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福康 《出版史料》2012,(3):113-116
在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百年诞辰到来之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七大卷的《胡道静文集》,真是一件深得人心的好事。这不但是对胡老最好的纪念,而且胡老的书有极大的学术价值。我欣喜而激动地翻阅着,却同时又有一点点遗憾,那就是胡老晚年曾为拙著《井中奇书考》写过一篇精彩的序,文集中却没有收入。按理,拙著是在上海出版的,  相似文献   

2.
吕希华 《军事记者》2011,(11):62-62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然字诠释》一书作者能 为中国汉语中的一个 “然”字,写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 书,溯古至今,我尚未见到此类著 作面世,真可谓一字之奇! 《然字诠释》可谓一字之典, 书中让人一睹中国汉字的风采, 甚感中华民族文化的百代文明与 灿烂。作者从不同时代、不同范 畴、不同角度揭示了“然”字的古 今联系、区别和变化,对“然”字进 行了详尽的注释。如书中例举战 国时有以“然”字为姓氏的,见 《孟子·滕文公上》“然友命,定为 三年之丧”。在《晋书·温乔传》、 《良吏传·邓攸》等书中,又把“灼 然”作为晋代举试科目名。古人不 仅把“然”字组成词汇作为形容词 来用,而且还把“然”字作为姓氏 和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真让人出  相似文献   

4.
译家之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日本《读卖》月刊1994年1月号说:“二十世纪在文化方面没给我们这一代留下多少有益的东西。”在文学方面呢?符家钦《记萧乾》40页上说:“《尤利西斯》是乔伊斯的传世名著,与《约翰·克里斯多夫》、《追忆逝水年华》等被公认为20世纪的奇书。”这三本奇书是不是二十世纪给我们留下的传世名著呢?说来也巧,我和这三本书多少都有一点关系。我曾参加过《追忆逝水年华》第三本的校译,现在正重译《约翰·克里斯多夫》,只有《尤利西斯》这本“天书”,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你们刊物今年一、二期所载黎信写的《浅说文化帝国主义》一文很精彩,对于搞对外宣传的同志尤其有参考价值。看后推荐给外文出版局的内部刊物《对外大传播》转载(转载后当会致酬给作者)。希望能将作者通信地址告知(如是笔名请告真名),以便他们与作者联系。 顺祝编祺 穆欣 2000年2月24日穆欣老: 黎信先生供职于新华社中国特稿社。1999年本刊第12期的封面人物即为黎信先生。他的一些情况在该期“封面人物”专栏里作了介绍。 ──编者编·读·往·来  相似文献   

6.
1989年第3季,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奇门遁甲》。书封面是《奇门遁甲》,扉页却是《奇门五总龟》,章贡池本理先生解编,烟波钓叟歌合刻,刘秉荣点校(以下简称《奇书》)。这部《奇书》摆上柜台不久,便被抢购一空,可惜购到这部《奇书》的人,竟没有一个人能看懂,都大叹上当受骗。这部《奇书》既不是《奇门遁甲》,又不是《奇门五总龟》,而是一部杂八凑,并且错误百出,实在不堪入目。《奇门遁甲》原来是一部数术学。《四库全书》把它归为数术类,与《太乙》《六壬》同为中国三大数术。它源于《易经》,以《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为依据,其法不用龟筮占算,只以十天干、九星、八门来推演——以乙、丙、丁作为“三奇”,戊、己、庚、辛、壬、癸作为“六仪”,将甲隐去,故曰“遁甲”。以《周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之三方布局。上层象天,列九星;中层象人,列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下层象地,列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八卦变相为八门,故名“奇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一向认为,要想传之久远,必须借助于金石。《墨子·兼爱下》说古者圣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一书中多次表达了这层意思。《吕氏春秋·求人》说夏禹“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高诱注曰:“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可见,这种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42):76-76
★《骑兵军》 人民文学出版社 (俄)伊萨克·巴别尔 2004年9 月  定价:22元     前苏联文学名家伊萨克· 巴别尔1920年以战地记者的身 份亲历了苏波战争——欧洲历 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骑兵会战。巴别尔根据这次征战,陆续创作了三十多篇短文,这就是《骑兵军》。人民文学出版社重译了这部流传了80 年的奇书。★《知堂书话(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作人2004年9 月  定价:49.8元    周作人先生书读得多,同时写下了许多书评书话,这本《知堂书话》便是从其…  相似文献   

9.
最近,俄罗斯《现代人》出版社出版了“世纪的沉思:孩子们谈父辈”丛书中的谢尔戈·贝利亚编著的《我的父亲拉夫连季·贝利亚》一书。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刘建涛)2006年5月25日,一部从音乐谈起,畅叙人生工作和生活阅历的图书——《音乐·艺术·人生》的首发式暨“音乐·艺术·人生”讲座,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来自首都各界的人士参加了首发式并听取了讲座。据出版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相关人员介绍,该书是作者——李岚清同志继《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之后的又一力作。据悉,该书荟萃了作者40余场“音乐·艺术·人生”主题讲座内容的精华。作者在书中结合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独特的工作生活经验、深厚的音乐艺术修养,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和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1.
<正>陈梦家先生《尧典为秦官本尚书考》一文以《尚书·尧典》(汉代始有《尚书》之称,故本文于《书》之统称或秦代之《书》皆称《书》,于汉代今古文本称《尚书》,而《尚书》之《尧典》与《舜典》分合问题,陈氏依伏生《今文尚书》"慎徽五典"以下皆属《尧典》而指称,本文亦一并以《尧典》称之)为秦代所改造之官本,其论据总有三端:"一曰十有二州十有二山及十有二牧","二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三曰五载一巡守"。此外,并主《秦誓》为秦代齐地儒生编入。今之  相似文献   

