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即教育现代性不断生长的过程.基于国内外研究者对优质学校进行的历时性解读和多层次理解,尝试以"现代性生长"定义优质学校.近年来,国内外优质学校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均体现了对现代学校之现代性的认识和追寻.促进优质学校现代性生长的基本路径和主要策略可概括为"以'变'促'化'",即以评价、课程、教学、管理和技术的"变革",促进学校育人模式和实施路径的全面和全程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学校独有的品性,是学校的特色名片。课程的再造,将外在"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使课程从"国家一统"走向"学校为本"。课程的再造,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施,在寻觅最佳路径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把国家课程与每一所学校的条件、环境、特色充分融合,既是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必然路径,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整体设计,对国家课程标准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同时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这一理念的提出,维护了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鼓励学校办与自己学校学生相匹配的特色教育.因此,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精神、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体,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为平台,全面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中等专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设置的依据是: 1.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必须以"全面发展"为重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我国各类教育各类学校课程设置的最根本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文化基础课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环节.中等专业学校必须从全面发展的角度、从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高度出发,设置文化基础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古德莱德将"课程"划分为五种不同层次的形态:理想的课程(教育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领悟或理解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的课程)."课程层次"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过程.我们国家的新课程,客观上也存在着这五个层次的课程.史家小学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课程,实现对以上五个层次课程的整合,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创造学校品牌.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过程,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国家课程的总体框架内对学校所有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又包括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设计开发的课程。按照行  相似文献   

8.
以班为本优化学校课程是课程改革实践的一种新探索,其目的在于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非小班化学校更好地贴近"生本",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班本"具有其独特性和综合性。通过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德育课程班本化实施三方面综合实践,全面优化学校课程,让课程更适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国家课程重构的过程,即依据学校的条件、教师自身特点及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对国家课程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改造、整合和重构,把"自上而下"开发的国家课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以学校为本位进行"自下而上"的二度开发。在农村高中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满足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又要关注农村高中的自身特点,使农村学生不同的课程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每一个教育对象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每一所学校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我校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要求下,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本土特色,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课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当下社会转型期"具体个人"意识凸显,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从教育理念到课程结构,从教学内容、实施方法手段到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变革,要求学校实现全面的转型。学校转型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探索实现的路径。从教育实践的视角,以每位学生的自我成长为价值选择,以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为起点,实施选课走班;随着课程体系的深入实施,带动学校管理制度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转型,并最终实现每位教师的转型。学校转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需要分阶段进行,其间的每一步实施都需要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影响力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影响力,如何促进课程的有效开发、整合与实施,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永恒课题。多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根据本校实际,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的融入性实施、校本课程的精准化实施过程中,努力打造实施"智美"课程,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13.
学校课程规划是联结国家课程政策和学校课程行动的实践构想,在将国家理想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课程、保障国家育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针对学校课程规划“一无所有”“自行其是”“表里不一”“原地踏步”等问题,上海经过15年研究与实践,深化了对于学校课程规划的价值认识;形成了全面体现国家课程政策的学校课程规划编制策略;建构了保障国家课程政策执行的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系统。为促进国家课程政策在学校高质量落实提供了一套集价值观、方法论、操作系统于一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学校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通过科学规划课程实施、整合多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教研方式、发挥学科品牌效应这四种路径,课程建设由课堂走向课程、由课本走向校本,探索出一套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兼具学校特色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小学课程建设中涉及的"学校课程规划""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校课程评价"和"学校课程管理"四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要义做了系统阐释,重点回应了如何做好学校课程规划、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模式、校本课程评价的重点及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构建等中小学校长、教师关于课程建设的常见困惑.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校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可见,新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的建设的要求已赋予了学校课程自主权,因而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  相似文献   

17.
邓旭  王倩  彭波 《教育探索》2021,(2):16-20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联结课程理想与课程现实、融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调适国家课程基准与学生个体差异间张力的必然选择.作为强化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阵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应遵循相应的价值逻辑、政策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解构国家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模式、构建校本评价体系和创设课程管理组织,是持续有效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的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的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而每个学校都应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开发特色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而自主的发展个性,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9.
宋建祥 《考试周刊》2014,(68):169-17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方向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应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地面沉降监测"校本课程,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重塑学生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实行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内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这一举措将校本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推向了基础教育.目前,由学校掌握较大自主权进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不和谐之处.本文针对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分配、利用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以系统论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有效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