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构建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日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围绕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教师专项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以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电子竞赛对大学生重要影响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电子竞赛的管理新方法,探究了地方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西安理工大学实施"1234"工程,以竞赛为抓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完善三项组织机制,构建四个特色培养平台,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探索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职“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关键.文章拟从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出发,从合理确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和实施"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开展和探索,从能力结构、知识素质、创新思维、工程意识和工程竞赛等方面探讨了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对工科人才培养的作用,并通过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命题与规则设计、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建立工程文化素质培养机制、构建综合能力竞赛的协作模式与人才激励制度等方面的措施,探索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工科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学科竞赛是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某一领域实际问题的竞赛活动,它是一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解释了学科竞赛的基本含义、分类及其主要特点,分析了石油工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依托"基础—创新—综合"多元化学科竞赛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新模式,论述了"基础—创新—综合"三个层次学科竞赛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多元化学科竞赛在培养石油工程创新人才方面的功效,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职业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内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主要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行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现有地方综合性大学在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上定位不准和资源匮乏的缺点,依据学科特征和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以湘潭大学为例,面向科研型和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构筑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多层培养平台,基于导师制实现跨校科研合作与校企协作多主体协同培养模式,通过第二课堂、阶梯式多专业协同以及集科研、企业合作、竞赛为一体实现多途径...  相似文献   

8.
立足民族院校实情,结合学院办学目标,探索新的学科竞赛模式:从平台体系、保障及运行机制、与教学改革的联动创新机制3个方面入手,打造融普及、提高为一体的多层次学科竞赛平台。通过7年实践,人才培养效应日益凸显,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为民族高校大学生创新竞赛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学科竞赛对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我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建设,通过构建的阶梯推式教学体系、多元多层次的实践能力特色培养模式、切实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实施策略等建设措施,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在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特色建设中,对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及其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新举措,包括:确立"富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师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和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一体化"的电气工程学科综合实践基地;建立以"创新实践"课程和"大学生科技竞赛"引领的一般创新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着力建设一支"富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1.
在应用型高校工科类740名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及创新素养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创新创业项目培训、工程项目训练、学科与科技竞赛、研究论文及专利写作、职业技能训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参与和未参与的大学生在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培养四个创新素养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持续参与上述的创新创业训练设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构建一个覆盖全体学生、学生持续参与的本科生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提升体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在企业中各岗位的胜任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尤其重要.首先,制定创新创业人才战略培养目标;第二,构建以岗位为核心、需求为导向、就业为根本的招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出与创业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招生策略和就业推广方案;第三,设计出创新意识、创业战略、创业知识和创业实战四项课程设置的教学体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第四,通过校企合作打造灵活多样的实训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形成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创业能力、职业素质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标准;第六,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结构是人才培养的保障,充分整合校内外力资源、人力资源,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3.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创新创业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在工商管理专业日益深入人心,探讨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管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管工结合"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及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这种模式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培养出符合“双创”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发展之本。本文分析了“双创”时代独立学院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四个缺陷:一是重就业提升,轻创业创新体系建设;二是重单一标准化教学,轻跨专业灵活学习;三是重知识逻辑推理教学,轻情商培育、团队沟通和思维能力培养;四是重课堂案例学习,轻亲身体会创业创新的体验。为了改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独立学院要建立阶梯型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型,通过构建系统性、科学性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实现创业创新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建立“以赛促学”的学科竞赛体系,实现创业创新与学科竞赛融合;构建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平台,实现创业创新与实践平台融合;设立产业学院和建立创业创新实验班,实现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16.
闵强 《教育与职业》2020,(4):109-112
文章阐述了科技创新类竞赛与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指出应用技术型高校开展科技创新类竞赛的总体发展呈现积极态势,但顶层设计不尽完善,激励师生参加竞赛的措施不到位,竞赛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进而提出了应用技术型高校构建竞赛"四位一体"体系的策略: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健全基于竞赛工作的顶层设计,完善竞赛保障机制,多渠道搭建竞赛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构建并实践了"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该模式以教学改革为背景,引导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向创新型人才转变;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引导其他创新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推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又可以丰富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三者相互影响,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交通大学提出的"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延续了学校120年来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深邃思考和厚重积淀,又面向未来,结合了"三个面向"提出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本文阐述了"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结合"双一流"计划,提出了学校实施"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的8大工程和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以"实践问道"的教育文化引领,持续打造"课程教育、学科竞赛、创新实训、创业孵化"四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行培养过程"基础与创新、学术与工程、专业与人文"三个并重,促进学生由"理论基础向探究能力、知识学习向融合创新、专业技能向全面素质"三个方面发展,以"三创五能"为核心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学校形成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学术创新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从目标定位、人才类型、素质结构、复合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期达到人才培养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