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运52》和《开心辞典》的成功,掀起了国内电视界益智节目的制作高潮。然而,在一片叫好和追捧的背后,更应冷静地看到,这种节目亟待进一步的合理完善。并且,学习和模仿也应讲究科学、回归理性,强调方法和技巧,创造出新意。笔者认为,不论是现有益智节目的完善,还是未来节目的创办,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以科学定位求特色发展知识性是益智节目的起点和基础,知识涉猎面的宽窄,问题设计的难易,往往决定一档益智节目的风格及受众定位。从《幸运52》到《开心辞典》,可以看出央视对益智节目的多层次和科学细分。在《幸运52》中,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2.
陕西卫视新近推出的《不考不知道》代表着国内电视益智娱乐节目的一种新类型。这类节目还包括湖南经济频道的《五年级救助队》、央视新改版的《幸运52》、天津少儿频道的《你能毕业吗》、广东公共频道的《五年级插班生》,以及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等。它们基本"拷贝"自去年2月开播的美国最新益智类节目《你比五年级学生更聪明吗》,节目内容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视益智能节目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飞 《新闻知识》2002,(7):31-32
在2000年“中国电视榜”的评选活动中,央视的益智类游戏节目《幸运52》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益智节目在2000年的火爆之势。这股“益智”热潮在去年进一步升温,在央视的收视率调查中,《幸运52》和《开心词典》两档益智节目一直位列前茅,以至有人戏称2001年的中国电视是“答题年”。益智节目适应了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从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一批新兴的益智节目.如央视的《幸运52》,《开心辞典》等,纷纷进驻周末的黄金档.成为时下的主打娱乐品牌。此类节目,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公开化的游戏场所。游戏本身充满抗争与较量.而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张力关系,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内地,首先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和《开心词典》点燃了电视益智类节目这把火。从此后,益智游戏迅速成为内地电视人的新玩具。江苏电视台、浙江卫视、湖北卫视、河北卫视、辽宁电视台、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分别在晚上黄金时段推出《天天90分》、《超能e世纪》、《幸运智多星》、《猜中彩》、《智慧擂台》、《超级英雄》......  相似文献   

6.
李琦 《当代传播》2002,(6):76-78
本通过分析《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两个成功的益智节目在处理传受关系方面的技巧,提出益智节目在步入成熟期后应该重视传受关系的处理,一方面满足受众合理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引导受众更新健康需求,从而为形成和谐的传受关系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杨丽 《新闻前哨》2006,(10):63-64
《绝对挑战》是央视经济频道在2003年10月改版后推出的一档益智娱乐节目,“帮你找工作,教你找工作”是《绝对挑战》的品牌理念。《绝对挑战》主要由节目的三个环节“压力面试”、“实力作证”、“人在职场”组成。该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迅速窜红,吸附着人们的关注视线,已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娱乐品牌。在历经“幸运6+1”、“超女”、“好男儿”真人秀节目和各式各样娱乐狂潮的冲击后,《绝对挑战》这个介于真人秀和谈话栏目之间的新型人力资源节目,仍然保持高端品位、高收视率及高忠诚度,是值得研究的媒介现象。本从传播心理学角度作一些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8.
随着观众对益智类节目的热情不断上涨,近年来全球的电视机构都对该类节目青睐有加。国内的同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几乎成了收视率的宠儿。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作为中央电视台首先推出的益智互动类节目《幸运52》,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需要认真思考益智类节目的社会功能及其文化价值的体现。实际上一个有着7次改版经历,至今仍生机勃勃历久弥新的《幸运52》,它本身的发展历程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不断探索过程。益智类节目在中国火爆起来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基础长期以来,无论是观众还是学术界,甚至连节目制作者自己,都习惯上把…  相似文献   

9.
新创     
人民日报海外版举行海外合作伙伴恳谈交流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举行数字报纸创意大赛;网上报刊订阅平台现身上海;佛山传媒集团直击美国总统大选;央视经济频道大改版 停播品牌节目《幸运52》……  相似文献   