12.
读罢陈福康的《能否多出一点直排书》,又读闵良臣的《从“直排”说到如何对待陈寅恪》(《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6月27日和9月5日),不由得想起书与杂志从直排到横排变化的情形,写下来可供直排或横排爱好者参考。关于汉文从直排到横排,陈福康先生介绍美国学者的《书与竹帛》一书说:“中国文字的书写与排列,其顺序都是  相似文献   

13.
由香港明窗出版社出版的《黎民伟:人·时代·电影》是部有关香港电影拓荒者传奇一生的大型画册,由黎民伟之子黎锡与资深电影工作者罗卡搜集整理而成。书中披露了鲜为人知的一些史料。其中有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天下为公”的题字,过去很多人不知道这四个字的出处,读了《黎民伟:人·时代·电影》这本画册后,  相似文献   

14.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注音版《论语》(2002年9月版),是专门给小孩子背诵用的,其中“曾”字的注音却有些问题。因为是给孩子读的,所以应该予以纠正。《论证·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以上二句中的“曾”,人民文学出版社《论语》均注为c啨ng,很可能是受成语“曾几何时”的影响。但实际上,这里的两个“曾”字都不应该读c啨ng,而应该读z叆ng。《汉字大词典·日部》“曾”收有以上两音,但在c啨ng音下有三个义项:①副词。尝;曾经。②深。③通“层”。而在z叆ng音下有9…  相似文献   

15.
作者作为中国出版代表团成员出访日本,归来写下了《见闻·感触·思索》一文,记叙了感性的印象,也阐发了理性的思考,“书与花之日”、“德间军团”、“岩波的良心”……其间既有欢快的进行曲,也有忧伤的咏叹调,日本出版业的发展及现状,当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16.
我在这里说的书话,指现代文学的书话。古代的书话如藏书题跋、读书记之类的东西,且按下不表。现代书话的出现是随着现代文学的出现而产生的,算起来大约不过七八十年的时间,在郑振铎、阿英、曹聚仁、唐弢、黄裳、姜德明等人的倡导和推动下,现在已经是蔚为大观了,近几年还出现过一阵“书话热”,风靡了读书界,很多人都跃跃欲试的拿起了笔,写起了书话来。提起现代书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弢先生。正如著名书话家徐雁先生所说,人们之奉唐弢先生为“书话主人”乃至“现代书话之父”,自是不可更易的定评(《雁斋书灯录·谈谈“书话”》)。有人说,唐弢先生一生写了那么多的东西,而真正能传之久远的,恐怕只有那一部《晦庵书话》。初听此言,不免大吃一惊,但细细品味,觉得大抵也不错。先生往矣,我来亦迟。其个中原因,值得深思。总之是斜阳系缆,世事沧桑,不容易说的。  相似文献   

17.
奇人奇书     
从供人“阅读”的书到供人“写作”的书 本世纪80年代,法国作家和批评家罗兰·巴特(R.Barthes)宣称,自己的书只供人写作而不供人阅读,从而为后现代主义批评理论树立了一块里程碑。巴特一生写出大量著作,如《巴特论巴特》(1977)、《S/Z》(1970)、《本文的快感》(1973)、《形式的责任》(1982)、《语言的沙沙声》(1984)等,均属此类。这种供写作的书与以往的书究竟有什么不同?巴特认为,以往的书多数来自于那种“为了写某种东西而写作的”写作,而自己的书则是“为了写作自身而写作”的写作。他认为,当一个作家不再是为写某种东西而写作的人,而是一个专注于写作自身的人时,在他身上便会发生一种巨大的精神的和心理的转变,使他写出的书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风貌。这种“写作”甚至不再追  相似文献   

18.
《正字通》一书自康熙十年(1671)岭南廖百子(讳文英)授梓南康,署名及书前序言均大书廖文英撰。然时隔不久,即有人提出:“《正字通》一书,廖太守百子刻于南康,此张尔公之书也。”①自此关于该书的作者,三百年来时有论证,大多论断为张自烈(字尔公)所辑。但时至今日,却一而再的有人认为“《正字通》著者是廖文英”②,“《正字通》著作者应为廖文英”③。查检吴小如先生《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文字学类》“正字通”条,虽注明为“明人张自烈编”,但又加括号“一说清人廖文英编”。可见《正字通》的作者,在学术界并非人…  相似文献   

19.
庄一拂先生编著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以下简称《庄目》),因资料搜罗较为完备,常为治曲者称道。然以个人之力寓目曲海,终不免罅隙存焉。笔者在编撰《古代戏曲总目》、《古代戏曲总目提要》、《明代传奇要录》等著作时,曾剔出《庄目》“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  相似文献   

20.
A.子瞻(苏轼)在维扬,设客十余人,皆天下士,米元章亦在座。酒半,(米元章)忽起立自赞曰:“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责之子瞻。”公笑回:“我从众。” ——明·毛晋《海岳志林》 B.崇宁四年(或说大观元年),米元章为礼部员外郎,言章云:“倾邪险怪,诡诈不情,敢为奇言异行以欺惑愚众,怪诞之事,天下传以为笑,人皆目之以颠。仪曹,春官之属,士人观望则效之地。今芾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有旨罢。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C.微宗朝,以廷臣论荐,除太常博士(误,应是礼部员外郎)……未入谢,言者谓其倾邪险怪,诡诈不近人情,人谓之颠,不可以登朝籍,命遂寝。元章大不平,即上章政府诉其事,以为“在官十五任,荐者四五十人,此岂颠者之所能?”竟不报。 ——宋·曹敏行《独醒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