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西州的官学——唐代西州的教育(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封建教育体制臻于完善的重要时期,研究唐代的教育制度对准确把握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体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且影响深远的选举制度——科举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吐鲁番文书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唐代地方教育的实施情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关西州教育的材料为线索,从官学、私学及教材三方面对唐代西州教育的实施情况作一考察,兼及唐代地方教育的某些方面。限于篇幅,文章主要讨论西州的官学,私学及教材问题拟另详他文。  相似文献   

2.
唐代官学建构与影响试析贾真真山西省教育员会我国封建官学始于西汉武帝元期五年(公元前129年),在漫长而悠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唐代官学以其教育体系的完整性,特征的显明性以及成就的显赫性不失为我国浩翰博大封建官学宝库中珍贵的历史遗产。在面向新世纪未来教...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至隋唐到达了鼎盛时期,与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相适应,在当时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推动下,以“尊崇儒术,兼重佛道”为主旋律,唐代的教育事业也处于一个全盛时期,不仅中央官学种类繁多,体制严密,体现了唐代教育的兴盛,而且,地方学校的普遍设置表明了唐代教育的普及。 相对而言,以往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比较注重于唐代的中央官学,有关的史料发掘和研究成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唐代是古代官学教育最为发达的时期。但从"释奠礼"的实行考察,所见似与传统观点略有相左,即唐代地方官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很发达,州县学几同虚设,真正在盛世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广大的私学。  相似文献   

5.
在唐代三百年的历史中,科举、教育、选举三者的关系颇为密切,其中又以科举和教育的关系为最。科举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的改革,这些改革主要集中在科举考试的方法和内容上,而这些改革的进行,对当时的教育尤其是官学教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第一,官学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儒家经典的教育)受到了影响,官学的正常教学活动受到干扰;第二,官学中监官、学官的地位下降了,作用被削弱,随之而来的是官学的教育管理如学官的选任、生徒的管理出了问题,学校的重要性也随之削弱;第三,官学的发展受到影响,出现萎缩、停顿等发展的危机,同时,也使得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6.
唐代学校的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教育事业不无可称道之处,诸如学校专业的增设、规程的订立、外国留学生的培养等,都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可是,进而断言:“唐代学校空前昌盛,殊为少见”,那恐怕就未必了。假若仅仅依据《唐六典》,唐代学校虽非盛况空前,倒也尚属可观。无奈此书系行政制度专著,书中所载多半属于纸面上的设想,而非生活中的实情,至多只能反映其成书前后即开元,天宝年间的情形。就总体面论,唐代学校并不景气,前有愧于两汉,后逊色于宋、明,与有唐一代强盛无匹、繁荣无双的美名不甚相称。唐代学校可以分为中央官学、地方官学,私学三大类。下面分类作些考察,并借以就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7.
宋代中央官学的管理,基本以唐代为模式。唐代学校经过唐末五代战乱,几近毁灭殆尽。宋代中央官学能从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并创建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得益于范仲淹、王安石等三次兴学和学校管理改革。本文拟对宋代中央官学的管理作一初步探讨,希冀籍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教育管理的经验教训,以为今之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使教育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系统完善的宋代官学成为宋代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宋代官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宋代太学、国子监、地方官学、专业教育研究及宋代官学综合研究等方面。通过文献综述还发现研究中出现了研究深度不够、选题重复、学术影响力差、"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博 《教育》2014,(28):71
清末民初时期的教育,处于中学与西学、新学与旧学大汇合、大变革的交错点。新式学堂产生以前,教学主要是在各类官学、私塾和书院里进行。在广大民间私塾,课程内容主要是初等程度的读书和识字,教材主要是“三百千”;而在官学和书院里,所教的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讲究的是所谓义理、考据、词章之学。不断涌现的教育期刊新式学堂产生以后,特别是清末推行新政后,普通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班级授课制建立起来,近代中小学课程体系建立起来,教学方法彻底革新。作为中国第一本专业教育期刊《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组织,融合了讲学、祭祀、藏书、修书这四种功能。它既非官学,又非纯粹意义上的私学,而是时而融于私学,时而汇合于官学,时而又与它们形成鼎足之势。我国的书院产生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和明清的繁荣,消逝于清末科举改制的浪潮中。在近一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书院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政治乃至经济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官学和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