10.
李洁 《新闻世界》2010,(12):184-185
《分神》、《朋友还是敌人》(《friend and foe》)、《七人工作室》、《幸运轮》,这是国外几档收视不俗且颇有社会影响力的益智游戏类节目。这些节目与同类型节目相比有着不同凡响的创新点,使节目效果实现了“增值”。本文对这几档国外益智游戏类节目的“增值点”进行分析,以期对策划构恩国内益智游戏类节目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两个成功的益智节目在处理传受关系方面的技巧,提出益智节目在步入成熟期后应该重视传受关系的处理,一方面满足受众合理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引导受众更新健康需求,从而为形成和谐的传受关系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所谓“益智”类电视节目,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这是一档以提高和增进观众“智力”为最终目的的电视节目样式。我国出现这种节目,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1998年央视开播《幸运52》之后,一大批益智类节目亮相于我国电视荧屏,并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备受业内人士看好。  相似文献   

13.
所谓“益智”类电视节目,从字面上就不能理解这是一档以提高和增进观众“智力”为最终目的的电视节目样式。益智类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美国NBC广播电视网推出的《6400美元问题》的节目,由于有巨额奖金的刺激,该节目曾经红极一时。而我国出现这种类型的节目,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1998年央视开播《幸运52》开始,一大批益智类节目亮相于我国电视荧屏,并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备受业内人士看好。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为在竞争中确保“老大”地位,近期对一些重点栏目进行了一系列重新整合《幸运52》作为大型益智性栏目,在完成新一轮改版之后,新春之际与《开心辞典》联手,合力推出特别节目“我开心,我幸运——2002家庭梦想大挑战”。该节目一改过去春节荧屏都由明星唱主角的格局,以普通百姓家庭作为参赛单元,真正过一个“老百姓自己的节日”《同一首歌》早就有“动一动”的迹象了。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益智类节目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以《"六一"有奖知识竞赛》等节目为代表的单一化时期和千禧年左右的以《开心辞典》和《幸运52》等为代表的多元化时期。多元化时期按时间顺序和节目特征又可分三个方面展开,即对考题的突破、对考生的突破和对考官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2000年7月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调整为经济·生活·服务频道,其中不少栏目、节目颇为引人瞩目,像《对话》、《开心辞典》、《经济半小时》、《幸运52》、《2000年度经济人物评选》、《3·15晚会》,等等,都出自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带着对这些栏目和节目的兴趣,记者采访了原经济部主任、现刚刚担任广告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的汪文斌,从他那里得到不少荧屏后面的信息。思路创新 早在1996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就进行了一次大改版,将第二套节目定位在经济频道,曾经红火了一阵,可不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时任经济部副主任的汪文斌,一直对自己…  相似文献   

17.
益智节目与人文关怀 几年前,当<幸运52>随着李咏那极具煽动力的语言走进观众的视野后,益智类节目便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中央台的<幸运52>、<开心辞典>,到地方台的<猜中彩>(河北台)、<幸运智多星>(湖北台)、<步步为赢>(广东台)、<超级英雄>(湖南台)等等.仿佛一夜之间,假日周末的黄金时间里,荧屏传出的都是"笑声、掌声、博采声",且"声声入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央电视台(幸运52)、《开心词典)等节目的热播,益智节目就像“当红小生”一样,一夜间成了各台的宠儿,纷纷隆重推出。益智节目俨然成了电视节目中一顺报眼的新星。 然而,面对目前益智节目异常火爆的现象,一批业内的有识之士发出了“益智节目还能火多久”的质疑。益智节目太多、太滥;缺乏知识性,没有文化底蕴;大奖刺激,助长了人们的博彩心理等批评性的文章也不断见诸报端。仔细剖析一下各台的益智节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质疑和批评并不是庸人自扰。益智类节目在其姐眼的星光下,已凸现出许多制约节目发展的“疾病”,极有必要把…  相似文献   

19.
董莉 《新闻前哨》2003,(9):24-25
一、益智类节目是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整体 目前国内益智类节目吸收了国内外以前相关节目的成功经验,所出的题目在范围选择、角度设计、趣味性方面都比较成功,从而深受欢迎。这类节目强调“寓教于乐”,把知识性作为节目的基本特征。我们从节目的名称也不难分析出这一点:《开心辞典》之“辞典”,指你要获胜的话,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幸运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世界》2008,(7):118-118
《电视变形计——外国经典节目的中国化改造》选取了十年来国内热播的《幸运52》、《超级女声》、《赢在中国》、《变形计》等十个电视节目,并遴选出在节目样态上与之对应或相似的十个境外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