,以实现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教师的专业化需要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教师教育中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师范院校中,以教育实习为主的教育实践课程是其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实践临床学习"的特点,是师范教育师范性的最突出的体现.然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应当顺应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整合式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课程"的课程综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沈丽丽 《现代教学》2008,(11):74-76
教育改革三十年来,我们对教师教育的发展一直投入了较多关注。我们在不断回顾、加强教师教育的同时,也适当吸收师范教育体系相对完善的一些国外经验。本文从师范教育和职后教育两方面简要分析了德国教师教育体系及其特色。这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促进我国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专业化、一体化、综合化是我国当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综合化是我国教师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开创“双高”——高水平师范大学、高水平综合大学协同发力、示范引领的教师教育格局,兼容高水平师范性与高水平学术性目标,组建高端教师教育院校共同体,是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综合化的坚强后盾。正因如此,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地方师范院校是乡村教师队伍的直接供给源,其"教师教育者"质量直接关系乡村教育振兴。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学校综合化发展弱化了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者"职业成就感不高;"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拼盘组合",离散程度高;"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样态多样,综合效应没有凸显;"教师的教师""研究者"角色疏离,"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困难。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的策略主要有:健全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融合不同文化,构建"教师教育者"实践共同体;倡导自我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崇德 《教育研究》2023,(10):108-114
教育强国,教师是关键。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应选人与学历相结合,健全教师教育的招生体系;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夯实教师教育的责任体系;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相结合,建构以师范院校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体系;达标与创新相结合,建设教师教育的高质量体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建教师教育的开放体系;协同扶持与“优师计划”相结合,打造教师教育的支持体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设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目标体系;教育需求与教师结构相结合,建立教师教育的编制体系;制度与立法相结合,筑牢教师教育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师范大学转型不能丢掉教师教育特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师范大学和教师教育正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师范大学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创新办学理念,在逐步走向综合化的同时,重新确立教师教育的特色地位,创新教师教育体系、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和手段, 做强、做优教师教育,把教师教育打造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强教必先强师,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强国建设最基础的工作重心。为保障中国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应当从体系布局、全环节建设、内涵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入手,在体系布局上优化教师教育培养结构和供给结构,在全环节发展上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内涵建设上构建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和特色教师教育文化,同时基于数字化转型建构“精量式”数字化教师教育体系,为健全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铺设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