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洪星 《教学月刊》2011,(10):59-60
一、三杯两盏淡酒:为什么是“淡酒”? 有人以为,晚年的李清照,国破家亡,颠沛凄凉,生活窘困,“淡酒”正是她艰难生活的反映,她买不起好酒。  相似文献   

2.
唐燕华 《现代语文》2010,(6):149-150
从"生活——诗(词)人——诗(词)风"三方面对《登高》《声声慢》中"浊酒""淡酒"的意蕴进行解读,并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里的"酒"意象作适当小结。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这些诗句中都提到了酒,一为清酒,一为浑酒或浊酒。  相似文献   

4.
佚名 《高中生》2014,(10):50
正"灯红酒绿"这个词我们常看到,灯红可以理解,而酒为什么是绿的呢?古代的酒颜色与现在完全相同,做法也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连酒糟也没有滤出,所以,古代的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去。"一杯浊酒喜相逢",人们把古代的酒称为"浊酒",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上古时代有"酒池肉林"之说.对于"酒池"真相,今人存在误解.夏桀、商纣所谓"以酒为池",蕴涵上古饮酒遗俗,"酒池"只是添入酒的水池.由于群聚饮酒,集合众人共饮,人数一旦增多,远古"汗尊而杯饮"的小坑,不能满足需求,到桀、纣手上,依凭王权,发挥"创造力",小坑凿扩为大池,以逞其欲.这便是"酒池"的历史真相."酒池"从真实历史到传闻历史的演变,转捩点是两汉时期.两汉以后,史籍对于"酒池"记载,分为两条主线:一条引述历史借鉴,尚存史事意味;另一条夸饰宴饮丰盛,成为文学修辞.  相似文献   

6.
般若汤解     
酒有许多雅号.三国时的人将酒分为圣、贤两类,清酒谓圣人,浊酒乃贤人.酒即使浊,仍有贤人的善称相随,看得出对酒人的珍惜. 酒又有一个名字,日"般若汤".  相似文献   

7.
师: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文化.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发的是曹操想要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愁绪;“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抒发的是农家待客想要尽其所有的一片盛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道出了国破家亡时李清照的凄苦、冷寂……可以说,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这首《饮酒》,一起感受诗人在酒后想要抒发的情感,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束舒娅 《学语文》2007,(4):1-41
酒,之于曹操,是"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之于陶渊明,是"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之于杜甫,是"樽酒家贫只旧醅";之于李清照,是"三杯两盏淡酒";之于晏殊,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对于他们,酒或许只是偶然拈来的。而于李白,酒则是一种寄托,一种承载,构建了李诗意象群中不可或缺的一点。  相似文献   

9.
在古诗词中,酒是一种常见意象,并产生许多与酒有关的典故,酒的意蕴也因此丰富。也因此古人给酒取了很多饶有情趣的别称,每个别称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清酒与浊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素有"诗酒风流"传统,古典诗词中多"酒"意象。酒有清、浊之分,"清酒"与"浊酒"意象所含意蕴有别。"浊酒"意象多意味着深厚、凝重之忧愁,亦有朴实、亲切之旨。  相似文献   

11.
<正>意象,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升华思想、加强印象的一种基本艺术方式。意象是一个先抽象后具象的复合名词,意(诗人主观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感情)与象(作为审美客观的现实生活景物、事物与场景)借语言文字为媒介,进行感应、契合、和谐、融合。可以通过这些特定的意象来学习和分析诗歌。本文以李清照的诗词意象为点,带出诗词意象这个面。一、李清照诗词中的酒意象:酒、病酒、淡酒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写酒,写醉,写樽(酒杯)的词句甚多。这些酒意象在词中,能够反映那首词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2.
一别离,是诗歌创作的惯用题材,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到"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从"杨柳"到"阳关",从"泪眼"到"浊酒",别离题材诗歌的创作基本沿袭了"田园多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王晓磊《六神磊磊读唐诗》)的套路。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非常喜欢喝草莓麦芽酒.我每次去看望她,都要带上令她惊喜的这种"饮料",她总是十分兴奋.  相似文献   

14.
"浊酒"一词,虽然嵇康最早使用,但使这个词真正出名并不断为后人引用的是陶渊明.本文就"浊酒"一词的出处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酒与茶     
在唐诗宋词中,"酒"与"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饮酒的人大都知道,酒可以御寒。试想,寒冬腊月,你独自一人或邀上二三好友在一陋室,将用文火温得恰到好处的浊酒一口口吞咽下肚,那种感觉是不是很爽?茶是用来细品的,茶不好加温,加温会让茶失去那份浓郁的香气,茶也不可冷饮,冷饮会伤胃的。  相似文献   

16.
辣椒     
王力 《中文自修》2012,(11):12-13
辣椒作为食品,不知起于何时。只听说孔子不撤姜食,却不曾说他吃辣椒。楚辞中"椒"字最多,《离骚》中有"杂申椒与菌桂兮",有"杯椒醑而要之",《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祭神的东西也该是人吃的东西,恰巧屈原又是湖南人,若说他吃辣椒,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依考据家的说法,《诗经》所谓"椒聊之实",《离骚》所谓"申椒""椒醑""椒浆",《荆楚岁时记》所谓"椒酒",都只是花椒,不是辣椒。由  相似文献   

17.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数千年来自带一缕芬芳,沁人心脾。被冠以"千古第一才女"的她,在两宋词坛"自是花中第一流"。她之词作虽"婉约、灵动",她之本身亦温润如水,然却极善饮酒。从她诗、词作品中的"酒",则能体味她不同时期不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8.
所谓"做数学",就是"在做中学数学".陶行知先生在<谈教学做合一>一文中说过:生活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须是以做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朋友在一个机关上班,一位当时的局领导在党委讨论她入党的会议上大提她的所谓"缺点",致使成为了唯一没有通过的人.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总结出了学习的三字方针:静、兴、恒。所谓"静",就是"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学习。所谓"兴",就是"兴趣",在学习上培养浓厚的兴趣。所谓"恒",就是"恒心",学习贵在恒心。一.静学习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先做到"静",即"静下心来",这是前提,是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静下心来学习,就是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